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房屋稅!豪宅族、都更族、租屋族無一倖免
台灣不斷暴漲失控的房屋稅,是一顆被人輕忽的定時炸彈。受衝擊的不僅是富豪和建商,甚至連一般住宅持有者都壓力大增。而人們還沒注意到的是,高漲的房屋稅,已造成都市更新愈加窒礙難行、地上權住戶哀鴻遍野;長此以往,市容老化,沒人要再蓋新大樓,終將危及台灣的經濟發展。
房產持有稅高漲,不只傷到豪宅,連一般市井小民都快被壓垮了。
六十歲的陳太太,前陣子與老公雙雙退休,剛剛搬進了等待十年、終於都更交屋的新房子裡,原本以為人生快樂的下半場就要開始,沒想到卻全然不是這麼回事。原來,未都更前,超過四十年的老舊公寓,陳太太每年要繳的房屋稅趨近於零。如今,分得22坪的大樓房子,一年的房屋稅高達3萬多元;此外,還要繳交一坪200元、一年5萬2,800元的管理費,讓月收入僅3,000元老人津貼的她,大喊吃不消。
朋友建議她出租,但試算後,按照當地租金每坪約1,000元行情計算,陳太太要1.36個月租金才能繳房屋稅,2.4個月租金繳管理費,而還要被課租賃所得稅約2萬6,400元,加總起來至少有半年的租金消失了。這些,都還未加入空租期的成本。
其實,若真的出租了,拿著剩下的每年13萬2,000元租金收入,在台北大概也只能租到一間小套房。屋漏偏逢連夜雨,近日陳太太確診罹患乳癌,龐大的醫療費用,加上暴漲的房屋稅,讓她好後悔;「再重來一次,我死都不要參加都更!」甫開完刀的陳太太,支撐著孱弱的身體對記者說。
台灣房屋稅暴漲的衝擊,近年來不斷發酵。原本有一件都市更新案件,花了十多年整合,總算徵得百分百同意,準備送件之際,部分住戶聽聞房屋稅暴漲30倍的消息,紛紛打退堂鼓,業者十多年的心血付出全部泡湯。部分住戶要求業者保證未來三年、五年的房屋稅不會讓住戶吃不消,「我們怎麼保證?政府要怎麼調,我們根本算不到!」業者無奈地搖頭。
住不起的都更夢
房屋稅趁機大漲 掃到小老百姓
事情的起因,來自於二○一四年台北市大幅調高房屋構造單價,最重調高2.6倍的房屋構造標準單價、平均調高2.5倍的路段率,以及最高適用3.6%的囤房稅率。
原本自住房屋的稅率多半是房屋評定現值的1.2%,但最近幾年房價高漲,民怨衝上天,立法院遂修改《房屋稅條例》,授權地方政府依民眾擁有房屋棟數可在稅率1.2%到3.6%的區間內自行調整,像台北市就把擁有三戶房者的房屋稅率拉高到3.6%,最高稅率一下子調高三倍。
再者,房屋稅的課稅是由房屋評定現值乘以稅率,而房屋評定現值是由房屋造價×地段率×面積×(1減折舊率)形成,各地方政府紛紛調高房屋造價以及地段率,整個房屋評定現值也就往上攀升了,如果房屋是位於台北市且被定位為豪宅,則還要再乘上(1+地段率),那房屋稅就更貴。
財政部原本在○九年就規定,各地方政府在調高房屋評定現值時,只能對新蓋的房屋適用,舊屋不適用新規定。所以,台北市政府在一四年調高房屋造價平均1.6倍時,就規定只適用一四年七月一日以後的新建房屋,以前的舊屋不適用。但是一四年七月一日以前台北市就有不少豪宅(如帝寶)已蓋好,這樣一來,這些舊豪宅就可以繼續用較低的房屋造價繳房屋稅,在輿論壓力及部分立委質疑下,財政部於一四年十一月宣布改採重置成本觀念,各地方政府調高房屋造價,可自訂適用新舊屋。
此舉造成台北市的房屋稅大幅飆漲,8,000萬元以上的豪宅房屋稅(課所得稅時7,000萬元以上就是豪宅)有漲到十到二十倍以上者,而一般民眾的住宅,漲幅也多在三倍附近,使得台北市的有房階級大喊吃不消。
政府搶錢扭曲房市
房屋持有稅上升 交易稅卻下降
