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有關多軍常說,房價不會跌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台灣自住比例達8~9成以上

我有一個疑問…

照多軍所說,有9成的人是自住的(定義為不會賣的,或是一開始買的時候不會就設定幾年後要脫手賺價差的人),而這也是多頭軍們常說的『台灣有8成以上的自住客,所以房價不會跌』的原因之一。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什麼明明只有1~2成的房子在投資客手上,卻可以造成這些年房價不合理的漲幅?(我所說的不合理,是指跟台灣本島物價上昇幅度,或世界各國的房租/所得、房價/所得來比)

如果房價不會因為這高達8~9成的非投資(自住)行為而穩定,為什麼又會因為這些廣大自住客的原因而不會掉下來呢?難道這些廣大族群在上昇過程中沒有發揮穩定效果,反而在下降過程中變成穩定的原因嗎?(即使從頭到尾他們都沒有拿出來賣)

其它原因先不管,我只單純想要知道這個論述的依據。請各位多/空軍給予您的看法。


半空半多者留


**********************************************
幾樓的大大並沒有直接回答我的問題。我把問題講直白一點好了:

為什麼房價在漲時,沒有『台灣自有住宅比例那麼高,房價炒作比率那麼低,怎麼可能炒的起來?』的說法?而現在卻有『台灣自有住宅比例那麼高,房價炒作比率那麼低,怎麼可能跌的下去?』的講法呢?

我只想討論這個論述,其它什麼人口比率啦、熱錢啦、大陸人投資啦…之類的各方講法就先不看。謝謝。
2014-08-25 8:45 發佈
因為他們騙你的
自住客實際上並沒有這麼多
很多新建案一開始的購買客都是投資客

你去看幾個最近新蓋好的建案群(不一定同一家蓋的,就是附近都有新成屋的)
晚上有開燈的真的沒幾戶

又以中古屋來說,房仲相較於自住客更喜歡和投資客交易
且很多實力雄厚的投資客中古屋是一直持續在掃貨
然後又持續加價賣XD

曾經有個在空中飛翔的機會而我選擇降落 直到想再次拍動翅膀的時候卻已無力飛起 曾經的天空,現在只能仰望
我是宇宙人 wrote:
我有一個疑問…
照多軍所說,有9成的人是自住的(定義為不會賣的,或是一開始買的時候不會就設定幾年後要脫手賺價差的人),而這也是多頭軍們常說的『台灣有8成以上的自住客,所以房價不會跌』的原因之一。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什麼明明只有1~2成的房子在投資客手上,卻可以造成這些年房價不合理的漲幅?(我所說的不合理,是指跟台灣本島物價上昇幅度,或世界各國的房租/所得、房價/所得來比)
如果房價不會因為這高達8~9成的非投資(自住)行為而穩定,為什麼又會因為這些廣大自住客的原因而不會掉下來呢?難道這些廣大族群在上昇過程中沒有發揮穩定效果,反而在下降過程中變成穩定的原因嗎?(即使從頭到尾他們都沒有拿出來賣)
其它原因先不管,我只單純想要知道這個論述的依據。請各位多/空軍給予您的看法。
半空半多者留


我覺得思考點可以換個角度
自住不自住是重點嗎?
應該是會賣還是不會賣才是正點吧
降價不會賣得的是自住或出租屋(大體不是絕對)
會賣的只有空屋(大體不是絕對)
漲價不會賣的只有自住(大體不是絕對)
會賣的是空屋跟出租屋(大體不是絕對)

現在這個時間點大家期待會跌
那"可能"會賣得最多是10.6%~也就是空屋啦!
這10.6%可能在大咖投資客小咖投資客菜籃咖投資客以及不欠錢好額人手上
大咖投資客:主力已轉到在海外炒房,銀彈不虞匱乏(擺那裏利息沒啥了不起)
菜籃咖投資客:那是不欠銀行單賣自己的房子(價錢不好我不賣又沒差)
不欠錢好額人:那就是不欠錢囉(拿來擺珠寶藝術品甚至紅酒都不錯)
所以~你的降價是寄託在小咖投資客跟建商撐不住上面
房價會跌?答案是肯定的
房價會崩?

