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房價將持續合理化的向上走

自由市場

所有商品的價格都在趨於合理化 , 每個商品的價格時時刻刻早就都在合理化

因為只要一出現無風險套利的空間 , 就會有人填補進去

就像魯空最愛的股票市場 , 開盤之後 , 指數價格隨著成交而浮動 , 一旦有非合理的價格出現

就會有人進場買進或賣出 , 將價格重新回到合理價

這就叫做 價格發現機制


房子當然也是商品

所以每一天的房價他都在趨於合理化 , 時時刻刻都在合理化

現在我們的房價就是無比的合理

因為是經過市場機制產生的

所以房地產 , 都有下跌過 , 也有上漲過 .


只是政府一直誤把魯空當多數 , 以為取悅的是多數人 , 大錯矣

更誤把魯空說的當回事

才祭出了很多干預市場的機制

有些讓市場透明 是可以

但有些也是過於獨裁手段 , 譬如突然說禁止預售屋轉售



而魯空之所以是魯空 , 就是因為你們堅持自己的腦袋是對的 , 這是最可怕的因為腦袋如何結局就是如何

你們常認為 "應該這樣" "應該那樣" "市場是錯的" "市場是不合理的"

我想經過這幾天的交流

大家都發現魯空幾乎都在股票市場涉略頗深 , 也因此他們總喜歡把房地產當作股票來玩

並完美的複製了在股票市場人們常犯下的同樣錯誤



那麼今天有一個經典名言是這樣說的

不管你認為應該如何 , 市場價格才是答案

懂了嗎? 你可以找一千個理由說股市要崩盤 或是 一千個理由會上漲

但市場價格才是答案 , 你不是

想要賭氣淪為一無所有 你就跟市場價格對做 ,

想賺錢 , 你就得跟著市場走



那麼為什麼我分析房地產價格將持續合理化的往上走

你們愛的都會區
1)土地就是越來越貴
2)土地就是缺少
2)原物料就是越來越貴
3)工資就是越來越高
4)缺工斷層就是越來越嚴重
5)建築法規就是越來越多
6)建築物的機能性就是越來越多
7)你們的眼光就是越來越高
8)稅賦越來越多
9)升息讓企業與屋主持有成本增加
10)裝潢費用 電器費用 都是一直上漲
11)精華區人口多公寓多, 無房+需要換屋+要自立門戶者 , 所需的 新屋遠遠不夠
就講台北就好
房屋自有率是很高 , 但有超過一半都在公寓
幾乎都會有換屋的需要 跟 想要 , 光這部分的數量就龐大到無以復加

房市只要正常都是一直上漲 , 期望下跌才是心態有問題
為什麼大師說他不做空? 因為做空是不道德的 , 知道嗎

魯空唯一能期待的只能剩下什麼 ? 其實你們都是股市熟齡韭菜
都知道只能倚靠黑天鵝
戰爭是吧? 有可能
但戰爭通常是突然就開始

除非你平常就準備好食物 美金現鈔 黃金現貨
不然一瞬間你銀行存半天的新台幣也是沒路用
人家有房的 , 有挖地下室的 , 新房子韌性強的 , 至少可以在自己家大樓裡面 , 底下三層停車場內
或隔著氣密窗 , 聽著遠處炸彈聲可能還小聲一些
至少人家持有的是債務 , 對象是停止運作的銀行
而不是新台幣

而你呢
會瞬間兩頭空 , 房東人沒死照樣會來跟你收租 可能還會要你付美金 食物 還是 肉腸


最後一個魯空一定要知道 . 你們也都知道
想成功就跟成功的人學習
看看你們都在幹些什麼
每天跟成功的人唱反調
然後窩在魯蛇群裡面

這樣怎麼能行
2023-01-27 18:21 發佈
現在換了行政院長,
希望房價可以回到蘇當院長前。
yeskia01 wrote:
現在換了行政院長,希...(恕刪)


真的嗎  不是玩高端的時候比狠的 

而且這裡幾次討論已經發現   魯空才是少數又難搞的票源
smd6055

真的,他比狠的,可怕的是,陰陰的狠,

2023-01-28 4:33
01奇觀:

建商倒,代銷收,仲介關,投客跳~
一月份房價我一律喊跌

過年說好話啊!各位

二月過後我就不敢保證了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周志紫 wrote:
自由市場所有商品的價...(恕刪)


在沒有真正的打房之前

你說的是對的

去年政府已經表演給你看了
跟擋疫苗有87分像
股票可以借券放空製造下跌的氛圍,不知道有沒有借房賣空,否則市場上只看到量縮沒看到下跌啊...
股票量縮盤整一陣後甚至往上噴....那房子呢?
樓主拿股票比喻實在不恰當
股票市場政府不干預才叫自由市場
為什麼基金要干預到賠大錢呢
為什麼國安基金要進場保護呢
一切回歸市場機制
進廚房就不要怕熱
賺錢的時候笑嘻嘻
賠錢的時候就不要澈淦譙
閒賢

哈,我也是觀望很久的魯空,今年受不了也進場了,我覺得不會跌

2023-01-27 22:41
騎嬰兒車甩尾

我已經有在注意房子標的一段時間了,也有去看過了。至於股市嘛 投機 保守的玩法都有,自己選適當的[笑]

2023-01-27 23:20
認同樓主的看法,大都會區肯定是往商業區發展為主,已經不是一般個人戶可以參與的地點

一般民眾還是蛋白區比較適合

蛋白區以外的地方也許還是有機會可以撿便宜,但就看交通能不能接受
scare99 wrote:
認同樓主的看法,大都...(恕刪)


台灣很小
通勤一下都沒多遠
台北上班住淡水基隆,
通勤也不過就是30,40分鐘
搭捷運才20,30分鐘
林口到北市也不過25-40分鐘
嫌到爆
結果錯過一個又一個


魯空實在太眼高手低
股票也做不好,房地產也是
9成是雙魯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