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建蔽率和房價的關係相當高,政府為啥不放寬住宅區的建蔽率至50~70%?

建蔽率為啥和房價的關係相當高?

建蔽率低,房子只能朝蓋高發展,而蓋的愈高,為了對應強震,柱體就會愈粗,承重牆也會愈厚,
等同佔用更多的面積,建材總額可能也因此較高。
再加上現在公共設施的比例均在30%以上,進一步縮小可居住的實際面積。

例如:緊急逃生通道,這是有法律規定尺寸的,
建蔽率愈低,緊急逃生通道所佔的面積比例就愈大。
同理,建蔽率愈低,電梯也愈不可能裝大型的,這時就不可能靠運電梯大型家具了,
搬家時絕對是惡夢。

土地方面,若要相同屋內實際可用面積,
建蔽率愈低,就要買愈大塊的土地去蓋相同大小的房子,
建蔽率愈高,就能省下愈多購地費;
羊毛出在羊身上,沒蓋房子的區域的成本一樣要算在住戶頭上。

根據我的觀察,建蔽率如果提升10%,所蓋出來的房子的每坪售價大約可以比目前少10~20%。

陽台方面:
法規允許某些條件下的陽台不納入建蔽率中,
不納入建蔽率的最大陽台允許面積為建築面積的1/8,
假設某地有200坪,建蔽率是50%,表示建物可以覆蓋100坪,
不納入建蔽率的陽台最大可以蓋到12.5坪,換算一下,也就是6.25%,
50+6.25=56.25%。

======個人感想=======
我覺得根本不需要追加例外規則(例如陽台、遮雨棚),
而是要把垂直投影的所有物件都納入建蔽率中,但是要將現行的建蔽率擴大10~15%。

至於在這個建蔽率內要放些甚麼懸於外牆的結構,或是要做甚麼抓人眼球的新奇結構,
通通交給設計師去煩惱。

例如現在各縣市法規下的住宅區的建蔽率多為40~50%,若開放至50~70%,
人民是不是可以住的舒服一點、輕鬆一點??


網路上有文章說:建蔽率愈低,愈有利於購屋者。
httphttps://rich01.com/building-coverage-floor-area-ratio/s://rich01.com/building-coverage-floor-area-ratio/
我覺得根本是放屁,請問住在家中時,是在屋內的時間多? 還是在屋外使用開放空間的時間多?
在屋內的時間是不是遠遠多於屋外開放空間?? 尤其是夏天和冬天。

同理,低建蔽率號稱可以增加室外景觀的美觀程度,
但在居住者絕大部分都處於室內的情況下,將錢花在室外景觀根本不實際,
政府是否認為台灣人口密度還不夠高? 或者人人都有錢到可以買講究室外景觀的住宅?

低建蔽率帶來的高房價,又是哪邊有利於購屋者? 
2022-12-30 17:31 發佈
eanck wrote:
建蔽率為啥和房價的關係相當高?

建蔽率低,房子只能朝蓋高發展,而蓋的愈高,為了對應強震,柱體就會愈粗,承重牆也會愈厚,
等同佔用更多的面積,建材總額可能也因此較高。
再加上現在公共設施的比例均在30%以上,進一步縮小可居住的實際面積。

土地方面,若要相同屋內實際可用面積,
建蔽率愈低,就要買愈大塊的土地去蓋相同大小的房子,
建蔽率愈高,就能省下愈多購地費;
羊毛出在羊身上,沒蓋房子的區域的成本一樣要算在住戶頭上。

根據我的觀察,建蔽率如果提升10%,所蓋出來的房子的每坪售價大約可以比目前少10~20%。

陽台方面:
法規允許某些條件下的陽台不納入建蔽率中,
不納入建蔽率的最大陽台允許面積為建築面積的1/8,
假設某地的建蔽率是50%,換算一下,不納入建蔽率的陽台最大可以蓋到4%,
50+4=54%。

======個人感想=======
我覺得根本不需要追加例外規則(例如陽台、遮雨棚),
而是要把垂直投影的所有物件都納入建蔽率中,但是要將現行的建蔽率擴大10~15%。

至於在這個建蔽率內要放些甚麼懸於外牆的結構,或是要做甚麼抓人眼球的新奇結構,
通通交給設計師去煩惱。

例如現在各縣市法規下的住宅區的建蔽率多為40~50%,若開放至50~70%,
人民是不是可以住的舒服一點、輕鬆一點??


網路上有文章說:建蔽率愈低,愈有利於購屋者。
httphttps://rich01.com/building-coverage-floor-area-ratio/s://rich01.com/building-coverage-floor-area-ratio/
我覺得根本是放屁,請問住在家中時,是在屋內的時間多? 還是在屋外使用開放空間的時間多?
在屋內的時間是不是遠遠多於屋外開放空間?? 尤其是夏天和冬天。

低建蔽率帶來的高房價,又是哪邊有利於購屋者? ..(恕刪)


因為土地

除了建房子外

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eanck wrote:

等同佔用更多的面積,建材總額可能也因此較高。
再加上現在公共設施的比例均在30%以上,進一步縮小可居住的實際面積。

土地方面,若要相同屋內實際可用面積,
建蔽率愈低,就要買愈大塊的土地去蓋相同大小的房子,
建蔽率愈高,就能省下愈多購地費;
羊毛出在羊身上,沒蓋房子的區域的成本一樣要算在住戶頭上。

