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更新)台北市蛋黃與蛋白的選擇

誠心請教版上的各位大大
如果有3000w的預算
該選擇北市蛋黃區(八德路三段、延吉街一帶)的20~30年舊公寓華廈
還是北市蛋白區(南港研究院一帶)的3年內新成屋
提供以下資訊供大大們參考,希望能給小弟些建議

目前一家四口與家人同住
老婆家管,老大6歲升小一,老二3歲
因為住在南港很習慣了
所以買房會首選南港區一帶
夫妻都有車,交通也不是問題
但...考量老大今年升小一,會就讀松山區的國小
想到初期老婆要接送上下學
小孩大一點自己要搭公車
想想是不是應該要為他們著想...
搬到離學區近一點的地方

從年初看房到現在
設定的目標是室內至少30坪以上,排除一二樓及頂樓
蛋白新屋含車位差不多就是3000
蛋黃老屋約2500,加上裝潢及車位成本差不多也是3000
在沒有任何金援的情況下...很怕選擇錯誤造成終生遺憾
懇請大大們給些中肯建議分析
謝謝

===================================================

9/11更新
最後還是為了小孩
選擇了市區內的舊華廈
換算下來...一坪還是要80萬

(更新)台北市蛋黃與蛋白的選擇
2016-08-24 14:58 發佈

dcmika wrote:
誠心請教版上的各位...(恕刪)


既然已經有預算而且在行情內,也知道自己的需求,那就只剩衝跟不衝的問題而已!頭香!
你們夫妻都有車,交通上沒有問題,熟悉南港又符合預算,是我的話就選新成屋.
電梯大樓蠻方便,除非有特殊原因,不然實在不想再搬回去住公寓了.
目前住八德路四段附近,之後為了小孩也是要接送上下學,所以接送這點我是覺得還好.
dcmika wrote:
台北市蛋黃與蛋白的選擇

這還有甚麼好思考的?
南港住慣了當然要繼續住啊!
只是研究院路要往前挪到南港車站附近
興華路上就一堆位新成屋+預售屋可選,間間符合你的需要
出門就是三鐵共構往哪上學都方便,小學帶幾次就會了
我也是最近剛又買一間(不是換屋).我買台北市蛋黃區中大坪數,接近新屋.
蛋黃區定義人人不同,但是如果是自家旁邊的新建案開價都要150以上,那應該就是蛋黃無誤.
蛋黃區真的跌了些,幅度就和報紙講的幅度差不多.

但是要相當有感的降價,高單價和高總價比較明顯.
因為競爭對手少了,當大家不再一味追高,就變成高價屋普遍難賣,當然比較好談.

台北的房價是真的頗離譜,以3000萬來說在蛋黃區真的就只能買到中坪數以下的舊大樓,
或是蛋白區的新屋.就連文山區室內+陽台35~36坪加1~2個車位,新成屋今年的成交價都要3500以上.
靠大安區最近的羅斯福路5~6段捷運站邊還動不動上4000.
所以3000萬的交易量相對沒那麼少,價格暫時就不會太好談.

房價下跌是個趨勢,這時間點買的有不少是像我一樣,等得不耐煩看有降些就買了.
否則明知會跌還買,邏輯上說不通.
我剛出社會沒幾年就在台北市買了房子,原本5~6年前打算再買,但明明看這就是頭部已成型,
所以多等個幾年省不少錢,但是沒耐性再等了.

好.既然我知道房價要跌,又忍不住不買,那怎麼選?
第一點,選擇日後有潛力者.但每個人的眼光不同,
買花大家都知道盛開的最漂亮,但撐得久的就是還沒全開的.
若市中心區已經發展到頂了,不會再有重大建設,那現在就是最最高點.
再加上30年的房子,日後變40多年,房價又真的向下走了一段,屋齡大,沒有新的建設街道漸陳舊,大樓都更遙遙無期,說不會貶值很難.

而離開市中心一點,屋齡新,再過10多年也不是舊房子,日後建設到位,生活機能漸成熟(這要賭一把),
維持住價錢或是少跌一點是有可能的.
不過這些區最怕的就是投資客太多,樓上樓下對面隔壁棟都在倒貨,那降幅就真的不小了.這是要避開的.

