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理財專家:有房、有保險讓退休準備減壓

每個月如果要花8萬,等於退休要存2000萬!重點是22年貨幣會貶值多少?到時候8萬夠用嗎?

很多人說,不要買房,用租的就好!如果您存了2000萬,每個月有八萬可花下,租金要4萬!生活費只剩四萬給夫妻兩個用!如果租3萬的,生活費剩下五萬給夫妻兩個用...
所以最好你還有保單可以生病,要不然現在藥物需要自費的越來越多...而且這個前提還要你小孩活得好,不會給你任何負擔....哇....壓力好大啊......

所以,在此開放討論:我們姑且不論租不租得到的問題,請問如果打算租房租到老,究竟要存多少錢來退休才夠呢?用說的都很快,我們實際來算算吧!!





中時電子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退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才夠?若根據主計處統計,以2014年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57.8歲,平均壽命為79.8歲的情況下,等於有22年要靠自己的退休收入過日子,理財專家表示,退休後22年要如何過?只要有房子住、有醫療保險以及長期看護險等應有的保險規畫,即使沒有存太多現金,會讓退休生活較沒有壓力。

準備多少退休金才夠就看退休後要過什麼生活,安聯投信表示,若是每個月要花8萬元,22年要準備2,112萬元;每個月要花5萬元則要準備1,320萬元;若每個月只要花3萬元,那麼不必800萬元即可,退休金準備多少就決定未來退休後要過什麼日子。 但面對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資金環境,光靠勞退或儲蓄能夠支應退休後生活是不夠的。根據安聯集團退休專刊Project M最新一期報告指出,長壽風險加深退休金準備難度,因此,民眾在靠政府改革退休制度之前自己一定要擴展投資收益或是另闢財源則是民眾在準備退休金時必要的選項。

負利率浪潮來勢洶洶,甚至席捲全球,如何更積極作存退休金準備?摩根環球股票收益基金產品經理陳若梅指出,對於退休族或準退休人士來說,退休金可運用的彈性很低、風險承受度也不高,但伴隨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環境已演變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新常態。

若是準退休族則應以追求穩定且可預期的報酬為理財目標,並選擇具配息機制的理財商品,不僅可因應日常生活所需,又可獲得預期的固定收益。若距離退休日子還有較長時間時,安聯目標多元入息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除了靠政府退休基金、公司提撥,可適度提高風險承受度,除了高息債券之外,也可納入一些具有高息特質的高息股或REITs等資產,多元化收益來源,分散資產可能過度集中的風險。

除了投資,理財專家表示,若是有房、有保險,則會讓民眾的退休準備更完整,因此,醫療險和長期看護險應是可以考慮的保單,有類似的保險則是幫自己退休生活作好「下檔風險」。

2016-05-16 21:4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理財專家 保險


奇怪! 光光一個01上最多人提到的以租代買的『可行性分析』,就沒人要討論了....

難道那些不斷喊 以租代買的人,都是說說而已嗎?
Sunnycat40 wrote:
奇怪! 光光一個01上最多人提到的以租代買的『可行性分析』,就沒人要討論了....

難道那些不斷喊 以租代買的人,都是說說而已嗎?


真的嗎? 哪版有分析?

我最常分析的就是相同月付金額來看地點差異
如一個人可支配所得月租25000可以租北市,月付25000房貸可以買哪裡? (還不管頭款裝潢費)


我也常說若有能力直接買北市的人,退休規劃根本不會是問題,他現在不買北市,可以以後退休買小坪頂或淡水啊
不過有能力直接買北市的人,通常大概會買三重重劃區或不知道哪裡.

當然也有可能直接買北市,我是還沒遇過那種有能力買北市但還不買房的人

且租房到老也不太實際,大概租房到空巢期就會隨便買房
或者前面育兒期沒能力買房,子女工作後一起買房


雙北要買房很多地方還可以買,暖暖、八堵還很多幾百萬的新房子可以買,三林買不起還可以找很多更偏遠地區,反正都是開車

Sunnycat40 wrote:
很多人說,不要買房,用租的就好!如果您存了2000萬,每個月有八萬可花下,租金要4萬!生活費只剩四萬給夫妻兩個用!如果租3萬的,生活費剩下五萬給夫妻兩個用...
所以最好你還有保單可以生病,要不然現在藥物需要自費的越來越多...而且這個前提還要你小孩活得好,不會給你任何負擔....哇....壓力好大啊....


