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藍字是胡博士的開頭文, 因那篇文太多沒營養的回覆在下面, 因此我來另開一篇, 一樣, 歡迎大家良善的討論但是千萬不要亂寫垃圾跟一些沒頭腦的回覆, 我會直接在這些人的留言下面回給你極沒面子的回覆, 垃圾請自行遠離, 也請 Mobile01 管理員協助清除垃圾.
怎麼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問題?(續篇)
這篇(續篇)主要談幾個重點:
1,2020年全台房市暴漲的主因?
2,2022年下半年起為什麼房市反轉而下?
3,當今房市的下跌空間?
4,政府應有的配套措施?
1. 2020 年全台房市暴漲的主因, 簡單的說就是美國 QE 全球大撒幣, 推高股市, 自然也可推高房價 (也可說股市裡有賺到錢的人就有錢可以來炒作房地產; 而已經有房產的人只要輕易哄抬價格, 當然就暴漲)
2. 2022 年因為金錢有趨利性的特質, 美國利率比任何投資風險都還要高, 自然錢就流回美國, 就那麼簡單. Zack 李昌鵬先生寫的 "破解黑心話術, 購屋超級攻略" 可以讀看看, 寫得很清楚而且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所以當美國拉高利率, 台灣 (全球) 股市資金都被抽離往美國移動而造成崩盤現象, 房市高漲的柴火自然就滅了.
3. 當今房市的下跌空間, 可以是無限大, 也應該沒有底線! (胡博士是建築業界的人, 也許要請暫時先站出霧裡才有機會看到這霧真實的樣貌):
3a. 台灣的房子跟國外比起來, 最恐怖的一點是缺乏修繕 (或是說根本不可能修繕, 除非政府有來函警告, 如外牆磁磚剝落導致行人安全問題), 估價機制沒有被合理評估嚴格執行 (根本沒有合格的不動產估價師), 銀行為了賺錢又不願正視這個問題 (只要地點夠好, 就算土地持份坪數只有一點點, 所能貸款到的金錢根本遠超過其老舊建物的殘值跟土地持分價值) 反正只要一句 "土地值錢" 就可以粉飾 (不合理泡沫房價的) 太平
曾經有個長輩說一句語重心長的話: "在台灣就算花 2000 萬買個房子, 連鐵窗都是生鏽的!" 試問, 台灣人有幾個人在賣自己房子時, 是真的有整理到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屋況才以合理的價位標售?
台灣人會說全世界物價都漲, 所以自己房子當然要賣也要漲價賣, 還會說美國, 日本, 其他國家不也都房地產漲了? 問題是在真正先進的國家, 你的屋況不處理好, 仲介不可能幫你說謊, 你的屋況不處理好就要賣, 價格就是要扣掉這些修繕費用, 你的屋況真的太糟糕, 政府甚至可以叫你拆你就必須要拆! 哪像台灣就算明明是很出名的海砂屋, 就是可以賴著不拆, 更不用說台灣那些想粉飾太平欺騙下個買家的海砂屋屋主! 政府沒魄力強力執行該做的管理工作, 既得利益的老百姓就永遠是一團亂.
這些不就是合理的下跌空間? 為何垃圾房還想當黃金價賣? 我去看過很多房子, 光是要把屋內拆著精光 (因為裝潢老舊, 壁癌問題, 霉味問題等) 就要花費破百萬 (清運費用現在超貴的!) 要再裝潢又要再花一筆, 這, 本來就該從既有房價內去扣掉才對, 我也很不客氣跟仲介說, 這種房子真要賣, 請屋主自行拆個精光再來談!
台灣人沒把自己房子的屋齡, 折舊, 相關維修費用算在房價內, 這些原本就該是正常的 "下跌空間!!!" 這就是在台灣買房子跟國外買房子比起來天差地別的一大重點! 這也是台灣房子最嚴重的一個泡沫化原因! 但政府至今始終沒要去面對這個問題!
