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9月20日 04:09 旺報 黃丙喜
房子是最好的避孕藥,這是大陸現在流行的順口溜。這句話一樣適用於台灣,也指出了當今兩岸大部分年輕人共同的悲痛。
安身才能立命,照理說,房子應該是最好的催生劑,現在卻變成最好的避孕藥,這是何其諷刺的現實。當兩岸社會愈來愈苛責青年人普遍浮躁、急功近利及積極的執行力,愈來愈不合理的高房價也不應該受到忽視。
大陸沿海和一線城市房價飆高早已不是新聞,現在連內陸及二線城市房價也高到年輕人不吃不喝得二、三十年才能買得起。彈丸之地的香港和澳門的樓層愈蓋愈高,平民百姓卻不禁苦笑他們卻離上帝愈來愈遠。大陸號稱地大物博,同樣的現象一個個出現在各個省市,這當然不是國家發展的正常現象,更不是人民的福氣。
大陸一胎化的後遺症近年開始出現,台灣的生育率也降到了歷史的新低,兩岸共同在2025年就會步入老年化又少子化的兩頭擠壓的人口結構。老年化很難擋,只能用增加生育率來緩和它的負面衝擊。兩岸政府都注意到這種不利的人口兩極化衝擊,近年也開始推出鼓勵生育的措施,奈何至今看不到顯著效用。原因在哪?相對於薪資收入的高房價和高育兒支出是兩道最主要的阻礙。
《新華日報》最近發表的《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表的新任務》建議,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提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在家庭生育第二胎時,可申請取出作為育兒補貼。此一提議引起社會廣泛的批評,因為房貸、車貸、低生育率、育齡婦女、斷崖式下跌、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是影響生育率的關鍵。
合理房價到底要如何估算?世界銀行的看法是30坪的房價等於6年的家庭年收入。目前在大陸和台灣的大都會區都找不到這種房子。兩岸政府高唱社會住宅多年,要達到歐洲國家的30%以上的水準也相差甚遠,房價要落到合理區間更還有的等,特別是官員們對於高房價都一樣投鼠忌器,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另受限於賣地是彌補財政赤字的重要收入,也不敢執行一些確實有效的稅率和利率對策。
高房價讓兩岸年輕人結婚平均年紀高到30歲,而且逐年愈來愈晚。台灣政府最近提議提高年輕人購屋貸款成數,立刻被網民罵翻不食人間煙火。年輕人不敢買房的問題不在貸款成數,而在房價太高買不起。兩岸許多父母經常替子女付自備款買房,但高房價產生的高付款一樣讓年輕人生活壓力沉重,生孩子就變的有心無力了。
居住是世代正義,不能夠因為這一代的巧取豪奪了下一代的權益,也是現代化國家必須重視的住宅政策。德國把房地產、媒體、教育和醫護列為特殊的第4產業,原因就是要她的人民從出生到終老都能有尊嚴地活著。房地產的土地價格、投資獲益都被特別列管,就是要避免它被拿來炒作,政府又提供了大量的社會住宅給民眾租居,房價自然合理低廉。
低生育率和少子化已經是兩岸的國安危機,而高房價和高育兒支出是它危機的源頭。青年是國家發展和社會安定的中堅,兩岸政府不能讓房子變成人民的避孕藥。(作者為芬蘭厄爾托大學客座教授)
(旺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920000220-260310
---------------------------------------------
這新聞與我大陸友人說的差不多,大陸朋友也有人在擔心小孩結婚問題了
現在有網路隨時有人可聊天/加上炒房價/低薪
誰還要生?
以前總是用女人小孩綁架男人,
但現在都什麼時代了!真的要找同居聊天的還不簡單,誰還要被綁一輩子?
今年也快過完了,能有18.5萬的新生兒就不錯了!

