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少子化,為什麼房價還會漲?
其實這是現代人物質生活已經改變,過去的長輩物資缺乏,生活品質不佳。常常只要吃得飽,有地方睡就好。所以都是1家五到六口擠在20至30坪的公寓裡。現代人講究生活品質,都希望住電梯大樓,30坪的房子只能隔兩房,1家三口剛剛好,再多生1個小朋友就必須要換40坪左右的三房。
政府真的有要房價跌嗎?
其實不要聽政府說什麼,而是要看政府在做什麼。台北市房價佔最大部份的金額是土地,國有財產局所標售的土地常常都是創新高。什麼時候有聽過政府說土地標太高了,為了居住正義便宜賣給建商,也規定建商扣除成本及合理的利潤後在賣給消費者。或是,台北市的土地全部作為合宜住宅,只租不賣的提供給在北市設籍並且有繳稅的市民。
而且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如果交易量減少,必定會有很多人失業(仲介,代書,建築相關行業,廣告業,管理員,裝潢,水電,家電業),影響相當大。沒工作又怎麼會消費呢?
房價漲跌最基本的看法。
從供需問題來看,台北市的生活機能好,交通方便,工作機會多,資源比其它縣市多。當大部份的人都要擠進台北市,供給量又不多的時候,房價又如何會跌。
實價登錄會讓房價跌嗎?
其實實價登錄無助於房價跌,不過可以提供消費者比較正確的市場成交價。可是這個登錄的價錢似乎成了基本價,買方要買只能往上加。因為沒有人希望賣的比別人便宜。人性不是就這樣嗎?如果問你房價什麼時候漲好?那又什麼時候跌好?我想你應該會回答(我買了之後開始漲最好,我賣了之後跌更好)。
什麼時候買房最好?
什麼時候買房都好,只要自己能力許可又有住的需求,越早買越好,自己住的沒有影響。因為如果房價跌了2成你會賣嗎?我想你不會賣,賣了你要住那裡。那如果漲了2成你會賣嗎?我想應該也不太會賣,除非是要換屋。不然賣了要住那。房地產是既增值又保值的產品,短時間會有些波動,但是長時間來看都是增值的。貨幣會貶值,以前牛肉麵只要60元,現在要180元。而且油跟電又不斷的在漲,物價也跟著在漲,貨幣只會越來越薄。
買跟租那個好?
如果有頭期款我建議是能買就買,租房子等於是在幫房東還貸款,還要受限房東的規定或是漲房租,如果房東另有規劃不租給你了,你就要在找房子搬家。自己買的就可以隨自己的習慣裝潢,不用受限於任何人,還不用看人家的臉色。而且萬一工作上不順利,繳不起房租可是要流落街頭。繳不起房貸只要趕快把房子賣掉,最少還有錢可以生活。
以上是小弟的看法,大家可以討論,切勿用激動性的字眼。祝大家都順心
房市交易的供應鏈在這個社會只是多麼小的一環...還是其他行業的就不需要吃穿?
的確!以供需原則而論是百分之百能左右房價,但是台灣不是只有一個台北阿= ="
那些空屋率高到不行的縣市以無行情的姿態狂漲,也是適用您的論點嗎?
我是一個近30的年輕人,已有足夠的頭期款踏進台中二手屋市場...
可是我卻對目前的房市一點信心都沒有...我吃人頭路,掙的每一分錢都是規規矩矩

何必要被不規矩的行情給打亂我的人生??

我只要老實存錢等契機入市便是,試比較房租金和無行情房價,你的選擇是?
我不怕越來越貴而買不起房阿! 一點都不怕!
我可以給自己房貸的壓力,當然也可以選擇把同樣金額的支出當作存款!
若這樣仍趕不上房價飆漲~那其實買房對我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我選擇努力工作追夢~而不是努力工作養房仲~ 帥哥你呢?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指望政府打房是不可能的,但房市也不是經濟的源頭
台北的房價當然回不去,取得成本變高時,願意以低價脫手的情況應該只有急需現金時,但若大家都急需現金時,應該是經濟掛點時,想買房的人手上的錢也變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