4. 政府應該有的配套措施很多; 不只要讓房價合理化 (合理化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 還要讓老百姓買房的資格合理化 (目前都只是偏袒有錢人) 這樣台灣房市自然就會健康 - 用合理的價位買到合理的房子 這樣自然能把垃圾房這毒瘤挖除
簡單的說, 政府嚴格把關好房屋的估價機制, 老百姓買房的門檻合理化, 房市不就自然可以健康活絡起來? 建立好機制, 讓有能力買房的年輕人 (穩定收入, 銀行信用沒問題) 全額貸款, 先整頓好醜陋的租屋市場 (用市場法則來整頓就好; 付得起房租的人自然可以付得起一樣金額的房貸)
房價須以屋齡來折舊 (影響可貸款的成數) - 房價須以屋況來折舊 - 房屋價值被嚴格估價 (包含屋齡殘值, 土地持分, 而不是屋主自己亂開價) - 銀行不可超貸 (這也是炒作的一個柴火) 自住購屋者可全額貸款 (需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以防炒作) - 重新規範建蔽率, 容積率的合理性, 導入實坪制, 這些都是政府原本就該已經嚴格執行的對的事!
台灣房子有太多事情沒有砍掉重練, 房屋市場就永遠是個病態, 別說老百姓可否住到好房子了, 現有的問題再給個 100 年都不可能解決, 這, 就是台灣最大最大最大的一個悲哀!
george306 wrote:
下面藍字是胡博士的開...(恕刪)
我是前天沒事跟網友捐3000元做公益以及昨天午餐吃和牛就被仇富人士檢舉的魯套
要解決高房價只需要將房屋稅地價稅用實價課稅即可
如果擔心對市場或經濟太激烈
可以將房屋稅跟地價稅用每年50%複利往上疊加,第一年1.5倍,第二年2倍,第三年2.5倍,如此類推
讓用戶跟法人繳稅時可以選擇用「實價課稅」或者「50%複利疊加」,雙軌擇一並行
久了房屋就會抑漲甚至下跌
george306 wrote:
下面藍字是胡博士的開頭文, 因那篇文太多沒營養的回覆在下面, 因此我來另開一篇, 一樣, 歡迎大家良善的討論但是千萬不要亂寫垃圾跟一些沒頭腦的回覆, 我會直接在這些人的留言下面回給你極沒面子的回覆, 垃圾請自行遠離, 也請 Mobile01 管理員協助清除垃圾.
怎麼解決年輕人買不起房問題?(續篇)
這篇(續篇)主要談幾個重點:
1,2020年全台房市暴漲的主因?
2,2022年下半年起為什麼房市反轉而下?
3,當今房市的下跌空間?
4,政府應有的配套措施?
1. 2020 年全台房市暴漲的主因, 簡單的說就是美國 QE 全球大撒幣, 推高股市, 自然也可推高房價 (也可說股市裡有賺到錢的人就有錢可以來炒作房地產; 而已經有房產的人只要輕易哄抬價格, 當然就暴漲)
2. 2022 年因為金錢有趨利性的特質, 美國利率比任何投資風險都還要高, 自然錢就流回美國, 就那麼簡單. Zack 李昌鵬先生寫的 "破解黑心話術, 購屋超級攻略" 可以讀看看, 寫得很清楚而且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所以當美國拉高利率, 台灣 (全球) 股市資金都被抽離往美國移動而造成崩盤現象, 房市高漲的柴火自然就滅了.
3. 當今房市的下跌空間, 可以是無限大, 也應該沒有底線! (胡博士是建築業界的人, 也許要請暫時先站出霧裡才有機會看到這霧真實的樣貌):
3a. 台灣的房子跟國外比起來, 最恐怖的一點是缺乏修繕 (或是說根本不可能修繕, 除非政府有來函警告, 如外牆磁磚剝落導致行人安全問題), 估價機制沒有被合理評估嚴格執行 (根本沒有合格的不動產估價師), 銀行為了賺錢又不願正視這個問題 (只要地點夠好, 就算土地持份坪數只有一點點, 所能貸款到的金錢根本遠超過其老舊建物的殘值跟土地持分價值) 反正只要一句 "土地值錢" 就可以粉飾 (不合理泡沫房價的) 太平
曾經有個長輩說一句語重心長的話: "在台灣就算花 2000 萬買個房子, 連鐵窗都是生鏽的!" 試問, 台灣人有幾個人在賣自己房子時, 是真的有整理到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屋況才以合理的價位標售?
