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真的該打房嗎?

(圖一)台灣的人均GDP:
真的該打房嗎?

(圖二)國泰房地產指數(全國):
真的該打房嗎?

從圖1與圖2看得出來有高度的正相關,因此,人均GDP的上升與房價有相當程度的關聯性!這具有合理性。

(圖三)人民經常性薪資(橘紅色曲線):
真的該打房嗎?
20年來一灘死水!居然沒有跟著人均GDP一起上升,非常不合理!代表人民的產值全部被大老闆們剝削走了!

再來,我們來看其他國家的人均所得:
真的該打房嗎?
真的該打房嗎?
---------------------------
看了以上這些資料,難道政府不是應該要提高人民經常性薪資嗎?!

台灣受教育的知識分子其實素質很高,根本不應該遭受到低薪的待遇!難怪台灣人才不斷的外流,低薪根本是國恥!

其他先進國家房價雖然高,但是因為所得也高,所以能夠將房價所得比控制得住。

在我看來居住正義的議題根本是假議題,絕大多數的人都有家可住,只有極少數的無家者,但這些無家者絕大多數都是即便在府提供免費吃住,也不願意使用這個資源,選擇自願流浪。

政府之所以會談居住正義,那根本只是要為了要轉移無力提高「人民經常性薪資」的問題!

大家不要隨著政客起舞,反而是要要求政府:
1.獎勵中小企業薪資中位數以下者加薪可以抵稅,中小企業抵稅者無上限;500人以上企業,則另定抵稅金額上限。
2.年度未加薪的中小企業,列為優先勞檢名單!
3.勞檢時,會同國稅局查帳!如查有逃漏稅,則依現行罰則的3倍作為懲罰!
4.促進低薪產業升級,特別是年輕人做的服務業,獎勵服務業創新,提高服務業的附加價值,讓服務業員工只要肯努力,都可以領高薪!

房價雖然高,但若是人民經常性薪資更高,那麼人民是不會嫌房價高的!
------------------------
上市櫃的整體營收與獲利我就不談了,但我要補充一下這樣我國就業人口數超過8成的中小企業(有興趣的網友協助可畫成圖):
真的該打房嗎?
真的該打房嗎?

我只找到2002到2018年的資料,期間台灣中小企業整體營收仍然持續成長,而且獲利穩定,大致上也跟房價呈現正相關,可是人民經常性薪資還是一灘死水,中小企業賺的錢,落進是誰的口袋很清楚了吧?!
2020-11-03 0:32 發佈
依其他國家經驗,薪資漲了,吃的住的成本也一定會跟著漲,貧富差距只會拉更大,到時候社會氣氛一定變得很糟糕,我有認識很多台灣年輕人也有很厲害的專業,只是沒有合適的地方給他們發揮所長,店面租不起,原本須要購買產業升級的設備資金都用來繳租金,而且租金又一直漲,年輕人辛苦在賺的錢都被迫掉進房地產而不是實業升級,高房價的確是其中最大元兇之一,拖垮大部份年輕人的創業機會和產業升級。
a0980000056 wrote:
政府之所以會談居住正義,那根本只是要為了要轉移無力提高「人民經常性薪資」的問題!


你不要這麼專業好不好?
小雞蛋開車去 wrote:
依其他國家經驗,薪資(恕刪)

事實上現在薪資沒有上漲,但物價不斷上漲,上漲後的收益都到企業主們的口袋裡了!

然當實質經常性薪資上漲所帶動的通貨膨脹,那是正常的經濟成長的成果,不是惡果!

而且會走向均富而不是貧富差距拉大。

此外房價越高,則租金投報率越低。

一般來說青年創業比較高的成本,是薪資成本不是租金!

而且真正有能力的優秀青年,是有辦法申請的到青年創業貸款、各種產業優惠補助、以及得到天使基金的投資!

很多年輕人創業,缺的不是資金,是自己為有能力,投注資金下去才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最後只好怪東怪西怪「房租」!

