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正視勞力過剩與資金過於寬鬆之問題

有幸出國工作, 轉身回頭看台灣, 總覺得台灣在萎縮
那種感覺就像看到漸漸衰老的雙親
原來問題就是在此
之後才演變出時值薪資倒退, 然後才造就出房價上漲的不合理
其實薪資低與房價漲, 並沒有必然是如此的關係
這次漲是因游資與投資管道的問題. 游資在台灣一直都在, 只是這次因為許多投資管道被捨棄
所以資金找到房地產這個缺口, 一股腦兒灌進來. 就像錢塘浪潮般
但不合理處是在於台灣薪資原地踏步, 倘若要以薪資上漲來使房價合理, 看來是不可能的
因為房價是綁在驢身上吊在驢眼前的紅蘿蔔, 驢跑得再快都追不到
所以要有其他游資進駐的好標的, 引導資金流出房市
可看完這篇, 再想想, 就算台灣房價下來了, 那台灣勞方的前途在哪兒?
就如很多大大所言, 就算房價下來了, 真的敢買? 那時比較擔心的應該是工作還能做多久吧!
這樣嚴苛的條件, 台灣人你要怎麼走?

===========================================================================

發了這篇文章, 看來是沒人有興趣, 可在我看來這是現在所有問題的核心
十年前來泰國與人合資開工廠, 跳出台灣之後, 總覺得台灣一直在衰退
加上這幾年的經濟大幅震盪, 我一直在思索未來經濟的出路與自保的方式
這兩天我覺得有兩點是值得拿出來討論的
一是勞力過剩,另一個是資金過於寬鬆
我認為這就是現在薪資不漲房價直漲這種看似背離的經濟狀況
問題的最開始肇於金磚四國的崛起
這四國所提供的便宜勞動利, 無疑讓這世界吃盡甜頭. 因為大家可以享受增加但消費減少
多美好的經濟狀況, 可是這根本是飲酖止渴. 喝玩這甜頭開始算總帳了
因為勞動力的增加導致失業, 歐美國家擴張性支出漸漸崩潰,更因失業引發次及房貸
這才導致QE的施行, 也就是第二個問題:資金過於寬鬆
然而資金寬鬆的功能是在填補資金缺口, 進而支撐財產價值, 避免造成金融系統崩潰
但這些資金僅僅只能在資本家之間流動, 對一般平民百姓根本是天上飛的龍,抓都抓不到
因此造就了薪資不漲資產價格上漲這種不符合固有之市場準則
原因就在於QE本身就是一個經濟架構外東西,不符合市場邏輯的東西,進而成為市場邏輯的破壞者
這也說明了很多人講的房價所得比,為合不能去符合邏輯性的預期
但QE能退嗎? 恐怕還是很難
如果以火來比喻消費,鍋中的水來比喻勞動力(雖不是很洽當,將就著看)
現在是一大盆冷水澆下來, 可柴火根本不夠, 完全沒法將水加到熱
經濟不像火與水是不循環的,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 當水不能滾火就會慢慢熄
(意謂著消費力要帶動勞動者轉為消費者,不然消費力道會漸漸流失)
而QE就是要保證這鍋水能慢慢煮滾,但滾了沒, 如果大陸還在出超, 那怎麼滾

接下來是如何自保的問題
這是個難題. 但我想還是自己去想就好,以免又被冠上一堆莫須有的罪名
2013-11-08 14:10 發佈
嗯,深有同感…

感謝大大分享那篇好文。

rdcmd wrote:
有幸出國工作, 轉身...(恕刪)
更新一些觀點, 自推一下
要湊字還真難
唉...簡單的說

寬鬆貨幣政策要把資金導向的是創造投資增加工作機會及消費

但是資金大部分跑去炒作

結果GDP上看來因為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飆漲而有一點迴光返照

實際結果卻是賠掉消費力也讓更多人不去投資開業只想賺資產增值

政府支出又快達到舉債上限不能再擴大

台灣受限能源進口又不能大幅貶值

如果台灣能源能大幅提高自給率

就有機會創造出不同局面...

rdcmd wrote:
有幸出國工作, 轉身...(恕刪)

whateveroioio wrote:
唉...簡單的說寬鬆...(恕刪)


