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世界各國沒有看到把公設列入權狀來賣的(中國後來也跟台灣學壞賺黑心錢)! 到底圖利建商搞出這種獨步世界的公設比是台灣那個朝代誰制定的? 為何不是採用全球通用的實坪制?
谷歌半天也沒看到確切答案!
-------------------------------------------------------------------
11/20 4:40PM
網友熱烈討論已經蓋到14樓!
整理一些反實坪制的網友說法不外乎是:
1. 台灣鯛只想用實坪制砍價,卻不想付公設的錢!
2. 實坪制就是不要有公設、沒樓梯、沒電梯、沒大廳,什麼公設都不用 ! 只能住老公寓 !
3. 有沒有實坪制,公設計不計價都不重要,反正總價都一樣貴 !
4. 實坪制是多餘,實際單價自己跟建商代銷按計算機算就好 !
ANS:
1. 實坪制的精神是以實際室內坪數為基礎價,而公設有如配件,配件實用又優自然會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 好比你買了一台車,原廠配的影音跟導航配備,你會說它是免費的嗎? 再者,全世界都採實坪制,難道他們全是"世界鯛" ?
2. 全世界買實坪制的人,阿不就每天要爬繩索,不然就坐直昇機才能進出? 全世界都是沒電梯樓梯的老公寓 ?
3. 條件好的房子不管它是不是實坪制,價錢貴還是有人買,但差別在公平性 ! 舉例來說,60坪房子公設21坪,A住戶買高樓層一坪50萬,公設=21X50=1050萬,B住戶買低樓層一坪35萬,公設=21X35=735萬,A住戶難道用的公設是VIP高貴等級? 再舉例,C住戶買30坪公設10.5坪,難道A住戶可以用全部游泳池而C住戶只能用一半的游泳池 ?
4. 實際單價還要跑去建案跟代銷按計算機算,為何不是直接標示實坪單價讓購屋者在家涼涼比價? 政府修法跟世界同軌實坪制不計入權狀不行嗎 ?
公設比計入權狀賣給建商太多操作空間可以模糊客戶,因為你家公設坪數一向是建商說的算,你有辦法算嗎? 現在建商洗腦很成功,即使只有陽春的公設,只要說新法規雙逃生梯公設基本就是35%還是很多人相信! 陽台、逃生梯已不算入容積率,建商得利,但談價時卻要以權狀坪數高價賣,這樣合理嗎?
另外地下室車位有些建商操弄公設比把車位坪數設為4~5坪,很多人沒感覺不會過問,但實際車位加上車道應該要10坪以上,而你花了上百萬買了車位,建商再把每個車位多出來的10-5=5坪灌到公設再賣一次,更慘的是沒買車位的還要多付別人車位車道的公設錢!
世界皆採用實坪制都沒爭議,唯獨台灣搞公設虛坪弄出一堆問題,沒看到好處,只看到政府開後門給財團建商操弄!
看看我真實的例子,公設就有25坪就知道為什麼建商越玩越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