我還是沒押在新興重劃區,所以多花不少錢.

p.s.我台北市買兩間房子也是沒有任何長輩金援,所以和您一樣慎重再慎重.
kcc16896 wrote:
既然已經有預算而且在...(恕刪)

Guildsader wrote:
你們夫妻都有車,交通...(恕刪)

豪哥大 wrote:
這還有甚麼好思考的?...(恕刪)

感謝大大們的回覆
新成屋原本就是小弟傾向的目標
畢竟小弟從小三開始也是坐公車上學
一回生二回熟沒什麼困難的
對小弟而言~最完美的地段是屬捷運後山埤站周邊
但新成屋動輒4~5千萬...實在是買不起阿

ryang1212 wrote:
我也是最近剛又買一間...(恕刪)

感佩大大的口袋之深及眼光之遠
相信大大絕不是哄抬房價的萬惡投資客
而是為了家人未來打算的好爸爸
小弟雖然知道房價正緩跌中~但還是得去考慮接這些刀子
這就是自住家庭剛性需求的可憐之處
感謝大大提供的意見
我哪是甚麼投資客。我是被投資客搞到房價高這麼多年,沒辦法,忍耐買的自住客。
我自己現在住的這間不賣,又再買。在房價下跌投資客都在想盡辦法出貨之際,這算盤實在打得不精。
自己先前買的這間已經賺了一倍了(台北市捷運站邊的房子普遍都有一倍的漲幅),照理應該賣掉獲利了結來平衡這間新買的房子才對。

我年輕到現在買了4台車,沒有一台是賣中古車行,都是半賣半送給親戚,或直接送家人開。
喜歡音響,家中堆一大堆器材,就是不忍賣出。

用過的東西,開過的車,住的房子都捨不得賣外人,這種不願割捨,感情用事的人,就算想做投資客也做不成,
我也很不喜歡投資客,房子是拿來住的,一再換手硬是拱到這麼高,再讓我們自住的吞。

這些全都是辛苦賺的。沒有一塊錢是由財槓或是金融商品獲利來的。
也不是家中長輩幫忙或是賣一塊地給的,都是結結實實工作賺來的。
這種情況下買房被貴這麼多,心中感覺可想而知。

不過好在準備充分,買得還頗有餘裕,也沒有繳房貸的問題,買了房子以後還是可以輕鬆的過以往的日子,無須節衣縮食。
所以以後漲跌隨它吧。

話說回來想想要我做投資客我也沒膽,怕賠錢。
生性保守到過頭了,事事謹慎過度,都要準備非常充分才下決定,才會在漲這麼多年後買。
人家真的賺錢是他們的本事,我不敢而已。

我對房市的看法是:長線緩跌多年。
超出國民所得這麼多,幾乎沒支撐,跌是必然的。
但是不會急跌的原因就是因為國內儲蓄率過高,銀行一堆錢借不出去,資金氾濫。
資金行情退得很慢,而各國一波波的QE看來是日後的趨勢。

所以房價會跌,但手中的現金也被不斷的QE沖淡,這是可惡的柏克南搞出來,從中產階級口袋不知不覺掏錢的詭計。
當大家驚覺錢沒有以前的價值時,就會想握些實體的東西。
而有這些錢的人除了少數社會上最頂端的一些人之外,另外就是我們上一輩,享受台灣經濟成長,累積了大量的金錢資產的中老年人。

所以社會上對年輕人最不公平的事,就是老一輩占盡便宜(經濟成長最快的年代,房價卻是相對的低多了)。
再拿這些優勢來壓榨年輕人,批評他們不努力。
我不算老,但也不年輕。但自己的兒子漸漸長大,站在自己與他們的角度,差異之大會讓人感到吃驚。


不好意思,有感而發,發發牢騷吧。
dcmika wrote:
誠心請教版上的各位...(恕刪)


那邊習慣那邊住

如果都習慣,以工作方便者為主

如果工作都方便

以學校風氣好者為主

如果以上都差不多時

才去考量房子增值的問題.....


每個人對喜歡的房子都有地域性

所以比較好的地點也有爛房子

比較不好的地點也有很好的房子

對地域性很強的人,他是不會隨便換地點的

所以比較不好的地點的好房子在增值性來說,並不會低於比較好地點的爛房子


挑對你們習慣、工作、就學都較好的地方的"較好"的房子就對了啦

ryang1212 wrote:
社會上對年輕人最不公平的事,就是老一輩占盡便宜(經濟成長最快的年代,房價卻是相對的低多了)。
再拿這些優勢來壓榨年輕人,批評他們不努力(恕刪)

大大説的沒有錯~
所以我說您是位好爸爸
成家後就是有個責任在
過去可能把小孩扶養成人就放牛吃草了
但現在如果有能力...能多留點給家人小孩
至少不用他們去擔心居住這種最基本的需求
對我這一代的家長來説...我想是必須的


stephen02 wrote:
那邊習慣那邊住
如果...(恕刪)

是的~
對於地域性的習慣
大多是小時候的印象最為顯著,至少小弟是這樣
但到底要方便小弟上班(內科)
還是方便小孩上學(敦化國小)
我想還是兩邊都多看看~~看哪間跟我有緣吧
蛤?南港........
南港一個是展覽館那邊的新興重劃區
一區是家樂福那區
再一區就是研究院路那邊....

感覺預算可以買在更市中心的一點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