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房價下不來的原因 -- 台灣人的民族性

自私 鄉愿 短視近利

今天看到新聞說政府有意課徵屯房稅, 沒想到除了不動產業反彈(不意外), 連地方政府都跳出來反對,

真的就是台灣人民族性展現的極致.

而只要問問建商房仲業, 如何解決目前房價過高的問題, 口徑一致都是要政府拼經濟,增加人民的所

得, 改善郊區的交通. 政府不要打房啦! (都是they的錯). 問題政府就沒錢啊, 提出來的政策都小鼻子

小眼睛, 一點霸氣也沒有, 結果就是薪資越玩越回去, 只剩下房地產交易在美化經濟數據.

其實之前有很多篇比較台北和其他主要城市的房價, 很明顯在國外置產的主要障礙來自房屋持有稅,

以一棟2000萬的房產為例, 在國外一年大多要繳交1%以上也就是20萬的持有稅, 在台灣, 看看那

精美的房屋稅, 比養車要繳的稅還少! 只要提高持有稅, 根本不需要所謂豪宅稅或屯房稅, 一視同仁,

房價自然會回歸薪資水準! 我認為房屋稅一定要和實價掛勾, 可以採用同地段單坪實價 -1SD 或 -2SD

作為標準, 再用屋齡, 用途微調, 乘上面積就是要繳的房屋稅. 台灣有錢人很多嗎? 比美國日本多? 到時

候就知道了. 以台北市為例, 如果一戶每年可以多收到10萬, 一年可以多增加1000億的稅收! 這樣政府

才能大刀闊斧的做事吧! 產業升級, 補助教育, 研發, 加強軟硬體, 人民的所得才有機會增加啊!

一個國家國力的展現, 是經濟, 教育, 建設, 體育, 文化等等的綜合體, 政府應該鼓勵人民從專業

領域獲得收入, 從而加強國力, 和世界各國競爭, 而不是鄉愿地減少應該要的稅收, 讓人民用投機的

方法獲利. 在美國, 你只要有專業, 就能過得不錯, 因此各領域都有強者.

有可能實現嗎? 我很悲觀, 大家只在乎: 我要多繳多少錢? 政府不是要拼經濟嗎? 還來挖錢?

而不考慮之後的影響. 然後有什麼樣的人民就會有什麼樣的政府, 只要一丟出政策就急著消毒: 別緊張!

只有不到10%的人會受影響! 你想這種政策會過嗎? 然後大家繼續炒房, 領22k.

結論就是, 台灣的房市還是要自己爆掉, 等老天來收
2013-10-29 14:44 發佈

taiwanrules wrote:
自私 鄉愿 短視近利...(恕刪)


推一下!

想改革的人還是有的.. 只是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太龐大..
大刀一點
居者有其屋XD~ 以上是來亂的

持有稅我一直覺得不錯
再配套個人口免稅額

公司行號持有 就以本勞數來做免稅額
taiwanrules wrote:
自私 鄉愿 短視近利...(恕刪)



地方政府:應由中央主導

...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政府皆認為,囤屋稅應由中央主導,且針對高房價縣市實施,齊頭式調高房屋稅並不公平。
...黃素津建議,不如由中央統一調高房屋稅稅率,直接將房屋稅率調高為2%以上,才不會受地方議會杯葛,同時又可兼顧稅法的一致性。(順便, 房屋+地價+土增...全部劃分給中央徵收再統籌分配?! 如何??)
...呂衛青指出,現行房屋稅是針對房屋使用狀況、分自用及營業來課徵,並不看房屋所有權人擁有房屋多寡來課徵--這就是應該從系統面思考的地方!!

現在財政部要求地方政府提高房屋稅來遏止「囤屋」,可能要修法,讓地方政府有所依循。

也對!也不對!!
地方政府有全力針對稅率差別區分(自用 v.s. 非自用), 為何提高房屋稅推回中央??


蔡啟明表示,財政部希望地方政府調高一屋以上者的房屋稅,地方政府希望由財政部主導、一致性處理房屋稅問題,齊頭式調高房屋稅並不公平。

...曾美妙則表示,高雄市並不屬於全台房價的高價區,而高雄市和其它5都採用的房屋稅率都是最低下限1.2%,如果要透過房屋稅,遏阻炒房、囤屋,應該要從高房價縣市著手才會產生較好的效果。...

