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如標體,本週四0919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結束後,如外界預期一樣,第七波信用管制打房政策出如,同樣面對上一次二屋貸款成數再次加碼,範圍從特定地區變成全國,成數也再次少一成。

外界原本傳聞,會議中會把首購資格從原本的有屋無房屋貸款取消,變成有屋無房屋貸款也納入,這對於第二屋開始的利率條件等貸款條件都會有所影響,但是現在央行出了一套無寬限期管制。
我想,武功秘笈是需要低調的,這幾年在各大影音平台及投資客宣傳之下,無限寬限期大法被宣傳到人盡皆知,這套原本屬於中產階級的房地產投資客秘笈,已被封殺無路。
在以前沒有實價登錄的時代,很多房子會透過資訊差買低裝潢在賣高來賺取差價,現在資訊透明很難如此操作,甚至對於第一手買賣想要買低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但受惠於疫情之後,量化寬鬆、各國印鈔救經濟,大部分較多的投資客都是購入預售屋,等成屋後出售,賺取這蓋房子的中間3~5年房價的增長,所以有了成屋後房地合一稅重新計算的管制。
可以看得出來,現在是市場投資出一招,政府就封一招。
我們回頭看現在交屋的新建案普遍都是在2019~2020年開始預售的,如果看到實價登錄,普遍都是預售跟成屋之後價差接近一倍。
而現在很多投資客轉而購置有議題但是不在二屋特定地區貸款影響的地區,譬如說:嘉義、苗栗
嘉義受惠於台積電效益,所以房價有所增長,苗栗受惠於台中也有所增長。
但是當二屋條款出來之後,這一年內購置預售屋的第二戶,就必須思考,除了貸款成數從最早的七成變到五成,還有無法使用寬限期,甚至如果是在去年7以後購買的也被平均地權條例限制無法換約出售。
可真的是把中產階級打得趴地。
餘屋貸款也是重打建商,原本有部分建商看到房價高漲的情況下,很多都會預售階段只賣到成本之後就鎖起來,等待成屋後出售,也有部分會鎖頂樓、露台戶等到成屋在銷售。
反觀我們看看本週美國聯準會跟日本央行也都相繼開例會決定
1.美國降息50基點,受惠於通膨穩定,基準利率變動至4.75%~5%
2.日本央行利率不變(上次升息導致市場動盪,估計暫時不敢動了,但是嘴巴上卻是說要繼續升XD)
3.台灣利率不動,但是一堆信用管制政策

金龍一句話、營建皮皮挫


最後我們來討論一下現況
政府打房是可預期的,雖說只要有印鈔票,市場就會通膨,萬物都會漲,但是政府是不希望漲幅太誇張的,除了會造成貧富差距更大,也會造成經濟不穩定衰退等等。
雖說政策沒有完美的。
至於現在能不能買房,最終的問題都是兩個,你為什麼要買房?你能負擔多少?
從來都不是現在是不是高點,也從來都不是我感覺要買房我人生才成功
每個人對於房子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大家覺得12/19今年最後一次理監事會議,政府還會不會祭出第八波信用管制,如果會,會有什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