而且命題設計很弔詭

假設可支配所得是固定
1. 房貸或房租擇一
2. 頭款是天下掉下來的
3. 要有固定保險支出,保險要買的對、買的夠
4. 教育支出
5. 養車費用
6. 小孩不能出意外健健康康


其實命題看來,都跟買房或租房無關,而是可支配所得有多少,才能退休養老

而且空巢期夫妻兩人要租四萬的北市房子,那打掃起來會很累,大概租25000的老華廈就可以了

就算拿800萬直接淡水買兩房+車位+裝潢,現金一次梭了也足夠了

還有1200萬可以養老
Sunnycat40 wrote:
奇怪! 光光一個01...(恕刪)


我其實從小到大都是住租來的房子..
不過以租代買的前提是我家另外有獲利更好的投資標的.
但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 不見得我家的做法就比較好.
因為我老爸槓桿拉得比較高, 風險也不小, 沒有房地產穩定

我的朋友退休那篇又被政治狂回收了,真是玻璃心看人說真話也檢舉,明明就很爛為何不承認呢?
Johnny_depp wrote:
而且命題設計很弔詭...(恕刪)


哈哈...你想得太複雜了!


單純只是用:如果要 以租代買到退休+退休生活所需 情況下,需要準備多少錢來退休?
來檢視現在要做甚麼而已..

因為01很多人都說要以租代買,我的意思是─當然可以!! 只是這樣子把壓力遞延,後續要準備多少錢才能退休呢?

買房子,很多人都知道會讓生活變很緊,但是那種緊,何嘗不是一種強迫儲蓄? 如果都是要以租代買,讓現在生活快樂一點,鬆一點,當然沒問題,我的觀點是─那只是壓力遞延... 所以用現實去計算,遞延效應下,退休要準備多少? 來討論....

Shawn732 wrote:
我其實從小到大都是住租來的房子..
不過以租代買的前提是我家另外有獲利更好的投資標的.


當然,任何方法可以獲得退休所需都可以喔.... 沒人說一定要買房地產的....

現在只是弄清楚,各自需要準備與後續需代價各是多少數字?

Sunnycat40 wrote:
如果都是要以租代買,讓現在生活快樂一點,鬆一點,當然沒問題,我的觀點是─那只是壓力遞延


其實用這種算法或評估方式都不實際

最實際的還是看地點

看地點
看地點

地點代表工作/就學通勤距離、代表居住環境品質、生活機能、教育文化....等等

有的家庭可以接受也覺得小孩高中前租在北市最好,資源最多
也有的新婚夫婦結婚就買在三、林、淡,小孩也在區域出生及長大

其實買房或租房,就是看你要讓小孩在哪個環境長大罷了

當然買房在三林淡的踏實感,可能不是租房在北市能體會的

當然租房在北市的便利性,也可能不是買房在三林淡能體會的


我全破了嗎? 這議題我已經討論很多次了

Johnny_depp wrote:
其實用這種算法或評估方式都不實際

最實際的還是看地點

看地點
看地點

地點代表工作/就學通勤距離、代表居住環境品質、生活機能、教育文化....等等

有的家庭可以接受也覺得小孩高中前租在北市最好,資源最多
也有的新婚夫婦結婚就買在三、林、淡,小孩也在區域出生及長大

其實買房或租房,就是看你要讓小孩在哪個環境長大罷了

當然買房在三林淡的踏實感,可能不是租房在北市能體會的

當然租房在北市的便利性,也可能不是買房在三林淡能體會的



其實,如果要討論這些,如果要買房我的觀點比較偏向,從小換到大,從遠換到近....

這個題目只是讓大家藉由數據去體會,先苦後甘,跟先甘後苦的差別而已...以及去實際評估,如果打算租一輩子,這樣子要準備多少錢來退休呢?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