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政府釋出農地做為建地可以壓抑台灣房價嗎?

台灣都會區房價居高不下,有很大的因素是市區建地太少。那麼如果能將市區外圍的農地逐漸變更為建地,是不是有機會讓房價跌下來?當然要確實做好土地變更後的漲價歸公。
2021-06-30 21:41 發佈
你不知道這都是高官一直在做的事嗎?

沒有漲價歸公這種事


……



連戰的億萬家財來源之一

留言 1 收藏 0 推薦 0 連戰的億萬家財來源之一
台灣政壇首富連戰的億萬家財重要來源之一,竟然是購買政府接收的日人財產! 

連戰的阿爸連震東,民國34年回台發展後,陸續在台北市購買三批土地,為家產奠定暴發之基,然而,這三批土地的來源卻頗具爭議性。例如其中一塊位於南京西路,現已成為力霸集團衣蝶百貨二館的土地,是民國38年間連震東向當時的國有財產管理機關—台灣省公產管理處購買而來,然而當時連震東的身分卻是長官公署土地處處長,是直接主管全台土地事務的最高官員,而且之前連震東還擔任過台北接管委員會主委,是國民政府接收日據時代財產的「接收大員」,其中有無利益衝突,值得研究。 

連戰在32歲時即獲得父親贈與這塊土地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在父親過世後繼承,後來連戰擔任行政院長時,這塊土地出租給凡爾賽KTV,在民國84年發生死傷慘重的大火事件,引起不小風波,86年連戰將該地出售,獲利超過八千萬元。 

連戰家族位於北市士林區的兩批不動產,目前合計市價近3億元,這兩批土地是連家在民國50年代取得,購買當時均為耕地,卻在買進後沒幾年就變更為建築用地。 
hahaaha wrote:
你不知道這都是高官一...(恕刪)

國父孫中山不是說過土地漲價要歸公嗎?怎麼執政者都沒照辦?難怪重劃區一劃分出來,就產生了一堆不勞而獲的田僑仔,這對得起普羅大眾嗎?
凡阿達

又不是每個人都是孫中山,不趁機會賺一票,對得起自己嗎?

2021-07-01 10:20
gogotaiwan

土地漲價歸公這是比較類似共產主義那種土地國有化的思維~現在的共產主義也納入不少孫逸仙的想法,所以不能用那種角度看現在的制度!

2021-07-01 15:19
國父遺囑全忘了,軍公教只有在升官的時候會拿出來唸一次,有共產黨的影子。
Cavendish Lab wrote:
國父孫中山不是說過土地漲價要歸公嗎?怎麼執政者都沒照辦?難怪重劃區一劃分出來,就產生了一堆不勞而獲的田僑仔,這對得起普羅大眾嗎?

土地漲價要歸公,那土地什麼時候漲價?當然是有交易的時候,所以就有土地增值稅

國父也說要地盡其利,因此要炒作買賣左手換右手,買賣越多才能課越多稅。

看清楚國父是說漲價歸公,所以才只課土地增值稅,國父並沒有說漲價沒收!懂?!
登卡普

炒房是傳統的共犯結構,政府認為土地增值稅的稅率已經足夠,所以大家有肉吃,韭菜族自己要認命,買不起就睡紙箱。

2021-07-01 10:28
登卡普

搞清楚政府一直是炒房的最大咖,立場就是要鼓勵炒房,支持炒房,是要嚇阻個毛哩。

2021-07-01 10:31
Cavendish Lab wrote:
台灣都會區房價居高不(恕刪)


非常同意市郊農地都能變成建地,
建議政府動作要加快,才能讓景氣更快復甦
竹北高鐵區就是了

你這提議是炒作吧~
194319431943

竹科新貴夫妻貸款買了2千萬的房 , 小孩要讀小學時 , 才發現沒有附近小學可以念 !這現象不是一天兩天 , 已經10年無法解決 ! 天價房是在貴什麼啊 ! 生活機能爛到這種程度 !

2021-07-01 10:18
Cavendish Lab wrote:
台灣都會區房價居高不下,有很大的因素是市區建地太少。那麼如果能將市區外圍的農地逐漸變更為建地,是不是有機會讓房價跌下來?當然要確實做好土地變更後的漲價歸公。


只會漲農地的地主大發..其他什麼都改變不了
194319431943

土地增值稅 100% , 才算能嚇阻炒房 , 很久以前就不是100% , 炒房風氣盛行 , 薪水沒漲 ,房價漲幾倍 , 炒房族的天堂 , 自住者的噩夢就開始了 .

2021-07-01 10:19
Cavendish Lab wrote:
國父孫中山不是說過土(恕刪)


又是空空在忌妒多多...國父說的話不代表人民的權利,以人為本才是重要。田僑仔就是幸運精子...
194319431943

憲法 第 142 條國民經濟應以民生主義為基本原則,實施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以謀國計民生之均足。

2021-07-01 10:19
194319431943

憲法 第 145 條國家對於私人財富及私營事業,認為有妨害國計民生之平衡發展者,應以法律限制之。

2021-07-01 10:20
良田比建地重要。
農地還是當農地較好,
除非這塊地已受汙染而無法種植作物。

糧食自給率若太低,
覺得是另一種國安危機。
194319431943

2018年台灣以熱量計算的「綜合糧食自給率」為34.6%,雖然創下15年新高,但也代表台灣仍有約6成5的糧食依賴進口。還要毀掉良田來炒作地皮 >

2021-07-01 10:22
lball

用糧食自己率來看有偏頗,首先有種不夠吃嗎?還是種的米沒吃那麼多,進口的小麥麵粉大豆才是進口大宗?

2021-07-01 10:34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