我是宇宙人 wrote:
我有一個疑問…照多軍...(恕刪)


道理很簡單

手上有超過一間以上的自住客, 看到投資客的開價後, 自己其他買子也跟著開一樣的價錢甚至更高在賣

賣不賣得掉或許對自住客沒差, 某種程度上跟著投資客開價就會造成滿街開價千萬的物件

這也是為什麼你提到的這些指數持續飆高, 因為市場價, 並非普遍貼近薪資水準的"行情價"

實價登陸或者預售屋在此時, 也淪為炒作工具

當自住跟投資開的價錢一樣時, 市場價變成炒作價

當你看到利率爬升後, 稅制完整後(假設它真的完整的了), 市場出現的量多了多少, 你就知道投資客在這段利多期間, 買了多少的房子, 又創造了多少"獲利空間"

有時候看得不是比例問題, 是少數資本雄厚的人, 可以對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

仔細想想吧, 這麼多政策中, 有多少是為了9成的庶民著想? 又有多少是為了1成的利益所顧忌著?

不要炮我, 因為, 在台灣, 那1成的人, 總是有著無上權力跟超多的無罪權?


拿數字售屋網為例
現在充斥著一堆"屋主"想趁高出脫房子
都想賺一筆就跑未來逢低補回
特徵都是"房子沒有整理過"
特徵都是"開高價想賣實價登錄價格"
你想撿實價登錄以下的便宜?
慢慢等吧
昨天去看了一個建案, 原本想說我買不起.

想感謝空軍們.

不過後來想想, 那個地方真的是運氣不好, 非戰之罪.

那裏一開始是明日之星, 當年去看時真的嚇一跳.

那裏建案都是大坪數的設定, 建商搶建, 然後遇到 2008, 接著被限貸, 然後是捷運工程延誤, 現在又打房大家觀望.

不過我認為他們倒楣的日子快結束了.

所以說看看空, 然後等時機, 這樣也不錯.

我是宇宙人 wrote:
我有一個疑問…
照多軍所說,有9成的人是自住的(定義為不會賣的,或是一開始買的時候不會就設定幾年後要脫手賺價差的人),而這也是多頭軍們常說的『台灣有8成以上的自住客,所以房價不會跌』的原因之一。


9成...這數字要看地方吧...
有些地方應該是住宅嚴重不足,像雙北
有些地方我認為根本沒那麼多...
例如桃園中壢、新竹竹北、台中等
隨便算空屋率都超過2成

以上造就了整個大台北房價普遍易漲難跌
其它地方一跌難漲(不要跟我說這幾年全台都漲,咱就再看個2年看看~)
其實不只台灣,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
房價所得比都差很多,連東南亞也是一樣...
不信去看看金邊、河內,房價也貴到嚇死你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為什麼明明只有1~2成的房子在投資客手上,卻可以造成這些年房價不合理的漲幅?(我所說的不合理,是指跟台灣本島物價上昇幅度,或世界各國的房租/所得、房價/所得來比)
如果房價不會因為這高達8~9成的非投資(自住)行為而穩定,為什麼又會因為這些廣大自住客的原因而不會掉下來呢?難道這些廣大族群在上昇過程中沒有發揮穩定效果,反而在下降過程中變成穩定的原因嗎?(即使從頭到尾他們都沒有拿出來賣)
其它原因先不管,我只單純想要知道這個論述的依據。請各位多/空軍給予您的看法。
半空半多者留



其實台灣房地產,08年之前漲幅雖然明顯,
但還不算非常誇張,
真正誇張的飆升都是在09年之後~
急漲的原因主要是資金行情+低利:

資金行情:
1.08年金融海嘯後,壽險業為求長期避險,
把大量資金轉向投資精華地段或重劃區,長期看漲且低風險的"商用"不動產~
注意喔~是"商用"不動產,包括重劃區土地和商辦,並不是住宅。
2.09年政府大降遺產稅,導致過剩游資開始投入一般住宅市場。

