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財長說,奢侈稅配套將對持有2間房的屋主加稅,大家覺得如何?會加快賣壓增加嗎?
《財政》奢侈稅配套,財長:房屋持有2戶以上者擬加稅
2013/10/28 12:04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江俞庭台北報導】財政部長張盛和今赴立院備詢時透露,將針對房屋持有戶數2戶以上者加稅,為正在規劃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配套措施之一。
張盛和表示,目前房屋持有一戶的民眾約85%,若對房屋持有戶數2戶以上者加稅,將對一般民眾沒有影響,而擁有第二戶以上的持有者,一定不可能自己住,有可能營業用或出租,是奢侈稅修正的配套。
可以想想在台灣除了買人壽保險(私營的風險更大),養小孩(風險也高)外,還有甚麼選項可以存到"大家認為足夠"的退休金?(應該不是一個人一個月22K就能滿足吧?)
或許有人會覺得靠買賣房產就可以湊到足夠的退休金,但那決不意味著房價下降,而且你怎麼確定二十年後你目前手頭像是天文數字的資金,不會變成像是二十年前縮水N倍的狀況?
所以大多數人湊到第一份資金,大多數是靠風險高的方式(股市,金融商品,甚至砸錢買彩券),然後再想辦法轉到風險低的方式(定存,收租金,金融商品的配息),來負擔自己的退休生活.要把手上另一棟房子賣掉套現,會是在租金收入不能接受的情形下才會做的決定(有點像是"生吃都不夠,哪想會曬乾"的無奈決定).
但是另一個選項,就是一開始多存到幾間房屋來收租金,這表示一有價低而且有租金潛力的房子出現,比較容易被原本的"出租者"取得(因為在市場競爭下,沒有房產或是還在負擔房貸的人相對有屋者是處於經濟弱勢).
最後導致的就是房屋不斷的往某一部分人手中集中,而其他人只能用"租賃"來取得第一棟房產.到達市場平衡的不會是房價,而會是租金(其實現在就已經是這樣的狀況了)
若政府想要加稅來讓人人有屋住,那得先讓這些房東認為收租的報酬低於賣房子,不然房東只會想要繼續握著滿手房產當包租公.甚至盡力把低價的房子握滿手,而太過激烈的手段只能"降低房價"(譬如說環境讓多數人都覺得沒有未來,而搶劫變成比工作更有希望),但到時買得起的人比較會偏向"離開台灣",而不是"終於買得起了,要趕快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