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東京買房經驗

最近研究了東京房地產後決定下手投資!


有感於1980年後經濟泡沫化到現在仍倒地不起東京房價在谷底徘徊著

經歷房價貶了三分之一加上大地震後的日本年輕人部分對於"買房" 不再抱有跟台灣人一樣有房最美的夢想

雖然申奧成功房價有緩成長趨勢, 但是安倍貶幣政策讓日幣低到令人心動~

加上日本人比台灣人多三倍的薪資與發展成熟的租賃市場, 作包租公包租婆稅與雜費繳的多但也省事了多

(日本房東與房客大多不會見到面,完全透過代管公司招租,收租)




我的物件是30年.位於新宿區.距metro步行六分鐘的中古大樓中一個7坪小套房

物件本身雖然老, 但是因為固定修繕,看起來還蠻乾淨的



除了總價外購買日本房屋需要付費用很多:

仲介費,印花稅,書士費,不動產取得稅,還有每個月要付的管立費與修繕金,每年的所得稅固都稅,保險等等一堆萬萬稅得繳 .. 喔對了 ,還有代管費

總之結論:表面投報率-1.5(或2) =實質投報率



考量的風險除了匯差外,還有未來建築物將十幾年後漸漸貶到沒有價值,只剩下土地價值

我並沒打算做短期投資, 或是像台灣的投資客一樣買低賣高,純粹就是出租, 估計到第十五年應該會回本, 租到建築物重建最好!哈 !

這部分如果有任何意見是否可提供給我參考? 或是有沒有相同的版友可以一起討論買日本套房的經驗?

因為我還在交涉中, 如果有買賣的問題也可以問我

謝謝大家喔

2013-12-16 11:2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東京 買房經驗
請問投報率是正還是負?
為何又説十五年能回本?不了解!
另外,能否在日本銀行取得貸款?
如果可以貸款,說不定在計算實際投報率時,會更高?
老人與狗 wrote:
請問投報率是正還是負...(恕刪)



投資報酬率我是這樣粗算的
<(每月租金-管理修繕費-代管費)X12個月 >/ 總價*1.1(稅) = 5~7% (物件有這樣趴數的我才考慮)




hankate wrote:
投資報酬率我是這樣粗...(恕刪)


小妹我之前也有研究一陣子日本的房地產
要在日本買房的話,一定要在日本的台灣分行貸款,無法在台灣貸款而去日本買房
因為房貸抵押品不在國內的關係,但如果你是跟台灣的小額信貸貸款去買房的話就另當別論
只是小額信貸的利率就高過投資報酬率了~怎麼算都不划算
還是準備好深口袋直接用現金交易比較好

另外~我記得日本的房子40~50年以上的老房子,幸運的話,建商願意花錢改建的話
是有機會得到一個全新的房子(改建期間還是會補助一些費用),只是這機會多不多我不知道

日本人的習性關係,他們大都不愛買二手房~因為不像台灣的房子有增值空間
老房子通常都是拿來收租比較多,年輕人大都負擔不起房價,也寧願租房子住

當初想買房是因為我很喜歡日本這國家~也去那邊自助好幾次了
建議版大可以再多看幾間多比較一下,一趟飛機錢也不便宜~多看幾間比較划算
可以用google MAP看一下附近的環境,還有房仲說距離車站多遠不一定是正確的,可參考一下google map的"距離"

PS以上都是當初研究時蒐集到的資訊,若有錯誤~請多指教
謝謝你的建議

只是我怕RC的房子到50年如果不賣

不知道還可以租多少錢? 空屋率的風險也是要算進去的....




最近交涉的情況 有點感觸

那就是~台灣人真的很可憐

有現金卻無法在健全的房產中投資

在日本很多人買房來收租金養老的


然後..日本的仲介公司好像覺得台灣人買房很阿撒力!

好幾百萬的房子哪... 投報率到了就可以買了


因為我們是在台灣的關係

很多東西都必須要用email來溝通 (有台灣仲介協助)

包括建物的基本資料如土地持份或是重要調查書

我主動跟他們拿他們還嫌我龜毛 (雖然她們沒說但我自己覺得啦)

還說甚麼很多台灣人都是簽約那天才正式看到

讓我覺得很訝異....
仔細一點,該要的資料都収集來看看,
本來就是應該的。

實在是因為很多人又跑到日本投資房地產,
而且都很快就下決定,以致於仲介都覺得
台灣人大都很阿沙力!

畢竟日本我們還是不熟悉,小心謹慎不蝕本。

謝謝二位的不吝分享。我最近才有到日本買房子的念頭,再跟兩位討教!

本身因公 在大阪南船場有一整棟





提醒:

1.實際去當地 金土各一天 從早到晚站崗 體驗人流量

2.折舊率很高 住宅幾乎不會漲 租金也會因屋齡而遞減

3.事實上 東京的人口居住密度 比台北低很多

4.當地氣氛 會嫌惡年舊之住宅 不論內部裝潢新舊

5.若是能力允許 就避免透過第二手仲介
感謝樓上大大寶貴建議。
同時想請問,
第五點之建議是減少仲介的成本外,
是否還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謝謝指點。

老人與狗 wrote:
感謝樓上大大寶貴建議...(恕刪)



資訊的傳達 就如同電線一般 會有 [導電率的耗損]

若只是服務費的問題 那倒是單純許多

但 資訊的來源

就如同 [銀根不能只有一條]

要多面向 多方向 多角度的

去布局 去吸收 去分析
zax903 wrote:





資訊的傳達 就如同電線一般 會有 [導電率的耗損]

若只是服務費的問題 那倒是單純許多

但 資訊的來源

就如同 [銀根不能只有一條]

要多面向 多方向 多角度的

去布局 去吸收 去分析...(恕刪)


Zax大,

謝謝!

您說的很有道理。

感恩。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