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也分享以前房地產大跌時

各位適逢看到這幾年房地產大漲的狀況
此時多.空.經各位精闢的房地產分析
小弟還是不知現在開始會漲還是會跌
所以這篇就不討論這問題了

只單純跟各位分享.因上一波房地產大跌時
剛好要處理一些房地產.所看到的某一種狀況
(這會透露出年齡嗎)

當時有房產的.不賣的就不討論了

如果剛好某原因需要賣
先不管當時房價已經打幾折

有些地區用那個地區當時已經打幾折的價位
可以賣得掉

有些地區用那個地區當時已經打幾折的價位
還是賣不掉
而只有超低的法拍成交價(不是3拍喔)沒有市場成交價
(有一位就先稱呼他叫投機客吧.先不爭議這位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位在股市或房市不管哪種市場.通常都是扮演助漲助跌的腳色)

以後假設萬一如果真的大跌.這樣狀況會不會重演
小弟也不知道
只是分享以前看到的.某一時期某一種狀況

這篇不討論房價漲跌
應該不會影響房地產相關的從業人員吧
2015-05-09 22:3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房地產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以北基隆路附近各里,就算跌95%還是賺好幾倍了,20~25年前這里公寓約100~170萬一層每層20~40坪都有,公設比超低,每戶土地持份至少6坪以上,懂了嗎這樣我們這些原居民們,對於外來者要以每坪80萬買公寓真是看了躲到棉被裡偷笑了。
小弟也觀望著房地產,總覺得土地漲的太誇張,但高點持續突破,真的不見真正高點在哪⋯唉~
小弟也觀望著房地產,總覺得土地漲的太誇張,但高點持續突破,真的不見真正高點在哪⋯唉~

kamiru621210 wrote: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以北基隆路附近各里,就算跌95%還是賺好幾倍了,20~25年前這里公寓約100~170萬一層每層20~40坪都有,公設比超低,每戶土地持份至少6坪以上,懂了嗎這樣我們這些原居民們,對於外來者要以每坪80萬買公寓真是看了躲到棉被裡偷笑了。


第1,當時這裡,不只這個價(一坪5萬的價,是民國70年代初期,台北縣公寓的價格

第2,就算一坪5萬的價,是民國70年代初期,台北縣公寓的價格,你知道當時月薪是多少?還是一樣買不起啦

房子,從來沒有便宜過
平安、健康最重要
你真有住這嗎?我國小到國中時以前這是一片稻田在現在新光三越一帶與一堆現有豪宅區一帶,基隆路很大一條,車水馬龍公車都從此經過,但是因為板南線通車,257路以前57就改道了,其他跟著改,建設帶動這裡越來越貴,以前真的比三重還便宜,一間20坪公寓只要78萬,還沒人要,大家當時都跟地主用租的,後來才逐漸買起來,地主也出國不再回來了,這就是現在貴的要死了信義區靠忠孝東路以北各里當時真正行情,不要羨慕我們真的賺太多。當時公務員薪資低的很不到2萬,但家裡經營營建業月收已經超過4萬,辛苦貸款還是買得起啦!!
當時根本沒有人要做公務員,與現在大不同,所以不要汙衊公務員,沒有他們普遍新資不會提高,公務員加薪一般民眾也可能跟著加,那些領18%的是國家對他的照顧,我們的雇主沒有給我們應有的照顧是雇主的錯,與國家無關,更與領18%的無關。

moboioloeo wrote:
如果剛好某原因需要賣
先不管當時房價已經打幾折
有些地區用那個地區當時已經打幾折的價位
可以賣得掉
有些地區用那個地區當時已經打幾折的價位
還是賣不掉
而只有超低的法拍成交價(不是3拍喔)沒有市場成交價
(有一位就先稱呼他叫投機客吧.先不爭議這位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位在股市或房市不管哪種市場.通常都是扮演助漲助跌的腳色)
以後假設萬一如果真的大跌.這樣狀況會不會重演



看歷史不能選擇性的看一小段,而是要拉大時間來整個觀察.
要是你那時不賣,到現在還不賣,價格應該是3-5倍了.
要是你那時賣,跟現在才賣,現金入袋應該是7-10倍了.
歐洲,大陸,日本都還在寬鬆貨幣政策,
美國雖然有可能年末或明年升息,但短時間低利率寬鬆政策,還是會維持很久,
資產價格中長期只會愈來愈高,因為錢的主要部位到最後還是會回到房地產市場,而不是停留在較短期風險較高的金融市場.


我覺得是自住真的不用管短期漲跌,趁現在挑個好物件好地段,我強調是好物件,過幾年後絕對不會後悔,
若是置產的現在倒是可以汰弱留強,讓自己的資產團隊,每個都愈來愈強,
大家都說現在房價開始跌了,可是你看看丟出來的物件都是二軍三軍的,
真正好地段好樓層好屋況的一軍,丟出來很少,這就是一些人正在汰弱留強.
barryhsu64 wrote:
看歷史不能選擇性的看一小段,而是要拉大時間來整個觀察.
要是你那時不賣,到現在還不賣,價格應該是3-5倍了.
要是你那時賣,跟現在才賣,現金入袋應該是7-10倍了.
歐洲,大陸,日本都還在寬鬆貨幣政策,
美國雖然有可能年末或明年升息,但短時間低利率寬鬆政策,還是會維持很久,
資產價格中長期只會愈來愈高,因為錢的主要部位到最後還是會回到房地產市場,而不是停留在較短期風險較高的金融市場.

甚麼!
拉大時間看歷史,
怎麼沒拉大空間?

日本,美國,愛爾蘭,西班牙房地產都崩過,
就看現在這波在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的走勢如何?
要看歷史的話不就是: 飛的越高, 摔得越重?
老話一句 利率決定房市,現在利率還是太低,結果最近又多一個40年房貸,不知政府有在管房價嗎
不只房地產,所有可交易的商品都一樣,只要"賣壓湧現"+"買盤消失"這兩個條件同時成立時,市場就會是這個樣子。

不用講太久前,08年金融風暴時,台股實施跌幅減半的第一天,我迫不及待的要再台股開盤前砍掉"一些"股票換現金,賣多少算多少,因為不知道可以成交多少,最後也是只能成交一點點而已,之後就開始無量下跌好幾天,賣都賣不掉,我的一個同學,沒有我這麼的壯士斷腕,最後被融資斷頭,血本無歸,多年財富歸零。

所以,只要供的起,什麼最大?不賣最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