低利:
這就不用說了,上述兩個資金行情成型後,
房地產開始出現一片大好的榮景,
而低利更導致許多本身財務體質不怎樣,
卻想賺快錢的人大量跟進,大舉操作槓桿,
瘋狂投入一般住宅。

結果...
就是你看到的這樣了



我是宇宙人 wrote:
我有一個疑問…照多軍...(恕刪)
豪哥大 wrote:
我覺得思考點可以換個角度
自住不自住是重點嗎?
應該是會賣還是不會賣才是正點吧
降價不會賣得的是自住或出租屋(大體不是絕對)
會賣的只有空屋(大體不是絕對)
漲價不會賣的只有自住(大體不是絕對)
會賣的是空屋跟出租屋(大體不是絕對)

現在這個時間點大家期待會跌
那"可能"會賣得最多是10.6%~也就是空屋啦!
這10.6%可能在大咖投資客小咖投資客菜籃咖投資客以及不欠錢好額人手上
大咖投資客:主力已轉到在海外炒房,銀彈不虞匱乏(擺那裏利息沒啥了不起)
菜籃咖投資客:那是不欠銀行單賣自己的房子(價錢不好我不賣又沒差)
不欠錢好額人:那就是不欠錢囉(拿來擺珠寶藝術品甚至紅酒都不錯)
所以~你的降價是寄託在小咖投資客跟建商撐不住上面
房價會跌?答案是肯定的
房價會崩?)



您認為

這10.6%可能在大咖投資客小咖投資客菜籃咖投資客以及不欠錢好額人手上
大咖投資客:主力已轉到在海外炒房,銀彈不虞匱乏(擺那裏利息沒啥了不起)
菜籃咖投資客:那是不欠銀行單賣自己的房子(價錢不好我不賣又沒差)
不欠錢好額人:那就是不欠錢囉(拿來擺珠寶藝術品甚至紅酒都不錯)


您的上述說法,我的解讀為:現在這10趴的空屋現在大都在不賺錢甚至虧錢的也不會賣的人手上就是了。即使現在房子跟股票一樣是100%的投資性商品(以這10趴的空屋來說),它也不會像股票一樣會因為金融情勢不好而發生外資、法人、投信技術性調節而大跌,對吧?(您不只一次說您看小跌、有限)

願聞您的高見。

此外,我最原始的問題其實是:

為什麼房價在漲時,沒有『台灣自有住宅比例那麼高,房價炒作比率那麼低,怎麼可能炒的起來?』的說法?而現在卻有『台灣自有住宅比例那麼高,房價炒作比率那麼低,怎麼可能跌的下去?』的講法呢?


上面各樓大大並沒有回答我的問題…
不期待跌 無感的跌 續漲....一次漲足..泡泡比較快

KevinSu5210 wrote:
道理很簡單
手上有超過一間以上的自住客, 看到投資客的開價後, 自己其他買子也跟著開一樣的價錢甚至更高在賣
賣不賣得掉或許對自住客沒差, 某種程度上跟著投資客開價就會造成滿街開價千萬的物件
這也是為什麼你提到的這些指數持續飆高, 因為市場價, 並非普遍貼近薪資水準的"行情價"
實價登陸或者預售屋在此時, 也淪為炒作工具
當自住跟投資開的價錢一樣時, 市場價變成炒作價
當你看到利率爬升後, 稅制完整後(假設它真的完整的了), 市場出現的量多了多少, 你就知道投資客在這段利多期間, 買了多少的房子, 又創造了多少"獲利空間"
有時候看得不是比例問題, 是少數資本雄厚的人, 可以對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
仔細想想吧, 這麼多政策中, 有多少是為了9成的庶民著想? 又有多少是為了1成的利益所顧忌著?
不要炮我, 因為, 在台灣, 那1成的人, 總是有著無上權力跟超多的無罪權?)


看完您的講法,我衍生的問題是:

那為什麼股票會大起大跌呢?二者現在都是投資性商品啊!照您的說法,那大盤早就上萬點了不是嗎?(我是投資客啊,也想賣出價比買入價高。非長期自住客(領股息)啊啊啊!)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