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合建經驗分享----合建地主的成本

大大們好
老家的公寓合建 總算交屋了
其中的心酸和內傷就省了
常常看到人家批評釘子戶怎樣怎樣,老公寓不改建安全問題找誰...等等
好像住公寓不配合改建就該死...
撇開存心坑錢的地主.危樓.建商捲款潛逃案例 (我們附近就有2塊地 1個蓋一半建商倒了,1個拿土地去抵押捲款跑了)
實際上 建商和地主 資訊和懂法的能力不對等
目前也沒有完善的法規規範建商 保護民眾基本權益
當建商來陰的 打電話去政府單位
對方說 我們的法沒有保障這一塊 你們要自己跟建商談(就是看建商施捨)
合建變成要看建商的良心了, 當建商要動手腳 地主只能是塊覘上肉

我們家算不錯 雖然中間停工 但是最終還是蓋完交屋 給他拍拍手
一開始說免費幫我們舊屋換新屋還送車位有多好多好,實際上背後隱藏很高的各種費用 最後地主要付幾百萬贖回自己的房子
我們鄰居200多到900多萬都有
分享我們合建案例&遇到的費用給大家參考,至於這個費用倒底應該誰付 應該由市場決定:

基本條件
位在新北市區 臨大馬路 近捷運&高速公路 生活機能好
4層公寓蓋成地上24層地下5層大樓
原本2樓 24P 換中下樓層室內約22P(權狀42P搞屁呀)+1個平面車位
在舊屋點交給建商拆屋至新屋取得使用執照期間補貼房租(市場行情的金額)
此案是掮客跟各地主談好後 再轉賣合約給建商蓋

蓋好後建商開出費用
1.1百多萬 坪差找補費用:選屋單寫的坪數只有三十多坪,口頭說 坪數變多也不會跟我們收錢 後來改設計以及灌車道增加公設坪數 並且用預售屋定價打9折算-->請留意要事先寫清楚分得坪數(室內/陽台/公設/車位大小...等分得大小) 當權狀坪數與分得不同的錢要怎麼算
2.樓差費用約40萬 選屋樓層高於合約樓層-->選屋時合約樓層沒了 說幾樓以下可選不用錢 一樣 只有口頭說說 事後不認帳
3.土地增值稅 幾十到上百萬都有可能 每戶情況不同,但是我心裡想 靠!我土地送給你 還要我付土增稅
4.土房互易稅約60萬
5.契稅約15萬
6.信託費約30萬
7.瓦斯管線費5萬.每年幾千塊的地價稅(幾年下來也好幾萬了) 以及剩餘雜費(管理基金幾千 代書過戶費1萬多...等都是小錢)不贅述
----------------------分隔線-----------------------
4/13補充 心裡感想無限多 有什麼感想我就補充上來
**簽任何合約一定要事先找懂相關法規的專業人士看過 很多文字都不是我們以為的那樣
(一定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專業人士才行)合約每個字每個詞都要斟酌 確實了解意思才能同意 絕對絕對不可以只聽片面之詞
**土地跟房屋都要信託 信託的受益人必須是地主不可以是建商 ,有案例 土地沒有信託 一過戶 建商就拿去貸款捲款跑路,
我們房屋信託受益人後來改成建商 造成蓋好必須先過戶給建商 以至於建商漫天開價 我們只能被牽著鼻子走
**絕對絕對絕對不要"全權授權"這種事 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最後覺得 自己再怎麼小心都鬥不過建商 還是找專業的人來幫忙吧!

2017-04-12 1:08 發佈
42坪/22坪

這是甚麼鬼公設比 幹意滿滿....

你今年的房屋稅 以42P計算 應該會很多吧
想不到還要花那麼多,我一直以為是免費的,頂多就是1跟7的費用,這樣都更對一般民眾也是很大的負擔
1.坪數找補費用很正常吧,說要分你三十坪你選了四十坪的,本來就要補,合約寫怎麼補跟計算價錢的方式
2.土地增值稅,你就當作你土地換成房屋,各項稅金在簽訂合建的時候應該就講清楚了,增值稅當然要付給人家除非你用坪數去換稅金
3.他補貼你租金去租房子,地價稅你繳這應該還好

這些林林總總的費用就是建商在蓋房子需要的費用,但我聽起來樓主的觀念是我應該什麼都不用出,只要等房子蓋好就好,建議簽下契約錢真的要看清楚每一項要支付的費用跟換回的東西,不然社會只會覺得屋主很貪,建商很賤,社會都不會進步
建商也是找來建築師事務所並且營造外包 ,
後面分到的房子找代銷 ,
這樣的CASE怎不考慮自己直接找建築師承包
jacopass wrote:
建商也是找來建築師...(恕刪)

