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實坪 vs 虛坪
「實坪」及「虛坪」非為不動產之專有名稱、法定名稱,而為一民間之常見通俗 用語,為一較容易使一般民眾直接理解之用語。
二.「計價」方式改變,而非「登記」方式改變
實坪計價制,並非改變現有之不動產登記方式,僅為改變傳統以含有公設之「虛坪」計價方式,而改以「實際坪數」計價,
變更既有計價基礎。
<範例 1>
A. 現行計價方式: 室內實坪600萬元+公設300萬元+陽台雨遮等附屬建物100萬元 = 1000萬元
B. 實坪計價制: 室內實坪 1000 萬元+公設 0 元+陽台雨遮等附屬建物 0 元 = 1000 萬元
<範例 2>
A. 一戶 40 坪房屋(實坪 30 坪+公設 10 坪),售價 1500 萬元,建坪單價 37.5 萬元 /坪,實坪單價 50 萬元/坪
B. 一戶 40 坪房屋(實坪 26 坪+公設 14 坪),售價 1500 萬元,建坪單價 37.5 萬元 /坪,實坪單價 57.7 萬元/坪
三. 實坪計價制之目的
1. 使「房屋買賣交易」對一般民眾而言,更簡單、更直觀、更清楚、更透明
2. 讓一般民眾了解真實房價,並與多數國家有相同之計價基礎,接軌國際
3. 避免部分業者以增加公設面積方式,提高房屋之銷售面積
4. 避免未購買車位之消費者,卻必須承購車位公設(車道)之不合理情形
5. 使公設回歸房屋之「附加價值」定位,較為符合常理
6. 促使公設規劃趨於更實用、精簡
7. 促使房市產品規劃趨於多樣化、健全化
8. 促進房市之良性競爭
9. 促進房市之運作及交易效率
三.「實坪面積」之定義
考量一般大眾之普遍認知,「實坪」面積以現行謄本登載中之「主建物」為相對 較佳之定義方式,而排除「公設部份」面積,以及雨遮、陽台、平台、花台等「附屬建物」面積。「實坪面積」排除陽台計價,可有效減少業者施作二工將陽台併入室內,回復陽 台於房屋中之原始功能價值。
四.「實坪計價制」之執行
請主管機關內政部針對實坪加以定義,並以法令規範銷售業者於房屋物件之廣告 文宣中,特別註明房屋之「實坪面積」 ,以及依此換算之「實坪單價」二項資訊, 減少一般民眾需自行換算公設比之額外困擾與模糊。
五.「實坪計價制」之影響
由於房屋交易市場為一總價市場,「房屋單價」僅是購屋過程中用以相對比較之 用途,消費者最終仍須以總價考量其負擔能力,因此並不預期實坪制後導致房價 (總價)下跌,而另一方面來說,實坪制使一般民眾對於「購屋」一事更為清楚、 透明且安心,亦不預期實坪制將使市場交易量萎縮,反有助於提升民眾之購屋信心。
六.實坪計價制問卷
1.問卷地點:愛買生活超市
2.有效份數:41 份
3.性別:男性 15 位(36.6%),女性 26 位(63.4%)
4.年齡:
A.20-29 歲共 2 位(4.9%)
B.30-39 歲共 13 位(31.7%)
C.40-49 歲共 7 位(17.1%)
D.50-59 歲共 10 位(24.4%)
E.60-69 歲共 4 位(9.8%)
F.70-79 歲共 5 位(12.2%)
5.房產:有房產者 13 位(31.7%),無房產者 21 位(51.2%),未表態 7 位(17.1%)
6.計價方式:實坪計價 36 位(87.8%),現行方式 5 位(12.2%)
結論: 本次問卷較令人意外部份為,13位持有房產者中,較認同實坪計價者高達11位, 約佔(84.6%)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