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賺的都是甘苦錢,用了前十年存到頭期,再用二十年繳貸款,人生最精華的時間都在為房貸努力,而你努力賺到的錢又跑到那裡去了?除了房子跟土地本身的價值再來就是出售方的利潤,有想過到底花了多少錢在買別人的利潤嗎?合理的利潤是應當的,超過的就要購買者自己去思考了,設定一個可接受的價格,價格到達目標再出手,或許房價會再漲,但只要你不買漲就跟你無關,如果大家都這樣,房價就會更快出現合理的價格
-------------------------------------------------------------------------------------------------
民國108年第4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
全國 8.58 臺北市 13.94(最高) 新北市 11.72 臺中市 9.80 桃園市 7.26 高雄市 7.11 嘉義市 5.02(最低)
民國107年第2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
全國 9.00 臺北市 15.01(最高) 新北市 12.27 臺中市 9.30 桃園市 8.12 高雄市 7.94 基隆市 5.26(最低)
-------------------------------------------------------------------------------------------------
45樓有精彩解說,也要看喔
-------------------------------------------------------------------------------------------------
買個房要努力30年,也是大部分人生產生最大的一筆銀行負債,下手前多想想,多看看,多多蒐集資訊是必要的,不要怕麻煩,想想看一買就是前十年加後20年,絕對不是叫你不要買
-------------------------------------------------------------------------------------------------
依照金管會的「公版」考題,第1年嚴重情境是利率降1碼、失業率則達6.5%、房價下跌2成、及經濟負成長2.5%;輕微情境則是利率降半碼、失業率為5%、房價下跌12%、及經濟負成長1%。
依照景氣循環期,第2年景氣不可能立刻快速回溫,因此第2年,利率則是緩步回升1碼(回到第1年的降息前水準)、失業率回到4.5~5.5%、房價則是持續下跌17%,經濟成長率則因首年基期低,而小幅正成長0.7%。
資料來源 2018.08.16 蘋果日報
金管會的考題應該不是隨便亂亂出的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