根據我的觀察,建蔽率如果提升10%,所蓋出來的房子的每坪售價大約可以比目前少10~20%。

陽台方面:



成本降

會賣你便宜

你拿來的想法
黑色咆哮

營造業做的人少,現在利潤都抓很高,我找人噴仿石漆,閒聊之下知道漆一桶6000,他一個人做兩天用掉5桶,第一次做這種仿石漆,噴得不好,跟我請款15萬。一個房子工種很多,每個這樣疊加上去很可怕。

2022-12-31 9:10
黑羽斷翼 wrote:
因為土地

除了建房子外

還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我認為把房屋的前院深度、側院深度、後院深度給規定出來就行了,
前後左右有了一定的距離,要做甚麼公共設施都簡單,
也能逼使狹長型土地、面積過小的土地的地主有意願加入都更。
你以為土地很多很便宜嗎?還是說蓋在東部還是南部。
你覺得的東西 都不成立
建議你去買一塊住1或住2的地然後蓋你所說的出來賣 我一定會捧場。
eanck
eanck 樓主

你是不是邏輯有問題? 按你的想法,建蔽率不會降房價,那建蔽率減少同樣不會推升房價,是嗎?

2022-12-30 17:54
Requiem for a DREAM

那麼麻煩幹嗎~? 改自住以外都實價課稅 , 保證跌掉不要不要

2022-12-31 11:10
maxwu123 wrote:
成本降
會賣你便宜
你拿來的想法偷笑


這是供需問題,也牽涉到建商有多想套現的問題,當然也有政策的影響。
所以你怎確定不會賣便宜一點?
短時間內有能力購屋的人是固定的,今天不管你用啥辦法弄到錢,
把有限的錢拿去買a樓就無法買b樓,這存在成屋銷售的競爭關係,尤其是現在空屋率略高的情況下。

你知道囤房稅一樣要對建商徵收的嗎?
知不知道為啥預售屋市場佔了新屋市場的85%?

預售屋市場佔比這麼高,爛尾樓的數量激增,祝你哪一天中招,看到時候你會不會說風涼話。
最重要是都更

都更 關鍵 在於

頂樓加蓋 評數要求很多

一樓有店面問題

這無解 什麼建蔽率都是假的


外縣市重劃區一堆新房子了

一定要新的,又不是很有錢, 就是去外縣市住
頑固石頭

我覺得把違建變成可以檢舉罰款...1個月可以罰一次...這樣很快違建就會不見...政府也不用幫忙拆了...

2022-12-30 22:24
芭樂068

你太天真,像社子一堆沒權狀沒租約的土霸王,你要改建他就上吊逼政府退讓

2022-12-31 11:48
eanck wrote:
低建蔽率帶來的高房價,又是哪邊有利於購屋者?

原來你根本就沒搞清楚政府的土地政策呀?!

事實上台灣根本就不缺土地,建地之所以價格會貴,就是因為有【土地使用分區】

這是在飢餓行銷,把土地資源掐的死死的,才能方便房地產炒作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以彰化為例!只有小塊的都市計畫可以蓋房子,其他一整片的農業區通通限建。

所以這跟建蔽率一點關係也沒有,完全只是幫房地產炒作在抬轎而已。



登卡普 wrote:
原來你根本就沒搞清楚政府的土地政策呀?!

事實上台灣根本就不缺土地,建地之所以價格會貴,就是因為有【土地使用分區】。

這是在飢餓行銷,把土地資源掐的死死的,才能方便房地產炒作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以彰化為例!只有小塊的都市計畫可以蓋房子,其他一整片的農業區通通限建。



你是不用保留土地作為公共建設、農業用地、軍事用地、工業用地嗎?

當中農業用地、軍事用地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1%,比日本還低,你不知道?
面對敵國中共國的軍事威脅,不需要土地放置軍備、訓練士兵、建設導彈與雷達基地?
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步兵要打靶,現有靶場多在300m以內,
你告訴我 台灣哪邊有2km的靶場可以訓練狙擊兵?

公共建設、工業用地則與經濟、國家競爭力高度相關,
野生動物不需要棲息地嗎? 按你的意思,通通給人類用,是嗎?

再扣去不利於建設的高山地形、丘陵地形,台灣裡能撥給住宅的土地剩多少?

當然你說的也有部分道理,但我認為台灣的住宅區真的不需要這麼低的建蔽率。
chang.d1210

況且根本原因不是建地缺乏,看看空屋率就知道,土地炒作才是主因。

2022-12-31 10:50
芭樂068

台灣食物供給30%,但農業已經用掉50%的水,台灣是人太多

2022-12-31 11:49
eanck wrote:
當中農業用地、軍事用地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1%,比日本還低,你不知道?

軍事用地才一點點不用拿出來講,廢棄軍營蓋國宅的一大堆。

拿農業用地就更是藉口,同樣的土地面積,農產品可以種屋頂上!懂嗎?!

我已經把圖很清楚的貼出來了,請針對農業區回答就好,不要亂扯其他。



登卡普

我只知道你在搞笑而已,因為你連最基本的【棟距 & 日照權】都不知道。[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2-12-30 18:58
Winniman

【棟距 & 日照權】 非建築專業人員確實不知,台灣算寬鬆了,國外更嚴。

2022-12-31 9:16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