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0歲以內的年輕人,薪資(基層)平均在2.5萬左右,台灣都會區新屋房價,平均大約在9萬/坪左右(大台北以南的地區)。
35坪的三房新屋大約在315萬左右,房租大約是房價的4%左右,因此房租大約12600元,房貸利率大約在4%以內,30年房貸的每一百萬單位,本息均攤約4774元,若貸315萬的80%(252萬),30年本息均攤約12030元/月。
當時的基層年輕家庭,月收入大約在6萬左右,房貸支出佔收入比例約20%~30%,生活可以維持高品質。(自備款只要63萬,存2年就夠了。)
2004年的房貸/房租比:
若以上述三房全額315萬的30年房貸計算,大約月付15039元。
房貸15039元÷房租12600元=大約1.19倍(房貸/房租比)
2021年,30歲以內的年輕人,薪資(基層)平均在2.8萬左右,台灣都會區新屋房價,平均大約在29萬/坪左右(台北以南的地區)。
35坪的三房新屋大約在1015萬左右,房租大約是房價的3%左右,因此房租大約25375元,房貸利率大約在1.5%以內,30年房貸的每一百萬單位,本息均攤約3451元,若貸1015萬的80%(812萬),30年本息均攤約28024元/月。
現在的基層年輕家庭,月收入大約在7萬左右,房貸支出佔收入比例約40%~50%,生活品質很難維持。(自備款要200萬,大約要存5年。)
2021年的房貸/房租比:
若以上述三房全額1015萬的30年房貸計算,大約月付35030元。
房貸35030元÷房租25375元=大約1.38倍(房貸/房租比)
2021年的1.38倍
大於
2004年的1.19倍
房租代表房屋價值,房貸/房租比越大,代表房屋的價值越不合理,加上房屋的折舊與維修費用,加上少子化,可預見~買不如租,才是未來的趨勢。
(房貸利率越低,負擔越大,投報率越差,房價泡沫中???……)
【為什麼?】
為什麼2004年開始的低利率,讓房市呈現租不如買的態勢,房價卻一直維持低檔?一直到2007年之後,營造成本大漲,房價才小幅上漲10~30%,一直到2012年之後,房價立刻翻倍漲,到2014年最多漲了3倍。
【低利率不是主因,2012年的實價登錄造假才是主因。】
2014~2021之間,有盤整也有炒作,但是就是沒有大漲。
(房價沒有在2015年打房後續跌,是因為房地合一低稅率和法人短期買賣套利,另外還有減少的雨遮登記坪數,轉換的漲幅造成的。)
因為,收入與支出的滿足點已經到了,超過基層收入40%的支出,加上政府一連串的房貸管制,降低法人與投資客的炒房難度,以及房地合一稅與實價登錄的修正,房價未來上漲壓力可能會很大。(新興科技園區的低基期除外)
【除非】
除非40年房貸普及化,房貸支出降低到30年房貸的78.59%,才能符合家庭收支平衡的30%左右,房價才有容易上漲的機會。
【如果】
如果有夠多的社會住宅壓抑房租,如果年輕人看清房市的事實,不再為高房價撐盤,台灣的未來是美好的……
【現在,租不如買~真的是錯誤的】
只是連軍公教都買不起房,幾乎只剩炒房團買得起房!宣傳買房只是幌子,炒房左手換右手的把戲,真正目的是要騙光12兆台灣房貸總額度!那是台灣好幾年的國家總預算的幾倍!出現幾兆房貸呆帳?然後就是金融風暴和經濟率退幾十年了.
炒房已經是夕陽產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