台灣人會說全世界物價都漲, 所以自己房子當然要賣也要漲價賣, 還會說美國, 日本, 其他國家不也都房地產漲了? 問題是在真正先進的國家, 你的屋況不處理好, 仲介不可能幫你說謊, 你的屋況不處理好就要賣, 價格就是要扣掉這些修繕費用, 你的屋況真的太糟糕, 政府甚至可以叫你拆你就必須要拆! 哪像台灣就算明明是很出名的海砂屋, 就是可以賴著不拆, 更不用說台灣那些想粉飾太平欺騙下個買家的海砂屋屋主! 政府沒魄力強力執行該做的管理工作, 既得利益的老百姓就永遠是一團亂.
這些不就是合理的下跌空間? 為何垃圾房還想當黃金價賣? 我去看過很多房子, 光是要把屋內拆著精光 (因為裝潢老舊, 壁癌問題, 霉味問題等) 就要花費破百萬 (清運費用現在超貴的!) 要再裝潢又要再花一筆, 這, 本來就該從既有房價內去扣掉才對, 我也很不客氣跟仲介說, 這種房子真要賣, 請屋主自行拆個精光再來談!
台灣人沒把自己房子的屋齡, 折舊, 相關維修費用算在房價內, 這些原本就該是正常的 "下跌空間!!!" 這就是在台灣買房子跟國外買房子比起來天差地別的一大重點! 這也是台灣房子最嚴重的一個泡沫化原因! 但政府至今始終沒要去面對這個問題!
4. 政府應該有的配套措施很多; 不只要讓房價合理化 (合理化這句話非常非常重要) 還要讓老百姓買房的資格合理化 (目前都只是偏袒有錢人) 這樣台灣房市自然就會健康 - 用合理的價位買到合理的房子 這樣自然能把垃圾房這毒瘤挖除
簡單的說, 政府嚴格把關好房屋的估價機制, 老百姓買房的門檻合理化, 房市不就自然可以健康活絡起來? 建立好機制, 讓有能力買房的年輕人 (穩定收入, 銀行信用沒問題) 全額貸款, 先整頓好醜陋的租屋市場 (用市場法則來整頓就好; 付得起房租的人自然可以付得起一樣金額的房貸)
房價須以屋齡來折舊 (影響可貸款的成數) - 房價須以屋況來折舊 - 房屋價值被嚴格估價 (包含屋齡殘值, 土地持分, 而不是屋主自己亂開價) - 銀行不可超貸 (這也是炒作的一個柴火) 自住購屋者可全額貸款 (需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以防炒作) - 重新規範建蔽率, 容積率的合理性, 導入實坪制, 這些都是政府原本就該已經嚴格執行的對的事!
台灣房子有太多事情沒有砍掉重練, 房屋市場就永遠是個病態, 別說老百姓可否住到好房子了, 現有的問題再給個 100 年都不可能解決, 這, 就是台灣最大最大最大的一個悲哀!(恕刪)
這是個現實且無奈的問題
一個正常的買賣市場
不管是什麼東西都一樣
問題不是在賣的人想賣多少??
而是買的人能不能接受賣的人開出的價位
買的人願不願意拿錢出來買單
這才是現實面上的本質
什麼叫合理??
又或者多少才叫合理??
有人能定義出來嗎??
今天名牌..跑車..房子..大餐其實都一樣
不是單純因為他開價高才賣的出去的
而是買的人能接受他的價位
不管買到的是寶還是垃圾
買的人願意付錢
那就沒什麼好叫的了
不管是不是像你說的..裝潢老舊, 壁癌問題, 霉味問題
只要買的人認為他合理
他自然而然的就賣的出去
不買的人或是買不起的人認為他怎樣??重要嗎??