感謝樓主分享,真的是長知識了

我也一直以為是免費的,頂多少許手續費而已
我話說完 ,誰贊成 ,誰反對?
這就是魔鬼藏在細節裏,偏偏台灣人又不看合約~~

喜歡口頭信用交易

幾萬元、一兩百萬 我跟你信用交易,上千上億,還口頭信用交易,不吃你吃誰

樓主如果願意,將合約丟出來,就能讓大家了解,合約裏有多少魔鬼



米莉亞 wrote:
撇開存心坑錢的地主.危樓.建商捲款潛逃案例 (我們附近就有2塊地 1個蓋一半建商倒了,1個拿土地去抵押捲款跑了)
實際上 建商和地主 資訊和懂法的能力不對等
目前也沒有完善的法規規範建商 保護民眾基本權益
當建商來陰的 打電話去政府單位
對方說 我們的法沒有保障這一塊 你們要自己跟建商談(就是看建商施捨)
合建變成要看建商的良心了, 當建商要動手腳 地主只能是塊覘上肉


這段真是心有戚戚焉
我家前陣子也有人找上門要談合建,所以花了不少力氣研究其中的眉角
最直接的結論就是:最好是把房子市價賣給建商,這最省事,而且所得多少最明確

不過,會來找你講合建的,一定不會買下你房
舊屋改建的過程,第一個會碰到容積率問題,現在全台灣都要算容積率,而且各地方政府的算法不一樣
以新北為例,看的是你這塊地旁邊的馬路有多寬來決定。
但是所謂馬路並不是你看到有路就叫馬路,而是新北市地政那份地籍圖上有畫的路才叫路
像我家門口有一條無尾路,有20米寬,但是這條路有一塊地政府沒錢徵收,所以這條不能算
得要用另一條比較窄的路12米,容積只有320%
所謂容積是土地面積跟建築地板面積的比例(中間有些東西能扣,很複雜)

容積可以轉移,但是要很多錢去搞定(買畸零地捐贈之類)
這部分算是地主的成本 (我懷疑來談的人就是手上有收了堆畸零地可以賣)
這部分的金額可比那些稅金什麼的高多了
而且買地會用土建融貸款,貸款利息最後都會算,從最後房子的價值裡面扣
扣到不夠一間房的時候,要嘛你補錢買,要嘛建商給你殘餘價值

聽起來公平,但實際上不是
因為新房的價格是建商說了算,反正你也沒辦法鑑定價格
更糟糕的是,現在的容積計算很多部分取決於新建案如何設計
建蔽率低一點可以有些獎勵、停車位多一點有一些、開放空間多一點有一些
這些都不是地主能過問的,簡單說你簽了同意書,就等同完全同意建商作為
而你在簽同意書的當下,其實對新建案會是什麼樣子其實是一點概念也沒有
也沒有建商會在協商階段就拿得出建築設計圖來給你看
所以最後總歸就是要看建商良心

我因為讀過孟格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深深地知道動機的力量
建商有沒有動機低估舊屋價值,高估新屋價值?
建商有沒有動機隱藏或低估重建過程中歸屬於地主的費用?
(這裡不是叫你懷疑,而是要在簽字前釐清)
還有另一個黑幕是,找你談的人根本不是蓋房子的人...
不過這段扯下去會沒完沒了

最後,台灣的政府完全就是站建商那邊而不是地主這邊
只要有任何糾紛,一定是建商贏,因為法規他比你熟,又有你的全權授權書
官方只會告訴你,這是你跟建商的民事糾紛,政府不會介入
(怪了,那為啥米建商要政府幫忙拆房的時候,政府就會介入了)
樓主的42坪,應該有8坪左右是車位。
先謝謝熱心回文的大大們
回覆一些細節
*室內22P 權狀42P 其中公設比35%(公設極少) 其餘的是陽台和鳥用的雨遮 (不包含車位)
*房屋稅 嗚!只能挫在等 還有每的月的大樓管理費 這些都是換新屋的費用

*坪數找補 嗯...無法認同的是建商用公設29%給你選屋,權狀公設35% 事後改設計實際只多1P 但是公設增加4P 然後用預售屋公開售價9折跟你收5P的錢 真的無法讓人心服口服...
*這些項目是確實會有的費用 應該公開透明 交由市場機能運作
地主必須要知道 評估是否承擔的起以及願不願意負擔
建商想做這個生意 也要評估成本是否合算 是否要做
而不是會吵的人有糖吃 比較苯的人就被吃
當初談合建時 一定畫的多美好 這些費用合約上才3個字 簽約當下說沒多少錢 實際上都是幾十萬 好幾筆加起來很驚人
加上現有法規沒有保障地主有哪些基本權利 遇到狀況求救無門
建商怕釘子戶 住戶怕遇到賤商 合建&都更永遠都不會進步

*合建地主整合真的很難 就算大部分的人都願意1P換1P 一定有人想要1P換3P外加現金
沒有很大的利基和有"心"人士的運作 做不來
聽說掮客跟談不來的住戶用買斷(我評估不超過5戶) 但是掮客分得25戶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