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去年的資料,台灣社會住宅比例只有0.08%,美國日本是6%,台灣的70倍
美國日本的比例已經算是很低了,歐洲國家甚至有到20%,台灣的250倍,
20%,就是每五間房子就有一間社會住宅
為什麼台灣社會住宅比例會這麼低? 原因是什麼?
菜花龍 wrote:
因為當年經國先生為...(恕刪)
+1,因為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早年政府是以興建出售國宅的施政方向做為提供社會住宅的主要手段,只有對於低收入戶且需社會救助的人提供出租住宅(即所謂平宅及整宅)。現在談的統計數字,把出售的國宅排除在外,就變成台灣比例很低的樣子,但其實不然。
只是當年以低價購買國宅的人會願意以當年的低價,或與市價的價差比例出售國宅嗎?我是沒看到。同理,現今在吵社會住宅、提供人民居住空間滿足居住需求的,以他們要求居住的位置來看,我是以"財富重分配"的觀點來看待他們的主張,不然,吵著入住台北,甚至是空總的,怎不去住五堵、暖暖、深坑、三芝?以大倫敦的區域現在都劃到第6區、第7區的通勤距離來看,是在吵居住的需求,還是置產的需求,我是覺得很明顯是後者。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