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在今年初看了許多案子,有感而發的寫了一篇關於房地產的文章,當中探討居住正義、房價上漲、房價下跌跟該不該買房,小弟沒有專業的背景單純從一個平凡人來看台灣的房價。https://vocus.cc/article/662e9caafd897800013782bd在看了眾多物件後的感覺就是,現在房價彷彿是浮動的每周或是每月的價格都在往上調整,看房沒有預約還沒法看也沒法買,一整個呈現賣方市場,說到底就是台灣的經濟持續成長造成盈餘往房地產流動,政府政策40年房貸更是繼續把房價向上推伸,沒分到經濟成長果實的民眾自然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買到房子,這世上是否存在國家經濟向上發展但房價仍然可以鎖住的方法? 否則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了。
很簡單的人生問題,現在買房是要拉上兩代,未來買房是要拉上三代,子子孫孫的人生都將變成黑白。畢竟台灣的土地過度開發,在都更不易之下,土地價值越來越高,推動房價。但礙於低薪,一般年青人根本無法長期承擔房貸的能力,遠遠超出薪資範圍,這也是最新的雙貸話題,夫妻兩人都動用到信貸了,有的也動用到了長輩的退休金,養老金了。台灣未來的房價,都將以海外歸國居多,也只有他們有能力消費的起。所以有錢,盡量培養小孩的能力,可以到海外生存,置產,移民。等退休再回台享受健保即可。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如此,全家移民到美國,個人在美國退休後,每月可領台幣6萬多,打算回台灣養老,住進養生院,一個月4萬多,養生院大多數都是旅居美國的退休者,主要還是健保便宜。但如果台灣發生戰事,還是可以馬上回美國,所以沒有要在台灣置產。
先看看新聞吧!憎多粥少台北市步入「大都更時代」!第1季核發建照年增近4成異軍突起葉憶如|Yahoo財經特派記者葉憶如|Yahoo財經特派記者2024年5月3日 週五 上午11:30台北市步入「大都更時代」!全台建商推案趨緩,但台北市異軍突起。住商機構彙整內政部最新資料,全台2024年第一季住宅類建照核發數量達2萬4338戶,創2018年新低,但其中台北市住宅類核發建照數3110戶,竟逆勢年增近四成,戶數也直逼新北市的建照數,房仲專家說,近年來都更、危老議題火熱,各類改建案如雨後春筍產生,進而推升建照數量。延伸閱讀:富豪購屋不手軟 台北豪宅「西華富邦」原住戶現金6.6億元再買兩戶台北市步入「大都更時代」!第1季核發住宅建照年增近4成,數量直逼新北,表現異軍突起。示意圖/房仲業提供台北市步入「大都更時代」!第1季核發住宅建照年增近4成,數量直逼新北,表現異軍突起。示意圖/房仲業提供年初適逢總統大選、央行升息、國際政經局勢變化等因素,房市前景不明,不過因選後市況穩定,市場百花齊放。住商機構彙整內政部最新資料,全台2024年第一季住宅類建照核發數量達2萬4338戶,為2018年以來最低。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房市雖說延續去年底「新青安」貸款熱度,不過土建融管制仍在,且央行各界預測將進入升息循環,使得建商推案腳步較為趨緩。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今年第一季住宅類建照核發數量達2萬4338戶,為2018年以來最低的數量。其中,減幅最大為新北市,新北第一季住宅類建照數約3125戶,與去年同期大減6成;反觀台北市,住宅類核發建照數達3110戶,已與新北市相差無幾,且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39%。台北市是六都中唯一逆勢成長,高雄減11%已算六都中第二好,其他普遍都減少三成以上。近年全國暨六都第一季住宅類建照量。圖/住商機構提供近年全國暨六都第一季住宅類建照量。圖/住商機構提供徐佳馨分析,今年第一季建照核發數量大減,主因為年初房市詭譎多變,雖前有「新青安」加熱低總價案場買氣,不過3月央行突喊升息,加上土建融限縮的「金箍咒」仍在,且建商在近年多頭時的推案剩餘餘屋仍有待去化,種種原因之下,沖淡開發商繼續興建的意願。另北市建照數量正成長,她補充,北市過去受限素地稀缺,新案稀少,但近年來都更、危老議題火熱,加上地方與中央政府無不積極鼓勵改建,北市正式進入「大都更時代」,各類改建案如雨後春筍產生,進而推升建照數量。建照創新低 使用執照卻創歷史新高 專家分析:疫情時台商回流使照方面,據內政部資料,全台住宅類使照核發宅數達3萬1320戶,為歷年同期最高。其中,新北市表現則最為突出,第一季住宅類使照核發量達4090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增1.4倍。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認為,使照數量大增,以工期約3年來看,恰巧為疫情時台商回流所創造的房市大多頭時期,符合房市景氣循環發展。其中,使照量以新北市增幅最驚人,主要為新北例如淡水、三重等地,自疫情以來都是建商推案熱區,近期完工交屋後,才讓區域使照數量大幅增加
T15346 wrote:很簡單的人生問題,現...(恕刪) 未來新生代的房子其實是爺爺爸爸直接買給你需要拉下面兩代一起買繳貸款的.....靠婚嫁改變命運吧!另外看看多少數十年前舉家移民去洗盤子的,都後悔不已......當初賣不值錢的平房現在值幾個億,現在才移民去的親戚都是去吃香喝辣住豪宅開跑車護理之家一個月都要三萬多元了還是幾個人睡一間
tknykimo wrote:平凡人看2024房地產(居住正義)、房價漲跌&該買嗎? 弱者,才在思考,現在的資產,該不該入手房地產。強者,是在思考,現在的資產,是放在房地產?還是投資在,增值更快的投資標的。
原則上買自己能力負擔的起的房子。七十歲以後不容易租房,除非經濟能力足以負擔住安養院。不要高估健康狀況:台灣男性平均76~77歲,女性83~84歲,而不健康餘年(要人照顧)平均7年。大部分4,50歲男女性都有狀況不一的成人病。未來中長期不會是現在狀況的持續延長。
T15346 wrote:但其實對年輕人而言,房土稅也另一個負擔,再說保全管理費將來也是水漲船高,對於年輕家庭收入不高者,其實都是負擔,所以少子化不是沒有原因。 房價高,還房貸是負擔,同意。可是房屋稅,地價稅,管理費,也算負擔 的話?這樣年輕人建議回家跟父母住,不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