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生活在台灣真的要多努力

剛好最近看韓劇,發現賓士廣告打很大,戲裡幾乎人手一台
便上網查了韓國賓士的價格

B200 台幣85萬 (台灣無相同型號, but B170 170萬, B200T 215萬)
C200K 台幣110萬(台灣199萬)
C220 CDI 台幣113萬(台灣214萬)
C220 CDI AVANTGARDE 台幣115萬(台灣234萬)
C230 AVANTGARDE 台幣135萬(2500cc V6台灣尚無?)
C63 AMG........天啊.......台幣214萬(台灣425萬)


這是我查詢到2011年的價格,買C220 CDI的錢可以在韓國買到C63 AMG
我想到現在差價一樣差不多是這個級距吧,以上為總代理,韓國跟台灣一樣有水貨車會更便宜。

但說實話賓士也只是奢斥品,雖然很幹,但又去查詢了兩國之前的薪資比

台灣的新鮮人起薪是約兩萬七(比22K還多),不過韓國新鮮人起薪竟然就高達約七萬四;
若比較平均薪資,台灣約四萬五,韓國則高達約九萬四,韓國平均薪資超過台灣2.5倍以上。
至於年輕人求職困難以及派遣族薪資低落,則是台韓皆有的現象。
我個人認為平均收入韓國大概會高台灣2.5倍
以上為2013新聞

生活必需品:食衣住行,除了衣服我比較不了解之外,再來比較其他的(衣服因該也便宜不然不會去韓國批貨)
上面已經分享過車子了

關於吃,
在韓國我個人覺得很奇妙的是「吃」的東西並不貴,甚至比台灣便宜,像這個肉超大的牛肉漢堡,賣2900韓圜
生活在台灣真的要多努力
生活在台灣真的要多努力

再來韓國的飲料,大都是賣1000~1100韓圜,星巴克咖啡賣2900韓圜(不到70元)
比台灣便宜,韓國雖然很多人說物價水準很高,但很多東西相較起來反而是台灣比較貴(慘的是我們收入還比韓國人低)
生活在台灣真的要多努力

韓國吃東西真的沒有很貴,像在明洞這樣的一級戰場餐廳點一份全家吃的飽的餐點連台幣300元(約一萬韓圜)都不用,而且還很好吃,最貴的是烤肉,我在住宿附近的烤肉店曾經吃了快4.5萬韓圜的烤肉,份量超多也才一千多台幣,在台灣起碼要2~3000元才能打平:
生活在台灣真的要多努力
以上為2013韓國遊部落客的文章

好,請大家記得韓國薪資高台灣2.5倍,再來談論房價:
我們聊到韓國公寓,都超高的
他說因為首爾地少,所以蓋很高,房價很貴
像機場那邊(仁川,距離首爾60min車程)講出來房價會嚇死你
我就說那買一戶要多少

他就說 機場那邊鳥不生蛋 也要3億韓圓(約台幣九百萬) 恐怖吧!!
江南區是新區域,這邊一戶更要6億韓圓,三房兩廳,我看很難有人買得起
一個大學畢業生就算買最便宜的也要辛苦20年吧...!!

但我沒丟台灣人的臉,他講完之後我表情自然流露出
"靠,不貴啊,跟台灣比起來還算便宜"

當我跟三星的員工聊到韓國房價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跟我抱怨韓國的房價高的讓人受不了,年輕人根本買不起房。
考慮到韓國的所得是台灣的2.5倍,我猜韓國房價應該隨便都一坪幾百萬吧!

好奇之下,我查了韓國銀行的房價資料,沒想到韓國首都首爾的平均房價只要約44萬台幣(坪),就連最精華的江南區(沒錯,就是江南style的那個江南)平均也只要88萬台幣;相較之下,台北市的平均房價約為65萬台幣,最精華的大安區則高達95萬台幣。豪宅更不用說,韓國最貴豪宅每坪172萬,台灣帝寶則高達298萬。就算忽略2.5倍的所得差距,單看房價台灣就已經比韓國還要貴了。

如果考量所得差距的話,那就更離譜了,首爾的房價所得僅為6倍,台北的房價所得比高達15倍(全世界最高),這個數據同樣顯示出2.5倍的差距。

2.5倍的差距代表甚麼意義?舉例來說,兩個同樣年資的上班族,一個在台灣只能買得起小套房,全家擠在狹小的空間;但是另一個在韓國則可以買到三房的舒適公寓。

換個例子,如果在韓國需要工作20年才能買房,在台灣則需要工作長達50年才能買房,那時候我們都已經七十幾歲了,等於一輩子都在幫建商打工。
以上為2014網路文章。

真的好想贏韓國,但是我希望台灣贏韓國的,是令人幸福的高薪資,而不是令人窒息的高房價。

結論:無論薪資,或人民必須食衣住行,生活在台灣就客觀數字來講,真的是非常困難的,
雖說餓不死但也不會過得太好(但除了小部分國家外,真的很難有國家餓的死人民...)

