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上可以看到很多說台灣之後是老年化及少子化
以後房子變不值錢
不會有人去買你的老房子租你的老房子...等
房價等著崩盤腰斬及一折論...等等的文章
也看到很多人說房子不能算資產要算消耗財
房子住越久的 屋齡老的 房價就要比新屋便宜才對
理論上是啦! 但也要看地域地段及建材吧
因為少子化 10年20年後有便宜的房子可以買
但要買房的人也很奇怪,雖說是自住客,但幾乎也是用投資的眼光在看房子啊
當然我也是…..
考慮座向 樓層 採光 周遭生活機能 以後轉手問題(小換大)
如果不管房價以後會不會漲,而且如版友說的房價以後都是跌的
因為少子化 人越來越少 反正10年20年後房子一定跌
那買房就買工作地點附近房價能負擔的為優先就好了
為什麼非得全部條件都滿意才能買
我個人是覺得現在比較重要吧 還要當心到10幾20年後人口變少的問題?
假如現在年齡30歲 20年後房價便宜再買嗎?
我是自住的首購族 我不會把希望放在10幾20年後少子化而房價就會降價身上
我只能想著 現階段我如何買到房子來住
縱使20年後房子會降或不值錢
我應該是想現在有能力能買房而不是期待20年後才能買
同年級生來說 為什麼現在有人能買房買車和出國玩
而我卻只能期待10幾20年後有沒有機會QQ
我會把房子當資產 我是自住客但我也會用投資客的眼光挑房子
但我不會管幾10年後少子化還是什麼房價日本化的事情
我只在乎自己有沒有能力生存,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生存的方式
重要的是自己過得越來越好~
白話文是
因為房子是給人住的,你人都沒了房地產還有搞頭嗎?
當然,這麼深奧的道理不需要每個人都了解
市場上總是需要有人當墊背的
如果大家都懂了誰來接最後一手最後一棒呢?
有很多人不了解 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問題 是好事!
這樣就不愁沒有人接最後一棒了
如果你問我哪份研究結果顯示,這裡有本書給你參考(這位美國作者在書裡也特別有討論到台灣的問題)
2014-2019經濟大懸崖:如何面對有生之年最嚴重的衰退、最深的低谷
The Demographic Cliff: How to Survive and Prosper During the Great Deflation of 2014-2019
作者: 哈利‧鄧特二世
原文作者:Harry S. Dent, Jr.
譯者:陳儀,吳孟儒,劉道捷
出版社:商周出版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7558
小摩星 wrote:
要不然為何郭世倫 ...(恕刪)
郭人豪的家,位於台北市南港,權狀60坪,實際坪數將近40坪,
由於買的是實體屋,已經裝潢好,所以沒花半毛設計費,含車位將近3000萬,一坪大約50萬。
37萬毛胚?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