錢出來, 要怎麼用是持有者的決定.
而期望把錢拿來投資,我提到另一個點就是勞力過剩
您覺得在這個前提下,投資有用嗎?
資金持有這講究的是效率, 哪裡有效率哪裡去
不要想正義,不必想國家前途, 因為根本沒辦法如此考量
在這種殘酷瞬息萬變的年代, 只有走在別人前面, 拿更大隻的刀子來砍人
不然就只有死路一條
說到投資, 我舉我看到的例子
泰國棉紗手套從年初的58銖/打降到現在的48銖/打
可工資是上漲的喔, 一直要求有錢人就一定要進行製造業投資? 又不是開慈善機構的
這篇是難得的好文
不推不行
只可惜現在台灣的政客都跟樓上的一樣
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未來
台灣現在的政府眼中只有選舉跟利益,不顧民生
這種政府真的是令人唾棄

rdcmd wrote:有幸出國工作, 轉身回頭看台灣, 總覺得
rdcmd wrote:
錢出來, 要怎麼用是持有者的決定.
而期望把錢拿來投資,我提到另一個點就是勞力過剩
您覺得在這個前提下,投資有用嗎?


製造業是打不過對岸的。

但是有一種內需種類是服務有錢人(或中產階級),品質若夠好也能外銷。
(單純的要把有錢人的錢分給所有人只會造成共產悲劇,
富人稅也不可行,有錢人說移民就移民)
而且通常都是高毛利,但相對是要超高品質,而不是代工業的可交差的品質。
這種多半是發達國家才能提供,以前說進口替代是以製造業為主,服務業也應該要進口替代。

我想到的有:
1. 藝術精品:無論是珠寶、繪畫、家俱、傳統藝品等,工匠或藝術家、音樂家、演藝人員,這都需要長期的培養、傳統技藝的保護與創新。
2. 博奕:賭場只是其中一環,重要的是針對高端客戶高品質的旅館、娛樂場所。
3. 豪宅、管家:以優良生活品質的社區、生活圈,吸引出走的台灣有錢人回流,甚至是他國的富豪來台,住在台灣自然就會有食衣住行等消費。
4. 高級餐館:如鼎泰豐就是,好吃是基本的,五星級的衛生、服務、用餐環境,自然有高毛利,即使在高租金的精華地段開店一樣能賺錢。
5. 精英教育:如果有高品質的中小學私校,有錢人也不必叫小孩從小就出國留學。
需要產業轉型,像高科技進軍吧。大陸也正在痛苦轉型
樓主,這是篇好文,不錯阿.

可惜大部分買不起房或是嫌房價高的台灣人,都有個特性.
就是錯的永遠是別人,老想著為什麼別人不要遷就自己.

如:房價太高買不起--那為什麼不買郊區點的,有錢人也不想跟你做鄰居阿.
如:老闆只給香蕉,要想請我工作?--台灣沒規定你一定要在哪裡,做什麼吧?


這裡是01,大部分人最不喜歡的就是點出現實,
因為這剝奪了他們最卑微的奢侈享受-做夢.

可惜你點出了事實,所以沒什麼人要回你.
我是爆發戶,不是暴發戶.性格火爆的爆.有錢的暴發戶另有其人不是我.
lccw wrote:
製造業是打不過對岸的...(恕刪)


這一句!應該就是台灣會失敗的根源吧.....

剛好呼應版大的PO文!只會Cost down ....不會Price up.....

一面對外國客戶?自己人先互砍再說....最終只能自己想辦法Cost down嘍!

當食品業cost down到不行?就只好用偷的嘍....當大家都用偷的?就變成業界的潛規則嘍!

一樣是手機!為什麼i Phone再貴都有人買?HTC就只能跟三爽拼價格?還拼輸......

當你的製造業生產的東西,有些條件是別的地方買不到的?國外客戶還不是要照價買單!

找出利基才是王道!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那個產業?不是一開始在台灣好好的....就是有人會先偷跑,才搞得大家跟著跳紅海?

筆電代工就是嘍!

歸根究底!製造業不是對岸強?該說是我們自己先打敗自己吧....

薪水升不上去?當大家都這樣想時,會有這種結果不也是必然的.....

年輕人現在不也都想著去對岸找工作、找機會?去了就活得下去?

反正在台灣活得下去的就活,活不了的就算去對岸!最終也還是活不了.....

年輕人先能認同自己和自己的土地?台灣才會有更上層樓的機會嘍~

年輕人....天天在那鬼島、鬼島的叫?這樣會進步?....天還會下紅雨勒!

BTW.....版大分享的文!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