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朋友聊到一個台灣人的觀念
起家厝,人生的第一間房能不賣盡量不要賣
超過兩間房以上的不要講
身邊的朋友只有一間房的很多都有這種想法
現在房價真的滿高,很多人都有準備一點錢等到下跌的時候再買一間
我也有這種想法,第一間房買了實際住了之後
又對房子有更多想法,下次買會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可以住得更舒適,第一間可以拿來租人
即使租金不高,將來退休起碼也有些零用錢
如果房價能回到所謂的合理的價位
你會想買第二間而且保留第一間嗎?
房租只是幫忙補貼而已
從房價漲的利益,遠高於相對於租金收入
易被套的點,應該趁市況補漲之時,趕緊換得一手好牌
一般房總價在1500萬以上(正常品,非隔間租學生)
拿用出租是不利的
空屋的問題也是謎思
不適租的簡單分二
一種是老舊,根本已不適人居、地點賣不掉、重建不划算
鄉下人的搬到市區後,鄉下老房的數量很多
一種是高端的屋主
養房不是拿來出租的
有的是家長買來小孩家人分的
長輩總是擔心將來小孩會買不起
送一間在附近,小孩會一輩子在身邊
請問,老板們賺了錢
錢是要放那裡
錢是要放那裡
叫他們不買多買幾間房、地是不可能的
===========
以租為主要收入者
會有一個房總價的臨界點
受制於薪水三、四萬
一般租得起四萬,自已就可以買房(月付四萬房貸,可買三房間+車位)
所以,台灣的租屋市場,長久都受限於薪資不漲的影響
房租收益有天花板上限(而店租則會上漲--因商業賺錢--如超商)
再以投報率反推房總價
就可以清楚劃分臨界點
在租客有一定數量之下
及在房價不斷推升之下
某些租屋市場的房子就會租不出去,會被套。
這現象會出現在某些以租屋為主的市區
所以,買房之前,需要了解一下社區的屬性

但是,小弟我~資金不夠啊~只能把原來的房子當本金再換一間新的房子來住啊~
因為,個人認為起家厝應該是我爸那老家才對吧~我從小在那長大的...

但朋友又有另一套說詞...那你小朋友呢??那原來我賣掉那間算是他的"起家厝"啊

(為了數落我的不是~就要唸一唸我才"爽"~

事後,我還天真跑去問我小公主~結果..她答的更妙~



她說:小時候太小沒印象,不過~她喜歡現在的新房子...而且,之前賣的那間房子房間太大她不敢自己睡,
現在~這間,她喜歡自己睡...還佈置美美的~全因房間小~讓她很喜歡...



總之~起家厝這種東西,只要心安理得住得開心~回憶在心裡,也是不錯的~不然,租屋的怎麼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