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知匯豐開戶會挑客,所以女兒去開戶前已帶備三千台幣,並說明開戶後有二萬美元電匯到戶口,作為明年到歐洲交換生之用,再加上大學學雜費,房子開支和日常生活費,一年要再多二萬美元進出帳戶,並打算一併申請信用卡。
但匯豐職員最初說已沒有一般台幣和美元戶口,要申請存款額不少於七十萬台幣的理財戶口。再追問下才轉口可以申請開戶,但不知何時能批核。
要知道七十萬已等於二萬多美元,還要不動產,否則收手續費,對於大學生來說是根本是不合理,為何匯豐會有這安排?
在香港各大銀行均視大學生為未來主要客戶,而信用卡更是絕好的收入來源,有大學生身份都能免年費發卡。但台灣匯豐卻背道而馳,莫非只是做商業業務抓銀而沒有考慮應有的本土責任?
匯豐剛公布業績,盈利較預期差很大。除香港業務盈利看得較順眼外,全球業績都不好。這是否反映缺乏本土責任,得不到市民支持的跨國企業,無論怎樣做都受到局限呢?
最後要說的是作為跨國企業公司,實在不應以為付出一點便是虧本的做法。因為今天所做的,就是失去一名年青人今後六十年潛在的利益。薪資,結婚,買車,買房也好也沒有匯豐的份兒,在全球各地又不是只有一間跨國銀行,選擇還有很多。
記住寧欺白鬚翁,莫欺少年窮,匯豐高層,你們有想過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