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房仲表示,由於央行積極導引房市去槓桿化,部分公股行庫對於申貸人的財力要求更謹慎,近期即傳出有銀行強化內控,要求借款人收支比必須達到200%,才能取得規定成數貸款,未達2倍,則視差距減少放貸成數。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表示,此舉使自住購屋更難取得足額貸款,市場買氣也因貸款不確定性高而持續冷清。
陳定中表示,收支比是指借款人月收入和月支出的比例,其中支出包括房貸、最低生活費、信貸、信用卡分期等。以包含每月房貸、生活費、信用卡分期等花費加起來共5萬元的首購族來說,月收入必須達10萬,則才能貸到八成。
根據目前網傳流出的銀行內部收支比率表,收支比要在200%以上,也就是總支出只能占收入五成,才能依規定成數核貸。如首購可貸八成,第二戶可貸五成,第三戶可貸三成。
如果收支比,也就是收入除以支出,只有180%,則依規定成數減0.5成。只有160%,則依規定成數減一成。
如果貸款是首購,月收10萬,支出達7.2萬,收支比不到140%,那麼原本可貸八成,將減至六成。
如果名下另有房子有貸款,也就是第二戶,本來可貸五成,將減至三成。
另外購屋總價來算,如果購買1千萬房子,以30年無寬限期計算,每月還款金額約3.1萬元,加上都會區基本生活約1.5萬到2萬,在月支出約5萬元情況下,購買1,000萬的第一房,推算月收入需達10萬元,才有機會取得八成貸款。
若是購買2,000萬房子,每月房貸約6.2萬元,連同基本生活費,每月支出約8萬元,推估月收入需達16萬,才能順利拿到首購八成足額貸款。
陳定中表示,目前除了銀行加嚴財力審核,財金部會對新青安的查核也不停歇,申貸戶被查出違規,將追回利率補貼,並縮短貸款年期,如此一來,每個月的還款金額將大幅增加,資金靈活性較低的屋主可能萌生短期急售的壓力。
小俊俊 wrote:
對啊 陸續往生 陸續拿到遺產
這種孝子賢孫,飽食終日,四體不勤,被老天提早收走的,也還滿多的。
小俊俊 wrote:
老人死越多下面二三代越有錢啊
中樂透跟開始有一筆資金第一件事都是想買房啊
身邊朋友陸續突然好牙都說秘訣
就是時間到了 百日後終於可以看房了
小俊俊 wrote:
所以要靠台灣的老人往生才能讓下面的開始有錢啊
小俊俊 wrote:
死就死了 下場已經感受不到了
大家要坦誠面對 大多數老人往生 會讓很多人開始有錢可花可用的事實
小俊俊 wrote:
有些長輩就是要捏到死才放給下面
小俊俊 wrote:
一個家族裡面老的 捏住土地財富 十億 下面二三代早餐都只能吃五十元的狀況我看過
要是哪天全家族去旅遊 其中一個三代不去 突然墜機
那個三代的確會從本來錢是我阿嬤的
變超有錢
醒醒吧 很多富二代都說那是我爸的錢跟我沒關係 這句話我很常聽到
只有他爸掛了 這錢才會到他手上才正式變富二代
生不如死 會造成 大家都會越來有錢 房價越來越貴 不服來辯
小小夢想 wrote: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恕刪)
用收支比率來核貸比用月薪或年薪客觀多了,
收支比率(X)>=200%,依核貸成數規定
180%<=X<200%,依核貸成數規定減 0.5 成
160%<=X<180%,依核貸成數規定減 1 成
140%<=X<160%,依核貸成數規定減 1.5 成
X<140%,依核貸成數規定減 2 成
首購或二戶與基本生活費都計算也客觀多了,
月薪沒10萬別買房?銀行內部「收支比」流出放貸趨嚴
T15346 wrote:
銀行也怕呆帳啊~
畢竟當時在低首付的吸引之下,出現一翁峰買得起的排隊購屋潮,但時間到了,卻發現繳不起的情況,越來越多了..
建商,房仲荷包賺滿滿,爛攤卻丟給了銀行,政府。
銀行為何要制定放貸比,特意流出,不就是要購屋者,先墊墊自己的斤倆,避免踩到建商,房仲行銷話術的地雷。
銀行也怕呆帳啊~
Sure, 沒錯,銀行也是怕呆帳的。管你有沒有資格貸新青安,銀行會借錢給還不起的 "年輕人" 嗎 ? 根本不會,每個要來借款的,銀行都要查信用與資產狀況,並推估未來還不還得起 ?
還不起的,銀行才不會借哩。何況有些人還要附上還得起的人(通常是父母),當保證人。
本國銀行保守的很,才不會亂借錢給還不起的人。
房貸放款與存款比率才不是銀行制定的,不要亂戴帽子。
到目前為止,房貸違約的比率愈來愈低,根本沒有發現繳不起的情況,越來越多了..。
別人吃麵,自有別人自己的斤兩,不用沒麵可吃的人去喊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