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拿著令人憂心的案件舉例說明,一戶總價2.95億元的「敦南樞苑」,坪數232坪、路段率為270%,屬於去年七月一日後交屋的非自用住宅,今年要繳的房屋稅高達270.45萬元,比起舊制且屬於自用住宅的38.12萬元,兩者相差了7.1倍;就算該戶是自用住宅,今年房屋稅也要90.15萬元,金額非常驚人。
建商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于俊明直指,目前台北市房屋構造單價雖然是實際造價一半,但乘上路段率後就超過實際造價,若再乘上(1+地段率),早已超過實際造價好幾倍,顯然不合理。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指出,政府以稅收的名義,掠奪有錢人的資產,像台北市的房屋稅一年就吃掉一坪的資產,持有稅占市價2%至3%,比租金收益率還高,呼籲政府應該「廢稅救市」。
其實,不只有錢人受害。由於各地方政府為了財政需要,同時調高稅率、稅基、加乘三項課稅因素,稅收就直線上升。財政部最新統計,今年全國房屋稅收為7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可見房屋的持有成本愈來愈高,納稅人負擔愈來愈重。
反觀,買賣交易須繳納的土增稅與契稅,卻巨幅驟降。以契稅來講,今年一至六月僅收了47億元,與一五年全年138億元相比,一年都過半了,100億元都不到,同期降幅兩成;土增稅更是下滑2成6。
再對照買賣移轉棟數,一五年底為因應一六年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房市買賣移轉棟數增量,帶動全年全台買賣移轉棟數增至29.4萬棟,才勉強守住29萬棟關卡,但仍是24年來有統計的第三低紀錄。實際上,一五年房地產交易動能是史上最差的一年,全國家戶購屋比僅剩3.5%,等於每百戶中只剩3.5戶人家購屋,創下一九九一年以來的新低。
其實,除了一般住房及豪宅住戶外,建商更是房屋稅調漲衝擊的重災區。「沒有建商要蓋房、沒有民眾要買房,政府的稅收卻屢創新高,在市場上不是健康的正向循環,邏輯很怪。」大陸建設董事長張良吉指出。.............
................................................................................
礙於智慧財產權,無法整篇貼出,僅就財訊公開可閱讀部份貼出....
簡單說:兩稅夾擊,官民皆輸!
一、都更結束!因為一般市井小民住不起(都更後受大廈管理條例影響,一定會有管理費+不斷爆走的稅金),原本極難推度的都更,會更加窒礙難行!
二、地上權哀鴻遍野,政府現在開始,所有BOT案,都牽扯到地上權問題,加上一般住宅案,也都無法用地上權方式承租出去了!也就是說,台灣BOT的未來遠景不樂觀,慘了..這也是遠雄不想繼續經營大巨蛋的主因,因為爆走稅金,根本都只會賠錢...而政府也會短少很多稅收,以及空地活化等等的政策加強投資與收入空間了....
三、個人推估,台北市103年7月以後建的新房子,根本不能進入出租市場!因為持有稅會從自用1.2%推升到3.6%。尤其辦公室與商業區的房子,更會因為都更後高稅,導致出租不合成本。所以,20年後,租屋市場都僅限於老舊房危樓,新房屋租不起...在排擠效應下,未來隨著老屋的減少,老屋承租方會因為『住不起(不是買不起)的人變多』+『可租老房屋越來越少』越來越多人搶,然後租金會不斷提升,租屋族未來也不好過,然後大家搶住老屋危樓,真的地震來,自己想吧.....
