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多頭恐變斷頭?坪數縮慘了「3年少買1間房」專家示警1慘況

房市多頭恐變斷頭?坪數縮慘了「3年少買1間房」 專家示警1慘況

要不是房價太高,能買大我幹嘛買小?
==========================

近期房市依舊像發爐般一發不可收拾!高房價逼得民眾買房愈買愈小,對於口袋不深的首購族而言更是如此。《好房網News》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匯整住宅產品交易坪數,顯示2024年上半年七都民眾購買成屋坪數與2021年上半年相比大為縮減,其中台南學甲區坪數縮減驚人,短短3年時間,整體空間竟減少將近一半,縮了44.5%。

今年上半年七都住宅產品交易坪數,較2021年明顯縮水,其中又以台南學甲區最有感,成交坪數從3年前47.9坪掉到僅剩26.6坪,足足減少21.3坪,大概等於一個小宅大小。觀察其他縣市表現,台北市信義區縮30.9%最多,新北市林口減少18%,桃園市以新屋區坪數少了27.1%最多,新竹縣市縮最多的是竹北市21.6%,台中龍井區縮減32.3%,高雄坪數少最多的則是湖內區24.8%。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表示,國內高房價下,屈就總價而讓坪數趨小勢所難免,尤其在一線城市,人口多、住宅需求大,供需不平衡更讓房價走揚,要買大坪數高總價的產品都得具備一定資產實力,加上小宅在出租、轉手上也好利用,且台灣的城鄉發展差距大,集中在特定地段的住宅市場,區域範圍小而會有寸土寸金的可能性,皆為小宅發展溫床,民眾也只能多利用設計概念改善空間利用。

另外,如今小宅不只雙北這類蛋黃區,也蔓延到外縣市,陳炳辰認為,過去不少地帶因為多以透天為主要居住產品,如今時空背景轉為大樓物件為主流,自然會在坪數比較上縮減不少,要是還有特定區域有大學城、工業區等租屋市場,更會讓可供租賃的小宅孕育而生,若區域交易量也不大,則又會因個案而有數據拉抬表現。不過大樓產品已為全台當前房市主體,必然限制坪數面積,兼之低總價買氣旺盛,建商也跟隨興案,即便不至於有像台北市的鳥籠套房化,但各地都以兩房產品為熱的情況,都不難看出遍地看花走勢。

消基會董事暨房委會委員張欣民表示,......................

完整內文如下:
原文網址: 房市多頭恐變斷頭?坪數縮慘了「3年少買1間房」 專家示警1慘況
2024-07-29 17:05 發佈
其實"普羅大眾"能夠接受的總價,

就落在某個範圍內,

我認為總價1500萬,就是一般雙薪上班族的極限吧,
(準備300萬頭期款,30年房貸月付48000左右)

一個區域近年從每坪25萬漲到35萬,近期再衝到每坪45萬,

在能負擔的總價固定下,只能越買越小間了,

再這樣漲上去,以後的年輕人花費千萬也只能買套房了


不然以後就學學日本,不買最大,

政府還付你錢,拜託你住郊區咧。
lsw24444

香港均價300萬起 台北均價有300?

2024-08-03 13:19
hermas

香港300萬是全新房實用坪數,換算成台北的虛坪約180萬,價錢差不多,更合況人家收入是台北2-3倍,而且租金投報率遠超台北。

2024-08-03 23:31
台灣的房市總跟股市掛勾
等股市大熊市來 整堆投資客斷頭 才有基本面
東西變貴漲價,漲不上去開始減量!

食物減量會吃不飽,房子縮小還是能住!

香港人都能住台灣人還有很大的空間,未來房子越來越小會是常態!

時間久了就會習慣!

以前透天也才幾百萬,現在的價格還不是都習慣了!
同家人買大坪數三到五房,每坪比小坪數少至少十萬,再做建物分割、戶籍分戶,兄弟姐妹或與老人家住也比較便宜又開心,各自的生活空間不分割分戶就做實體隔間。
現在硬買一房兩房的小坪數物件,

以後住得不舒服要換大一點的, 才會發現原來是嫌惡設施,

大家都想換, 一堆賣不掉.

ginmin0210 wrote:
其實"普羅大眾"能夠...(恕刪)


皓哥也是這樣說,房子的價格有上限,但居住的面積沒下限。
1500萬應該就是一般雙薪的天花板了,但隨著價格持續上升,蛋白50W/P還能買30坪。
等漲到100W/P就只能買15坪了,要不就是找父母贊助或躲到是中南部人道走廊。

買房的總價1500萬沒變,但可居住的面積少了一半,直到變成香港那樣。
果然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啊~~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