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我住台南市,以下就是個人看房的體驗而已
台南市現在的房價好亂呀!"全新"中古屋or"中古"預售屋,價錢從16萬~26萬/坪都有!還有人開14萬/坪出來競標的!
今天二月份的房屋交易量出來了,六都除了台南之外,都破了交易量新低,台南上個月也只有788戶而已。個人認為現在反而是進場的好時機,議價空間大,建商/代銷也願意降價談,新房屋搞不好賣的會比中古屋便宜。
我從美國回到台灣剛好六年的時間,跟建商買過新房子,也買過中古屋。我的結論是,還是喜歡跟建商買!原因是第一手價錢在沒有特殊理由之下,轉手的價錢都會更高一些(房價上漲),另外就是每一間房子都有他的「特質」,而我是第一個賦予這間房子特質的人。(所謂的「特質」只的是,有一些房子雖然好,但是常常換屋主。)
台南雖然好像開始聞到房價下跌的味道,其實在我最近看房子的心得裡面,房價並沒有下跌,而是上漲的幅度趨緩或是持平。以新房子/預售屋來看,建商的「牌價」幾乎都是天價,一坪開在30萬,然後「良心價」(非「成交價」喔)都是先打個85折開始談,成交價就有可能落在8折或是7.x折。7折以下就是建商牌價開超高!
中古屋現在的市場就很亂了,同一棟大樓,開價跟樓層高低幾乎沒有關連(新悅城便是如此)。新豪宅中古屋還是一坪開在26萬以上(康舟里澤)。這一波盤整我預計大概就一年~一年半。
回想2011年奢侈稅上路,我剛好在奢侈稅上路前,在五期買了的第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前兩年房價幾乎不動,一直到2013年開始,房價開始飆漲,從跟建商一坪10萬入手,到去年本社區最高實價登錄一坪17.8萬,看來稅制也無法阻止房價的上漲?
房價偏高是事實,但是偏高的後面還是有人掏錢出來買也是事實。台灣目前的問題不在房價應該「合理化」(請政府定義:「合理」),而是一般上班族的薪水簡直就是「極低化」,這才是政府應該解決的問題根本吧!?
roward wrote:
之前新聞有看到
忘記哪個官員說房價所得比國際合理範圍是八左右
那為什麼他說8,你就認為是8?
而不是2 5 10 20 50 100...?
如果他說是100,那你能不能接受100是合理?
那2好不好? 我想很多人會立刻喊好。
但如果你是生活在北韓,你一定會喊不好,
因為北韓是0。
我知道有人會說,北韓台灣國情不一樣,
對啊,國情不一樣,你也知道國情不一樣,所以不應該相同,不是嗎?
不要說國外啦,
台北和基隆的房價所得比應該一樣嗎?
另外房價要以甚麼為準?
一家4口住多大為準? 是公寓還是獨棟別墅?
在洛杉磯最著名"最亂"的地區,一般人最不想去住的地區"康普頓",
當地人住的大多也是獨棟別墅,
如果能在萬華找到一模一樣的獨棟別墅,價格隨便也破5000萬。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