天下太平太久了,
大家把一些事情都認為理所當然,
太會做比較,
這樣無形之中就形成很大的壓力。
戰爭,戰后,
對人生的領悟,
認為生命無常,
認清現實,
不做太多要求,
這樣自然孩子會生的多。
二戰后嬰兒潮,
現在的敘利亞打了7-8年戰爭,
孩子還是生了一堆。
這些在太平國家人民看來,
都沒有能力養這些小孩的。
這些小孩長大后,
也是自謀生路,
自己找生命的出路。
https://youtu.be/sL3mQgFk-hw
TVBS新聞網
呂蓓君 何佳陽
2018年9月21日 下午11:25
為了讓東南亞優秀人才來台,教育部推動「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規劃每年成長20%,來自東南亞的學生,107學年4萬多人,明年目標5萬5千人。開辦國際產學專班,向下擴大招攬高中職僑外生,大專、高中職的僑外生後留台工作5年到7年,就有機會得到長期居留證。
僑生vs.老師:「聖誕節(那個三角形)對。」
學生拿著紅蘿蔔,用巧勁刻出花樣,還有老師在一旁指導,而這些都是來自東南亞的僑生。
緬甸僑生趙家杏:「自己國家也沒有那個專業的學校,所以來到台灣。」
像這樣的僑生還不少,目前學校約有700位僑生就讀。
記者呂蓓君:「教育部統計今年在台灣的境外學生大約有11.7萬人,其中有4萬多人都是來自東南亞,預計到了明年人數更是會上升到5.8萬人,而教育部也提出了,新南向人才培育計劃,希望把這些有專業職能的人才都留在台灣,而針對高中職以及大專的專業外僑學生,大約只要在台灣工作念書5-7年,就有機會得到台灣的居留證。」
緬甸僑生林志依:「非常期待這個計劃就是拿到一個,其他國外的一個長期居留證就可以,來來回回這樣子去。」
像是餐飲科的實作課程相當紮實,也搭配產學合作,學生還有三三輪調,三個月上課三個月實習,提早適應職場。
緬甸僑生趙家杏:「我目前是在那個君悅,君悅酒店實習,在凱菲屋實習那裡的同事很好相處。」
越南僑生陳富有:「(學校)設備很好讓我們學到中餐,飲調跟烘焙,我已經拿到兩張(證照)了是飲調跟中。」
不只有實作課程,課堂上也會傳授考取證照的知識,這一整班的同學都是來自東南亞的僑生,除了上課實習,學校食衣住行都要照顧,像是中秋節前還舉辦餐會,讓不能回家過節的僑生,一起在學校慶祝。
僑生班老師邱麗華:「這些餐點都是我們的僑生下來幫忙做的,所以發揮所長,這個活動下來時候,其實孩子本身他是有成長的。」
莊敬高職校長林淑貴:「 我們甚至有一個僑生的網絡,裡面其實有我們109位的老師們,我們這109位老師,其實每一天幾乎24小時,都可以看得到學生每一個狀況。」
教育部從106年開始推動跨部會的新南向人才培育計畫,總共有六個司三個署共同參與,目標希望能加深和東南亞的交流,提供優質教育、專業人才雙向培育,以及擴大雙邊學者和學生的交流和擴展雙邊教育合作平台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長畢祖安:「我們有一個客製化的產業專班,包括有學位的非學位的,以及高階人才的訓練,從人數來講就是我剛才講的每年成長20%。」
https://tw.news.yahoo.com/%E5%B0%8D%E6%9D%B1%E5%8D%97%E4%BA%9E%E4%BA%BA%E6%89%8D%E6%8B%9B%E6%89%8B-%E5%9C%A8%E5%8F%B0%E5%B7%A5%E4%BD%9C7%E5%B9%B4%E5%8F%AF%E6%9C%89%E5%B1%85%E7%95%99%E8%AD%89-152528081.html
-------------------------------
不想辦法用正確方式提高升育,用這方式有用嗎?
iv100 wrote:
不想辦法用正確方式提高升育,用這方式有用嗎?...(恕刪)
別的我不曉得, 緬甸的應該沒用.

台灣緬甸華僑本來很多, 最多時據說有三十萬人之譜. 中和南勢角, 中壢龍岡都不少.

這其中有的是孤軍隨國民政府來的, 有的是來台讀書的, 有的是拿觀光簽證來了就不回去非法居留的. 以前在台灣很多. 台灣的泰國, 雲南料理店都是他們開的.

不過緬甸解除經濟制裁之後, 經濟成長加速, 發展機會比台灣多得多, 現在大半都跑回去了. 留在台灣的往往是老婆顧小孩念書, 內在台的概念. 更多的是全家跑回去. 現在人數可能不到十年前一半了吧.

但是也不能說都沒用. 新加坡幾十年來都有提供東南亞國家奬學金, 吸引各國最優秀學生到新加坡念書. 畢業了就留在新加坡工作, 工作個幾年就可以拿永久居留權. 以前好像還可以拿身份證, 但這幾年身份證的門檻拉高很多的樣子. 所以新加坡大學的素質高, 公務員的素質也高. 都是吸引各國最優秀的人才, 才有的結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