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買這種鄉下的大樓是不是不好呢?

請問一下,我住中部鄉下,現在有些新建案的大樓都只蓋7層樓,然後一樓除一份份大廰空間,大部份只有樑柱,當機械停車位用,請問買這種房是不是不太建議呢?
2023-09-17 20:32 發佈
這是仿新加坡建築,不挖地下室,建築成本低,不過建築師設計時應該會計算承重與抗震,反而比有些建築是建成後打掉剪力牆或承重壁的要好。
nicewawa

鄉下土地成本低,挖地下室太貴,划不來

2023-09-18 8:48
STE25

nicewawa 兩句話講到重點,樓下講得落落長,該學習。

2023-09-18 9:28
幾年屋啊,這種就新加坡蓋法啊

耐震強度新的應該都有設計過不用擔心

看你喜不喜歡這種格局罷了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lichujen wrote:
這是仿新加坡建築,不...(恕刪)

新加坡、香港不在地震帶,建築結構完全和台灣建築結構不同,要三思!
看看這些年來台灣縣市政府的營建管理單位真是
單是台灣的建築法規因耐震就不可能沒地下室,
除了早期民國六十三年之前四、伍樓層部分地下室外,6樓以上都設計均為全開挖式地下室。
這些年連永和也出現這種型態建築物,建議是盡量避免,耐震係數會比傳統4、5樓層的建築物低。
asdfasdf3232 wrote:
請問一下,我住中部鄉下,現在有些新建案的大樓都只蓋7層樓,然後一樓除一份份大廰空間,大部份只有樑柱,當機械停車位用,請問買這種房是不是不太建議呢?


未來光電梯和機械停車位的維修和更新

就會是一場大戰
shiorizero

以我的語文理解力,「一樓除一份份大廰空間,大部份只有樑柱,當機械停車位用。」應該是樓主講錯,總之除了大廳就是停車空間,隨住戶任意停放就是了~

2023-09-18 9:11
新加坡式建築,其實只是為了擺脫921當時,大眾對騎樓式建築的厭惡感,但兩者概念接近,細緻的區別在於,新加坡當地的設計為,一樓僅保留梯廳或出入口,一樓整體均為停車空間,生活空間均以二樓為基準;台灣新加坡式則為,將一樓退縮車庫空間,並取消一樓鋼筋混凝土隔戶牆,自認好心的在一樓保留一間專門聞汽車尾氣的孝親房,將公共空間如:客廳、餐廳與廚房移至二樓,同時搭配一隻對長輩不友好的超陡摟梯。

我的觀點,買房子是一輩子的事,當然要先顧慮自身的預算與還款能力,房子的設計樣式,只要建築師事務所敢具名,原則上都不太需要擔心,如果妳就是擔心建築師設計有問題,那就建議購買15樓以上,建築結構需外審的中、高樓層建築比較實際。

再者鄉下的大樓也有區別,倒底是:大建商的建案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建商,都會影響,如:能否如期完工?能否取得使用執照?是否有違建、外推?占用公有、私有土地?建案前道路是否為既成道路?總之該擔心的問體很多

部分節錄:
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戴雲發指出,部分「新加坡式建築」確實存有結構安全的不足,像花蓮「白金雙星大樓」1樓作為停車場,2018年大地震來襲時,就造成建築軟腳,引發坍塌。戴雲發表示,「新加坡式建築」在中南部較為常見,過去民眾停車需求不高時,大概會興建到10層左右,如今則以5~8樓占大多數。

「新加坡式建築不是不能買,但一定要釐清它的結構設計。」戴雲發指出,新加坡式建築1樓軟弱層處,若進行「柱中柱」耐震系統工法,不僅可以保有1樓寬敞的大空間,也能顯著的提升建築的結構安全,是民眾購買的重要考量點之一。

原文洽:https://house.ettoday.net/news/2176627

「柱中柱」耐震系統工法:

Alfa Safe 柱中柱

在921地震的倒塌建築大樓中,許多都是因為一樓柱破壞所造成,讓大家深切體會到一樓柱結構對大樓結構安全性的重要。柱核心耐震結構「Alfa Safe柱中柱」之鋼筋專利工法,在柱內再增設柱鋼筋及圓形箍筋,得以增強垂直的承載能力並強化柱核心的圍束,使大樓抗震能力更強、結構更穩固、更安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czqnzB0U

無法取得使用執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_t-OqLmbVg
所謂的公平就是你爽我不爽
鄉下當然要住獨棟房子
頭殼壞去才會去住集合大樓

生活旅遊頻道多看看
美國人的房子長怎樣
鄉下還用機械停車位?
一般6層(含)以上、10層(含)以下稱華廈,
5層(含)以下稱公寓,
不過沒有一定標準,
自己了解就好。
預算不夠可以先求有,
以後再換到自己理想的地點及房型。

如果只負擔得起總價6百以下,
鄉下新屋大概也只剩下華廈、電梯公寓可以選了
汐止也有,單純一樓容易淹水,所以一樓設計成停車場XDD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