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那個本事鐵口直斷幾年內房屋上漲幾成,或是下跌幾成,那種文章只是把個人主觀的的猜測偽裝成科學量化數據,但事實上數字結果沒有任何具體的根據,主觀的猜測很大部分是期望式判斷。
這裡就是列舉幾個未來會對房價影響的因素做一點猜測:
1.利率
利率當然會影響房價。會影響所有的投資成本,自然影響投資決策。當利率低時,貸款戶可以很瀟灑的不找房客;利率高時養房成本提高,會促使養房者更大的出租壓力,租屋市場供給變多,租金會更低,如有更好的更便宜的單位出租,買房的需求會減少;此外槓桿玩得大的投資戶變現壓力會大;且利率提高時,購屋意願也降低,自然利率提高,房價下跌。
目前利率已經是相對較低水準,但本人猜測短時間內大幅提高可能性極低。主因是世界經濟仍然未見大幅起色,無論誰執政都希望GDP看起來好看點,台灣出現日本歐洲那樣長期接近0利率的情形很可能發生。只是利率想要更低,應該也沒太大空間。彭淮南是很想提高但是又不能讓經濟太難看所以一直放話。
此因素持平
2.國民所得及購買力
現在說房價不合理,最大的支撐點是,16年實質薪資0成長。換句話說,如果薪資有成長,房價就相對合理了。國民收入當然是會影響房價的因素之一,平均房價是薪資倍數的比率越高相對房價越不合理,但中國大陸房價大約是薪資的70-100年,仍然有人投下去,理由何在?過去30年他們的薪資翻了8倍,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要在大家薪資都上來前把房屋買下來。所以造成這種不合理房價,未來如果他們的經濟成長不如預期,則預期房價崩盤自是大有可能。
這裡先說一下"實質薪資",所謂實質薪資,是名目薪資調整物價指數後的薪資數,也就是說,其實平均名目薪資是有成長的,(當然有的工作薪資下跌,有的上漲,20多年前我大學打工當快遞拿的錢比現在當快遞的多,40年前開計程車賺得比現在計程車多),而物價指數是包含了租金、房屋的指數。所以拿實值薪資去比房價,不太合理,因為實際薪資本身已經被房價因子調整一部分(因為零售物價等也被考慮進去,所以只是一部分),其實實質薪資0成長的另一個概念就是實質購買力沒有提高,但也沒降低,如果單位經濟體有盈餘(有錢人),相對是累積16年財富的能量,反映房市的需求,是很真實的需求的。有錢人如果沒有墮落吃喝漂賭,賺錢的工具本事都在,只會越來越有錢,也很難限制他們再買第二棟第三棟替小三小四孫子買,所以只要經濟不是倒退,就很難以實質薪資這種理由去否定市場交易。因為就是有人把錢花下去了,就像就是有人花幾億買了梵谷的畫。
至於台灣的薪資有沒有被低估?未來會不會提高?我當然認為包含本人及諸位的薪資都被低估了,因為就購買力評價而言,台灣人的購買力是西歐水準,超過英法、日、韓,GDP/PPP約3萬7美金(2011年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4%BA%BA%E5%9D%87%E5%9B%BD%E5%86%85%E7%94%9F%E4%BA%A7%E6%80%BB%E5%80%BC%E5%88%97%E8%A1%A8_(%E8%B4%AD%E4%B9%B0%E5%8A%9B%E5%B9%B3%E4%BB%B7)
但以明目薪資看,我們的GDP只有2萬美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90%84%E5%9B%BD%E4%BA%BA%E5%9D%87%E5%9B%BD%E5%86%85%E7%94%9F%E4%BA%A7%E6%80%BB%E5%80%BC%E5%88%97%E8%A1%A8_(%E5%9B%BD%E9%99%85%E6%B1%87%E7%8E%87))在英法日韓之後
這表示:台灣人的物價、薪資比這些國家便宜得多,台灣是個求便宜而壓縮了人工的地方,所有人買東西求勞務都要便宜,老闆就壓低薪資,被壓低薪資的人,就在消費時,也要求便宜。物價便宜的好處是,對弱勢的人,只能有少數薪資或補助的人有好處,可以較容易取得賴以維生的食品醫療,但對整體經濟及產業創意是不利的,大家都要求廉價品時,也不容易建立品味和創意。只是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台灣的薪資既然被低估,外商就可能出相對高薪來挖腳人才,假以時日,低薪會漸漸被打破。
預期未來收入成長,有錢人盈餘累積,都是會再投入房市的資金,此因素看多
3.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台灣最大的風險,政府會不會搞起真正打房的政策,如提高土地稅、空屋稅、在目前詭異的氣氛下,很難評估。
不確定因素存在,看空
4.陸客置產
陸客置產是建商房仲吹噓的因素,但目前實際上陸客要到台灣定居,無論何種理由,除非結婚或有第三國身分,並不容易,至於成立公司大幅置產,也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目前仍是"本夢比"的概念。隨著"高房價是民怨之首"及國民黨勢力減弱情形,這個被吹起來的因素會回歸基本面。
本因素看空
綜合結論
房價會波動,可能下修,但總有支撐,不容易"崩跌"。這幾年房市的大多頭,是有戰後第二批嬰兒潮(即6年級生)成家做基礎的,這也是高房價會造成痛苦民怨的原因:如果沒那個需求,那個東西再貴也不會造成痛苦,畢卡索的畫再貴也不關你我的事,會變成民怨之首,就是很多人想要房,想要,得不到,才會苦。所以房價會下修,但並不是找不到支撐點。貸款買房屋投資,太樂觀,買屋自住,找到要錢急便現的,能多殺個1成兩2,也非不可以;期待崩盤入市,不切實際。
本人深表贊同
唯獨陸人置產部分
本人覺得目前是用政策阻擋陸人陸資
許多政策是只是延續威權時期才有辦法訂下的的三不政策
要是台灣的經濟再如此下去
未來不論藍綠執政
那麼大的市場若台灣沒本錢也沒理由放棄
現實面也只能越來越向對岸開放
而我們已開放的絕對不可能再走回頭路
生意人嘴巴喊愛台灣遇到利益時還是利字擺中間
相對的我們也不得不慢慢對陸人陸資開放我們的市場與環境
不管我們多不願意
我們是個自由市場民主國家
無論藍綠選舉時騙騙選票
真的執政時也不得不妥協的
陸人陸資來台只會越來越自由(除非老共下令禁止)
所以這點長期而言我個人是看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