四、房價部分,以後新蓋房屋會因為持有稅太重而跌價!但是,中古屋會因為出租投報率較高而越來越多人搶,所以兩者之間價差會越來越小,例如:原本三成價差的會壓縮到兩成... ˊ這個利差低效應,會讓建商更沒興趣蓋新房子,更不用說都更。
五、整體下來,都市會越來越老化,商圈與辦公室都沒有更新可能(原因如上),所以台北市十幾二十年後,會因為市容老化,與無法更新逐漸變成三級甚至於四級城市...這個趨勢,會讓所有外資都根本不敢投資台灣,而國內自己的內資,當然知道更多,更不敢投資,也資金外流!所以台灣經濟也會每況愈下....尤其台北不往三級甚至於四級城市走都不可能...
六、地上權與BOT案所有國內外企業都不再感興趣,加上沒人敢投資,與正常新陳代謝失去量,新的進來不,老的不斷老化導致整體經濟下滑,然後逐漸減少的稅收,國家稅收雪上加霜..收了房屋稅,其他後續經濟衝擊難以衡量,標準的殺雞取卵,國家與全民皆輸...
或許,現在覺醒青年崛起...以後是你們的世界.....現在民粹當道,中年大叔能幫的,我們現在都盡力了..以後要靠你們自己了...
Sunnycat40 wrote:
...分得22坪的大樓房子,一年的房屋稅高達3萬多元;此外,還要繳交一坪200元、一年5萬2,800元的管理費...(恕刪)
一個月 管理費 4400元... ,
再加上房屋稅3W那麼高。
所以,房子推估應該價值多少呢?
民粹當道,一整個想太多了吧!
以前漲那麼兇,也沒看政府有啥反應!
其實,重點是" 政府缺錢了! "...
之前小弟就說過了,當政府缺錢時,最終會從老頭身上想辦法挖錢!
因為,年輕人有錢嗎? 想當然是沒有。
年輕人會烙跑出國去嗎? 台灣流失出去的年輕人勞動力多少了!!!
當社會只剩下"大多數"老頭,政府財政必定會出現困難!
推估後面的情況" 只是剛剛開始 " ...

Sunnycat40 wrote:
失控的房屋稅!豪宅...
或許,現在覺醒青年崛起...以後是你們的世界.....現在民粹當道,中年大叔能幫的,我們現在都盡力了..以後要靠你們自己了...(恕刪)
說到底,不想房屋稅漲也是為了自己的房價及荷包吧?
誠心請問中年大叔除了幫忙炒高房價,壓低薪資外,幫覺醒青年的未來做了甚麼?
房地稅雙漲嗎?
2016-7-31
個人認為我國房地持有稅和主要國家比起來偏低到不合理,造成囤房成本過低,使得房價居高不下。而且一房族、自住族、老屋族在房屋稅稅基有折舊、自住稅率有優惠,地價稅自住稅率也只有0.2%下,根本影響不大,只有建商、多房、高資產者才會痛,而這些人過去已因不合理稅制劫取了社會大部份財富,完全沒有同情他們,隨他們起舞之必要...
長遠來看,房地持有稅的結構調整:自住輕稅、非自住累進加稅,是健全我國不動產市場一定要走的路,除了居住正義,也是振興經濟之必要,因為資金長期凍結在不動產,終非經濟發展之道,而且房地價格不合理,對生產、零售等各事業而言,生產或營業要素中的房地成本或租金過高,一定會抑制員工薪資成長,而薪資無法成長,作為經濟主要支柱的消費要如何成長?
再換個角度看,我國租稅結構長期偏重薪資所得者,如果不逐步調整高資產者的租稅負擔,貧富差距永遠無法縮減。而貧富差距若不斷擴大不僅影響社會安定,也會阻礙消費影響經濟。
租稅合理化、結構改革,一定會引起既得利益者反撲,希望大家多想想,所謂房地稅雙漲,你讚對邊嗎?
[本文由幸福家庭生活網 http://blessedfamily.com.tw/ 同意轉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