以現實的立場啦
一個政府是該合理控管人民基本的食衣住行的權益
旦
食不是餐餐和牛龍蝦
衣不是件件名牌精品
住也不是人人市中心
行不是出門跑車代步
不是人民想要什麼
政府就該想辦法讓人民實現他的幻想
畢竟
你所謂的合理
其實說穿了
就是希望有錢的人能把自己的錢拿來無私的供奉給窮人
有錢人不願意
政府就要跳出來..用力的給有錢人一棒..讓他懷疑人生的認命
讓窮人能輕鬆的達到他們的目標
這不叫合理
george306 wrote:
3. 當今房市的下跌空間, 可以是無限大, 也應該沒有底線! (胡博士是建築業界的人, 也許要請暫時先站出霧裡才有機會看到這霧真實的樣貌):
這邊要替胡博士說話, 其實胡博士很清楚
但公眾人物有時會身不由己不能公開講不該講的話
01是有記者在獵文的
george306 wrote:
台灣人沒把自己房子的屋齡, 折舊, 相關維修費用算在房價內, 這些原本就該是正常的 "下跌空間!!!" 這就是在台灣買房子跟國外買房子比起來天差地別的一大重點! 這也是台灣房子最嚴重的一個泡沫化原因! 但政府至今始終沒要去面對這個問題!
其實民主國家正常是不能太過於干預市場的自由經濟
譬如汽機車早已有規定折舊的成數, 但使用上基本只被限在法院法官判賠時的依據
在自由買賣市場上是你情我願, 是不太可能依折舊去強迫買賣價格的
物以稀為貴
否則有些百年經典老車就不會價值可能比新車還高了
george306 wrote:
房價須以屋齡來折舊 (影響可貸款的成數)
這裡沒說清楚, 屋齡越高, 其可貸款的成數是越高還越低?
貸款的成數越高, 只會使像老公寓等級屋齡的中古屋淪為投資客炒房的標的
而貸款的成數越低, 反而讓較低收入的民眾買不起
其實政府應該做的是, 要繼續大幅增加第二間以上房屋的持有成本, 包括空屋稅
並降低只持有一間房屋的持有成本
減少大隻的包租公包租婆, 並立法租屋法規, 友善租房的民眾
台灣的租客基本沒人權, 就是因為這些包租公包租婆, 加上法規不積極保護
台灣太多投資客愛炒房, 就是因為多間房屋的持有成本太低
治病要對症下藥, 藥到病除
以上, 其它部份沒什麼意見, 說的不錯
不回到最高原則,市場供需看事情,只會愈打愈高。
喜歡在那裏用政治手段,用資金效應解釋的,那與胡博士無關,他什麼也不用做,因為他也無法改變任何事。既然有人執意要認為房價會無止盡下跌,大家就坐著等就好,過幾年遍地就有一折房,什麼問題全解決了,胡博士也可以收山了。
打炒房,打炒房..... 房為什麼會被炒 ? 稀缺的東西才會被炒。例如手錶也會被炒,那是百達翡麗,江詩丹頓,.... 等,那是很有很有錢的人的事。你隨便買個日系石英錶,有人會去炒嗎 ? 更何況現在人計時工具多的是,不見得要手錶。
以北部為例,人民未必一定要買得起在台北市市區內的房,但是外溢到林三淡,甚至新北,桃園去購買房,也漲翻天時,人民當然開始抱怨。
就跟有位大大講的一樣,只有 "居住正義",沒有 "買房正義"。台北市是政經的中心,集合北部地區最好的工作與生活條件,當台北市無法供應足夠數量的住所,人民只好外溢到郊區,外縣市。外縣市的新屋就開始稀缺,依供需決定價格,外縣市的新屋必然上漲,就會搞成人民的收入追不到房價上漲的速度。
只有在市區,大幅都更,讓老舊低矮的房子重建。重新規劃市區,讓市區能容納更多人居住,而且是新的,合乎公共安全的房屋。市區房價不可能跌價,甚至漲,但市區可供租的房屋供給量大增,依供需,房租就是會降到人民可負擔的。
大部分的人民,不可能有能力買在市區,尤其是台北市,但租得起,住的起,就夠了,這才是居住正義。那想要買房的人,就少了。還是想買的人,就去買蛋白區新屋,競價者少了,房價自然低,不太會漲。
市區無法大幅都更,房價永遠是心中的痛。當文林苑的事件發生,一堆政治算計在利用時,我就覺悟認清事實,市區無法大幅都更,未來房價必然會上漲。
政府不打破供需,只曉得圍堵,打炒房,對大幅降房價,減輕人民負擔,實現居住正義,無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