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蔽率為啥和房價的關係相當高?
建蔽率低,房子只能朝蓋高發展,而蓋的愈高,為了對應強震,柱體就會愈粗,承重牆也會愈厚,
等同佔用更多的面積,建材總額可能也因此較高。
再加上現在公共設施的比例均在30%以上,進一步縮小可居住的實際面積。
例如:緊急逃生通道,這是有法律規定尺寸的,
建蔽率愈低,緊急逃生通道所佔的面積比例就愈大。
同理,建蔽率愈低,電梯也愈不可能裝大型的,這時就不可能靠運電梯大型家具了,
搬家時絕對是惡夢。
土地方面,若要相同屋內實際可用面積,
建蔽率愈低,就要買愈大塊的土地去蓋相同大小的房子,
建蔽率愈高,就能省下愈多購地費;
羊毛出在羊身上,沒蓋房子的區域的成本一樣要算在住戶頭上。
根據我的觀察,建蔽率如果提升10%,所蓋出來的房子的每坪售價大約可以比目前少10~20%。
陽台方面:
法規允許某些條件下的陽台不納入建蔽率中,
不納入建蔽率的最大陽台允許面積為建築面積的1/8,
假設某地有200坪,建蔽率是50%,表示建物可以覆蓋100坪,
不納入建蔽率的陽台最大可以蓋到12.5坪,換算一下,也就是6.25%,
50+6.25=56.25%。
======個人感想=======
我覺得根本不需要追加例外規則(例如陽台、遮雨棚),
而是要把垂直投影的所有物件都納入建蔽率中,但是要將現行的建蔽率擴大10~15%。
至於在這個建蔽率內要放些甚麼懸於外牆的結構,或是要做甚麼抓人眼球的新奇結構,
通通交給設計師去煩惱。
例如現在各縣市法規下的住宅區的建蔽率多為40~50%,若開放至50~70%,
人民是不是可以住的舒服一點、輕鬆一點??
網路上有文章說:建蔽率愈低,愈有利於購屋者。
httphttps://rich01.com/building-coverage-floor-area-ratio/s://rich01.com/building-coverage-floor-area-ratio/
我覺得根本是放屁,請問住在家中時,是在屋內的時間多? 還是在屋外使用開放空間的時間多?
在屋內的時間是不是遠遠多於屋外開放空間?? 尤其是夏天和冬天。
同理,低建蔽率號稱可以增加室外景觀的美觀程度,
但在居住者絕大部分都處於室內的情況下,將錢花在室外景觀根本不實際,
政府是否認為台灣人口密度還不夠高? 或者人人都有錢到可以買講究室外景觀的住宅?
低建蔽率帶來的高房價,又是哪邊有利於購屋者?
eanck wrote:
建蔽率為啥和房價的關係相當高?
建蔽率低,房子只能朝蓋高發展,而蓋的愈高,為了對應強震,柱體就會愈粗,承重牆也會愈厚,
等同佔用更多的面積,建材總額可能也因此較高。
再加上現在公共設施的比例均在30%以上,進一步縮小可居住的實際面積。
土地方面,若要相同屋內實際可用面積,
建蔽率愈低,就要買愈大塊的土地去蓋相同大小的房子,
建蔽率愈高,就能省下愈多購地費;
羊毛出在羊身上,沒蓋房子的區域的成本一樣要算在住戶頭上。
根據我的觀察,建蔽率如果提升10%,所蓋出來的房子的每坪售價大約可以比目前少10~20%。
陽台方面:
法規允許某些條件下的陽台不納入建蔽率中,
不納入建蔽率的最大陽台允許面積為建築面積的1/8,
假設某地的建蔽率是50%,換算一下,不納入建蔽率的陽台最大可以蓋到4%,
50+4=54%。
======個人感想=======
我覺得根本不需要追加例外規則(例如陽台、遮雨棚),
而是要把垂直投影的所有物件都納入建蔽率中,但是要將現行的建蔽率擴大10~15%。
至於在這個建蔽率內要放些甚麼懸於外牆的結構,或是要做甚麼抓人眼球的新奇結構,
通通交給設計師去煩惱。
例如現在各縣市法規下的住宅區的建蔽率多為40~50%,若開放至50~70%,
人民是不是可以住的舒服一點、輕鬆一點??
網路上有文章說:建蔽率愈低,愈有利於購屋者。
httphttps://rich01.com/building-coverage-floor-area-ratio/s://rich01.com/building-coverage-floor-area-ratio/
我覺得根本是放屁,請問住在家中時,是在屋內的時間多? 還是在屋外使用開放空間的時間多?
在屋內的時間是不是遠遠多於屋外開放空間?? 尤其是夏天和冬天。
低建蔽率帶來的高房價,又是哪邊有利於購屋者? ..(恕刪)
因為土地
除了建房子外
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黑羽斷翼 wrote:
因為土地
除了建房子外
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我認為把房屋的前院深度、側院深度、後院深度給規定出來就行了,
前後左右有了一定的距離,要做甚麼公共設施都簡單,
也能逼使狹長型土地、面積過小的土地的地主有意願加入都更。
eanck wrote:
低建蔽率帶來的高房價,又是哪邊有利於購屋者?
原來你根本就沒搞清楚政府的土地政策呀?!

事實上台灣根本就不缺土地,建地之所以價格會貴,就是因為有【土地使用分區】。
這是在飢餓行銷,把土地資源掐的死死的,才能方便房地產炒作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以彰化為例!只有小塊的都市計畫可以蓋房子,其他一整片的農業區通通限建。

所以這跟建蔽率一點關係也沒有,完全只是幫房地產炒作在抬轎而已。

↓

登卡普 wrote:
原來你根本就沒搞清楚政府的土地政策呀?!
事實上台灣根本就不缺土地,建地之所以價格會貴,就是因為有【土地使用分區】。
這是在飢餓行銷,把土地資源掐的死死的,才能方便房地產炒作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以彰化為例!只有小塊的都市計畫可以蓋房子,其他一整片的農業區通通限建。
你是不用保留土地作為公共建設、農業用地、軍事用地、工業用地嗎?
當中農業用地、軍事用地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1%,比日本還低,你不知道?
面對敵國中共國的軍事威脅,不需要土地放置軍備、訓練士兵、建設導彈與雷達基地?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步兵要打靶,現有靶場多在300m以內,
你告訴我 台灣哪邊有2km的靶場可以訓練狙擊兵?
公共建設、工業用地則與經濟、國家競爭力高度相關,
野生動物不需要棲息地嗎? 按你的意思,通通給人類用,是嗎?
再扣去不利於建設的高山地形、丘陵地形,台灣裡能撥給住宅的土地剩多少?
當然你說的也有部分道理,但我認為台灣的住宅區真的不需要這麼低的建蔽率。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