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究竟一坪換一坪是??

真的
一直沒有弄清楚

1..一坪室內坪換室內坪?
這種對老舊四五層樓公寓來說
增加了公設坪數
因為老舊四五層樓公寓一般公設比很低

2..一坪權狀坪數換一坪權狀坪數?

3..一坪權狀坪數換一坪權狀坪數..
但是公設不列入計算?

如果一群三層樓的透天
土地又很值錢
一坪換一坪
地主會同意??

如果一群30層樓的大樓
一坪換一坪
那興建費用谁要負擔?

真的搞不懂

2016-11-28 12:47 發佈
有三十層的"公寓"嗎? 叫公寓又三十年以上,通常就是四五層,超過六層就得有電梯,也已經叫"華廈"了,再高,得是"大樓".
早期公寓的容積率多在240到350之間,現在獎勵一下大概得1000,建商削翻了.
屋主想要的是一,開發商給的是二。
一坪換一坪真的害死都更....
大部分的人聽到要都更如果自己的房子在都更過少了一坪好像就要死一樣....

都更應該是都更前有多少權利在都更過後就換回多少價值

至於一坪換一坪的變因很多
1.分區使用條件
2.建商規劃
3.公設趴數
..............................



如果真的想參考一坪可以換幾坪可以來這邊看看:都更案例
不論怎麼換
就是有人想當最後的釘子
然後頂加戶 一樓 想拿更多
然後違建戶也要分一杯羹
事實上, 以往的案例吵了也的確分到一杯羹 這些才是阻礙都更的毒瘤
一昧地找建商出來鞭 好像自己都不貪一樣
住戶想的是室內一坪換室內一坪

建商想的是建坪一坪(0~10%公設)換建坪一坪(30~40%公設)

一般建商主導的就如上面所說, 剩下的土地(因為住戶增加,每戶換到的土地變小),及容積獎勵,都更獎勵......, 全部歸建商所有, 臨大馬路的話連店面都歸建商所有, 要擁有原店面或室內面積, 就依市價打個折來買(不是依建築費用喔), 至於你的土地縮小所產生的價值損失, 就當沒看見

timrestart wrote:
真的一直沒有弄清楚1...(恕刪)
===========================愛騎車減肥的呆呆

timrestart wrote:
真的一直沒有弄清楚1...(恕刪)


現在公設都占超多
感覺一坪換一坪也是有陷阱
一坪換一坪 原杈狀加30%公設[不計算容積率]在加20都更容積獎勵 等於原杈狀加了50% 
台北市多這50%做工程費還剩很多 
自己找營造蓋就好了幹嘛給建商賺是吧
所以150--200坪基地的公寓整合最快 
早期面大馬路及第一巷的50年老公寓最好 
地目都是商三特的容積又高 
因為~
1.人性本貪~每個人都怕吃虧~
2.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無人做~
3.建商&住戶的資訊不對等~且關係薄弱~

所以~
應該把以前搞了N次的都更舊觀念丟掉~只要有建商在裡面~肯定注定失敗收場~

新觀念方向如下~
必須先把建商排除在外~建商的角色就是單純的蓋房屋~
鼓勵住戶自行改建~提供住戶誘因~協助自行改建戶~

政府~
1.提高容積率...等誘因~
2.提倡居民自行改建(與建商無關)~並主動派人到每個里內說明~
3.地方縣市政府有免費的房屋重建諮詢人員~可以申請到府服務~
4.提供低利貸款給有需要的自行重建戶~
這樣就夠了~

住戶~
1.房屋老舊~重建如果不會比原來的小~誰不想改建~
2.聽了政府的房屋重建諮詢人員說明之後~
自行改建的話~沒有建商來分~大家可以分得比較多~依大家的土地持份來分~公平且不至於吃虧~
3.相鄰的住戶如有興趣~大家可以約在里長家里談一談~
4.有意願重建的住戶~大家可以同時找建商來評估~
5.決定之後大家拿錢出來重建~(重建房屋的造價遠低於購買新成屋)
6.有人沒錢怎麼辦~向政府申請低利貸款~或者是自己單獨跟建商談~
7.釘子戶機率小~想當釘子~滾~不需要你~

建商~
1.只能幫人蓋房屋~幫人蓋房屋也不可能會賠錢蓋~只是沒有暴利了~

以上好像說的比唱得好聽~不過有自身實例如下~
小弟舊家就是連同鄰居自行改建~建商的角色就是蓋房子而已~
總共談了半年(包括評估由哪間建商承包)~蓋了2年多~最近完工了~
讚~老舊房屋變全新~還比原來的大很多~原本沒有停車位~現在有2個停車位~

如果靠都更的話~10年之後我看大家還在原地攪豬屎吧~
之前有一戶說他沒錢~請他自行跟建商談~分到的某部分抵給建商解決~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