不知天高地厚!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馬上死在沙灘上!
ugogy wrote:
你不要這麼專業好不好(恕刪)

在板上看了太多抱怨房價的文章,實在是覺得太多人沒有搞清楚真正的問題了。

之前懶得在本板好好發文,要不是現在政府一直在談居住正義的議題…

讓我不得不提醒大家,談這個議題只是騙騙選票用的!
只同意居住正義是執政黨騙選票用的。連只是讓資訊更公開透明的實價登錄2.0都在拖,有何實際措施打房?
房子、土地本來就不應該成為炒作標的,這不利於實業發展,把人民的財富鎖進房地產內,對國家弊大於利。如果房價所得比更趨正常,錢不進房地產不是能促進更多的消費行為嗎?更多的消費行為不是能促進各產業的發展?銀行的土建融資那麼龐大,沒有更好的應用,實在是有賴台灣制度有利炒作土地、房產之賜。光看檯面上政治人物樂中此道就很明顯了。

我同意土地房產有其價值,也會隨著國家發展而價值上升。所謂打房應該是健全房地產制度的公開、透明、健全,比方說空屋稅、空地稅、房租不報稅等等,把不合理的遊戲規則修正。銀行資金導向發展實業,而不是為一人買賣多屋提供彈藥。
CYH666 wrote:
只同意居住正義是執政(恕刪)

但事實上,台灣房價與人均GDP呈現高度正相關。

若經濟想要發展,一定會伴隨房價上漲。

至於有沒有人為炒作房地產?
我想這個命題,就跟有沒有人炒作股票是一樣的。

人均GDP好,會漲就是會漲。

但是很弔詭的是,實質經常性薪資卻一灘死水。

至於目前房市政策的部分,我也是比較認同房市透明化、課徵空屋稅、推動社會住宅…等,健全房市的政策,而非打房。

畢竟我國住宅自有率高達8成,打房只會直接打到人民自己的資產。

政府應該從根本著手,改善人民實質經常性薪資。
a0980000056 wrote:
但事實上,台灣房價與...(恕刪)


炒房跟炒股還是有區別的。你可以不買股票,但你可以不找地方住嗎?
自有房屋還不算生活必需品,但居住是,而這兩者關聯性高。
沒多少人認同可以炒作生活必需品吧?

至於提高薪資水平,這點我有點悲觀。台灣有很大問題出在「違法的好處太多、太容易,而處罰太少、太低」。

房租不報稅,常見,會怎樣嗎?
被迫超時加班,少給加班費,常見,會怎樣嗎?
薪資投保高薪低報,常見,會怎樣嗎?
打工低於最低時薪規定,常見,會怎樣嗎?
農地工廠,常見,會怎樣嗎?
農工業製造污染,常見,會怎樣嗎?

殘存不多的公權力被當成塑膠,當權政客重視權力大於民怨,你覺得這個國家要花多久才能進步?

最諷刺的的是,與其奢望政府來救,還不如自己鑽制度漏洞的來的快又有希望…這就是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嗎?面對許多畸形亂象,這個國家找不到方法化解。

還是自救最快,炒房、炒股,對我來說,真有點無奈,不炒,光靠微薄薪資,追得上房價上漲嗎?
或許這是全球越演越烈的大炒作時代,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ps:自有住宅率八成的算法你可以去找搜尋一下定義,那是有點問題的。再者,抑制炒作房價對人民財產不利的觀點值得深思,如果這個觀點有道理,那應該反過來鼓勵炒作房價,讓人民的財產大大增值囉?真的是這樣嗎?
CYH666 wrote:
炒房跟炒股還是有區別(恕刪)



二位可以說明到底是「誰」在炒房?
回題,政府當然應該要打房
房子不就是居住嗎?
貴了有甚麼好處
對沒錯
現在很多人都買很高
但是...
你買了房又買的起也買了
那房價高底不是已經與你無關
政府如果打了房
未來要換屋
小孩要結婚
不是大家都可以用比較低的價格買房嗎?
自己住的也不可能因為房價貴了
而賣掉租屋去吧
現實也沒幾個人這麼做

況且上一代的人買的便宜的也居多
就算打下來了
其實拉~也就是回歸本質
根本沒有所謂的縮水理論

真正有影響的只有那種買好幾戶的
但都能買好幾戶了
資產縮水也不太會影響生活吧

而真正會縮水的是銀行
是建商 是那些地主

另外...自有房屋率到底是怎麼算出來的啊?
我身邊的同學~
父母大約8成都有房沒錯
但到我們這代
自己持有的根本不足5成~
加上持有是算戶還是算人?
父母各有一間叫做100%持有
還是父母只有一間叫50%持有

好了不管怎麼說...
自己認識的七年級生
真的有自己買房的
還是少數
加上父母給的頂多也就五成
多數結婚還是跟父母同住
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
還是說外縣市買房比較容易
平均下來有八成

只是說出一個結了婚生了兩個小孩
還住在家裡的年輕爸爸的心聲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