這代表"市長"的看法, 還是高雄"建商"的看法(還剛開始要炒!), 還是代表"政商"聯合的看法?! 我想應該要對人民交代清楚!!
(恕刪)


總之, 限制一屋以上者徵收"空屋稅" or "囤屋稅",目前都是針對民怨提出的"舒緩方案"(並不是療癒作用!!--因為只是風向球!)
雖然, 理想性高於實際性!!執行性亦有困難!!但是, 不為是一個釜底抽薪的好方法!!
(針對, 年滿20歲, 擁有一屋以上者, (第二屋以上,累進)徵收非自用住宅稅(自用住宅稅率*2~10倍!), 稽查方式可勾稽所得稅 + 戶籍 申報資料!)

端看是否有心罷了?!
I disapprove of what you say,but I w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薪資所得愈高者,每年要繳的所得稅率愈高,請問這是仇富嗎?

屯房炒房獲得鉅額利潤,卻只要繳一點點稅,這樣才是對的是嗎?
真正原因是美國QE還沒退

但是也快了



美國聯準會將於本週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全球市場屏息以待。《CNNMoney》報導,聯準會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推出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政策已是第三輪,若照華爾街預期,繼續延續下去,那這輪量化寬鬆將成為聯準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刺激政策。

聯準會先前預估於今年年底前結束QE,但經濟學家認為,因近期美國府會之爭、債限僵局等事件干擾,導致作為退場訊號的經濟數據延後公佈、經濟前景也蒙上一層不確定的陰影,預估第三輪量化寬鬆完全退場可能將延至明(2014)年。

此外,現任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任期將於明年1月結束,故預估量化寬鬆應會維持現狀,以每月850億美元的購債規模,至少延至明年3月才可能開始退場。

研調機構Capital Economics指出,這代表第三輪量化寬鬆的總規模將達約1.6兆美元,比前兩輪的規模大很多。第一輪量化寬鬆總金額僅達1.5兆美元,第二輪則僅達6000億美元。

Capital Economics表示,若聯準會不抓緊時間使量化寬鬆退場,風險會越來越高,若聯準會非要等到財政狀況完全穩定,那印鈔機就會續開,量化寬鬆就真的永無止盡了。

此外,量化寬鬆遲遲不退場,金融市場的穩定度也會開始有風險。股市首當其衝。聯準會印出來的鈔票和資金,大多數都流向銀行的儲備資金,卻沒有實質回到經濟體。2012年開始,美國銀行的儲備資金大增8000億美元,但回歸社會、經濟體內的資金卻僅有800億美元。

另外,聯準會大開印鈔機,也讓股市快速水漲船高,但卻也使股價高得不合理。美國布蘭戴斯大學財經教授馬恩(Catherine Mann)表示,資產價格應該立基於經濟的基本面上,但是現在卻已經過高。此外,馬恩也指出,美國企業賺錢,不是因為銷售成長,而是透過壓制成本和勞力。量化寬鬆持續的越久,危機越大,代表只要一退場,股市就可能急速從高點回落。

除了股市以外,房市也將會是量化寬鬆場的受害者。許多投資人認為,QE如果退場,銀行利率將快速走升、熱錢短時間大幅減少,將無可避免衝擊房地產市場。今年夏天,市場原本預期聯準會將縮減購債規模,5月份時30年期抵押貸款的平均利率在短短8週內,從3.35%一路飆至4.5%;在聯準會公佈延後退場,利率也就逐漸下降。若2014年量化寬鬆退場,同樣的情形還要再重演,波動將更劇烈,恐傷及正在復甦中的房市。

最後,QE退場的「傷兵名單」還包括新興市場。有鑒於美國基準利率低,導致資金全都往高收益的新興市場湧入。然而,只要聯準會結束刺激方案,投資人將會一窩蜂撤出資金,回到美國,屆時將造成新興市場股市、匯市、房市重挫。
既然大家覺得薪資所得已經倒退
當然不能要求地方政府加一些有的沒的稅
引發更多民怨

empirepenguin wrote:
真正原因是美國QE還...(恕刪)


照這種說法啥都不必做

只要嘴開開等著年底前就有房了
豪哥大 wrote:

照這種說法啥都不必做



呵 呵 呵 呵

美國QE

2~5個月後就要縮減

美聯準已經是美國第一大債主

現在還算買了一手好牌

再買更多美債就壞了這手牌,中國…都不買…





傻子總是以為課課稅就可以實現公平正義

= =|||(汗)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