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空屋率高,但跑遍整個自己設定的區域,能夠住人的建案卻是少之又少。
我選擇的是都更地區,現在在交通、機能、公共建設都已經陸續到位,建設公司蓋了滿滿的房子,雖然都更區域未來土地增值潛力大,但是我是因為個人家庭因素才進場的,所以能夠說是非常純正的自住客,對於房子的要求稍微高一些,可是沒想到能夠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竟然趨近於零,一開始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嚴苛了,買了很多書、爬了一堆文,才真正確定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政府、地主、建商、投資客讓整個房地產變得非常的畸形。
回歸買房子的本質,提供家人有一個擁有溫暖、休息、感情連結的地方,為什麼會變成賺錢的工具呢?
滿滿的高房價、偷建材、偷坪數、格局差、採光差、通風差、房子參差不齊、套房產品一堆,越靠市中心越是糟糕、越是擁擠、越是不適合人居住,感覺好像深陷在一堆爛房子裡,機能要好、住的舒服,就只能選擇豪宅產品才能完美無缺,總價2千萬以下的都只能屈就於爛到不行的投資產品。
政府想賺錢、地主想賺錢、建商想賺錢、投資客想賺錢,請問台灣的市容怎麼辦?真正需要家的人怎麼辦?
大家的生活品質怎麼辦?扯遠一點,台灣的未來怎麼辦?這樣搞下去,距離房產泡沫化的危機絕對不遠,因為沒人想買房子,投資客遲早賠到脫褲爛,政府建設變垃圾館,建商直接逃出國。
醒醒好嗎!拿出一點良心難道有這麼難嗎?房地產低迷現在只是開始,等到潰堤的時候就不要哭求一線生機。
蓋一個適合居住好房、平易近人的房價、漂亮舒服的市容,給我們和下一代更好的環境,好嗎?
雖然你現在是抱持著自住的心態
誰知道你什麼時候要賣屋
這年代一屋住到死的機會已越來越少了..
當你要換屋或純粹賣屋的時候
你想賺500萬, 會考慮買家心態, 然後開定價時自扣200萬出售嗎?
物價上漲是必然趨勢, 除非發生戰爭或流行病時期,才有可能崩盤
不然只是漲多漲少,速度問題罷了
主要是因為想要離父母近+孩子的學區需求,
不知道找房條件是否有比較高,
我是希望3房兩廳、十年內電梯大樓,
結果也是在預算內完全找不到任何符合需求的物件,
要買到都要加5、6百萬以上才能沾到邊...
您這句「總價2千萬以下的都只能屈就於爛到不行的投資產品」真是深得我心,
我看的區域也是如此,
要不區位差(附近有無法接受的嫌惡設施)、要不格局怪(暗廳、梁柱通過廳間中心...),
更不要說2千萬以下連足夠的坪數都買不起(坪數小就算了還一堆虛坪),
我也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未來是否有好轉的可能,
只是剛性需求買家,到了這個時期就是有需求,
人生可以多等個幾年?
這個時期買房大不易,還是要多問問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才不會後悔。
你說回歸買房子的本質,提供家人有一個擁有溫暖、休息、感情連結的地方,但你要求的標準好像不是只有這樣。
房價要低、建材要好、坪數要大、格局讚、採光佳、通風好、房子整齊、不要套房,靠市中心、不要擁擠、適合人居住,機能要好、住的舒服...
生活品質很殘忍的就是要用錢堆積出來,能設計出來整個區域都是採光佳,通風好的房子,建商為何不做,故意要設計成採光差然後房子難賣,建商也不是笨蛋!就是因為房子建材成本考量,地點考量,方位考量,基地大小考量...才會有價格的差異,如果像你說的房子的本質,應該沒有這麼多附加的條件,現在建案只要找大公司,幾乎沒有那種會倒塌的房子。溫暖、休息、感情連結的地方...基於預算可以找較偏遠的地方,通貨會膨脹,物價越來越高,錢也會越來越薄,醒醒好嗎!
蓋一個適合居住好房、平易近人的房價、漂亮舒服的市容每個人都想要,這些建設公司也要顧很多人的生計,只用自己的面像去看世界,容易失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