再來談房價,看現在台灣的空房率,少子化,房價所得比,房市根本已經泡沫化,只是政府一直不升息,不趕面對
不然啟會有:『台北房價250算便宜合理』的言論,也是拉~豪宅不是人人有能力消費的。
但就連合宜住宅都很貴了,搞妹阿。

-------------------------------------------------------------------------

這篇文章居然引起那麼多人的回響,真是讓小弟受寵若驚
想必一定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民主社會一個問題必然會有多種聲音,都是我們要尊重的

當然我覺得這個討論串給了大家很多的新想法,與新視野,畢竟一個人的想像有限
來回激盪才能有效創造更好的想法

無論怎麼樣討論,我只覺得我們都要正面思考,思考我們這些問題,制度,到底發生了甚麼問題
現在沒有人再喊亞洲四小龍,只有台灣還活在過去,自我安慰。
但大家都知道發生了甚麼問題,因為大家還是繼續生活在台灣,對於這些話題才會有這麼大的迴響

很多陋習,社會不公不義是要靠人民去爭取的,抗爭的
需要你、我,甚至下一代一起去努力的,是歷史共業,就像當初國父爭取民主一樣
所以民主社會一個問題必然會有多種聲音,我們需要的是從這些問題裡面去找解決的方法,正面思考

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小渣酸民,台灣人也奴習慣了,無論發生甚麼事情,
有人站出來要爭取對大眾有利的利益之時,居然還有人會在後面酸
如果成功、酸民一樣享成果,如果失敗只會加以嘲笑,不管怎樣酸民只會享受成果,不必承受站出來爭取的風險
只會扯後腿,這種人已經很多了,再多一點,台灣所有事物前景堪慮,我指的是所有事物


所以在那邊酸,『你怎麼不搬去韓國』,如果這個社會的人都不會檢討,
也禁止別人討論,哪裡來進步的能量?
到時候台灣才會真正變一攤死水,基本上這種人可以無視,因為他們無知。


我不會說台灣是鬼島,就像我文末說的
『好想贏韓國,是令人幸福的高薪資,而不是令人窒息的高房價。』
改變台灣,需要的是你和我所有台灣的人民,不是政客。
你、我
2015-04-05 12:41 發佈

Saber422 wrote:
鬼島就是這樣呀,你...(恕刪)


有感,無倫是化妝品或是車子糖果零食
都拿日幣當台幣賣
夠扯
有機會的....

就看年輕這一代要不要學韓國人前一代的作為....

爭取..........

方式是.........





















上街頭...........(不爭就有好處...那就等吧)
paul2482 wrote:
剛好最近看韓劇,發...(恕刪)


以比例來說,

不知道韓國人有沒有像台灣人那樣非買房子不可的心態喔?

不知道韓國人有沒有像台灣那樣,房租薪資比那麼親民喔?

我是宇宙人 wrote:
以比例來說,不知道...(恕刪)


有沒有我不知道
因為我都靠數據說話,有多少數據講多少話
台灣薪資比韓國低是正確的
台灣車子比韓國貴也是無誤
台灣房價所得比是全世界最高更是事實
台灣少子化,房屋空屋率20%

可看出,台灣的空屋率在世界各主要國家中,竟然排名世界最高,甚至高達將近英國空屋率的六倍。

諷刺!徒有百萬空屋,人民卻買不起房


老實說,台灣每5戶房子,就有一戶空屋,又賣那麼貴,早就泡沬化了,不少人被套在高點卻鮮少人承接。

總結:我只是讓數據說話,不知道外星人您說的比例是多少,有任何資訊可以參考,請提供。
paul2482 wrote:
總結:我只是讓數據說話,不知道外星人您說的比例是多少,有任何資訊可以參考,請提供。


黃河不筆直入海,而是彎彎曲曲的,和解?當然有其原因。

你講的狀況、數據都可以查得到。你可以提出100個現狀不應該是這樣的理由。但,為什麼現在會這樣呢?當然有其原因。

原因當然很多,空空髮指的政策問題或許是(不過政策也是我們一票一票的選出來的人訂的),但是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我5樓提出問題的答案,就是其他的原因中的一部分。
有數據這種東西,妖魔鬼怪都現形,台灣缺少強力的制裁懲罰性作為來降妖伏魔~~

台灣人大多人一輩子都在瞎忙,買貴的車子買貴的房子~~賺的錢有一半以上都栽在這裏~
我是宇宙人 wrote:
黃河不筆直入海,而...(恕刪)


不愧是宇宙人,講話太深奧了(瓏聽嘸)
還是小弟年紀太輕還搞不太懂

總之一切都交給時間處理,在時代的洪流中只有真相會越來越明確
現在或許是過渡期,但無庸置疑的是房價確實有在少量的下跌
且無庸置疑的事,台灣情況確實跟日本之前泡沫化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
走在日本的後路

小心地產這個泡泡壁已經越來越薄了,或許短期內不會破掉,長期要看政策
剩下交給時間來證明,以現況來說,這麼畸形的房市,長期下來一定會很嚴重,所以已經在跌了
以上。


revive wrote:
台灣人大多人一輩子都在瞎忙,買貴的車子買貴的房子~~賺的錢有一半以上都栽在這裏~


你也是台灣人。那你也是這樣,想買房嗎?即使租金房價比那樣的親民?

如果是,亦或如果大多數的台灣人跟你說的一樣,瞎忙就是為了買貴貴的房子,而不像有些國家,其民情就是租房就好,那這樣房子會跌嗎?
paul2482 wrote:
小心地產這個泡泡壁已經越來越薄了,或許短期內不會破掉,長期要看政策
剩下交給時間來證明,以現況來說,這麼畸形的房市,長期下來一定會很嚴重,所以已經在跌了


我都是就人性層面來探討房市,從來沒在網路上評論房價該漲還是該跌(有的話請指出,我願意將之下架),也從來沒有鐵口直斷的預測房價未來會漲還是會跌。

你的看法我予以尊重,但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你可以墊墊荷包買下去入住自己的窩,也可以再繼續等下去。反正也等了那麼久了,應該不會太在乎再等下去。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