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內,全球人口結構最差的國家前三名,就是台灣、南韓、中國,2015年台灣各大學也會進入長期學生數減少的趨勢,以下產業都會受到嚴重的衝擊,傳統補教業、私立學校、校園周邊餐飲與娛樂商家、學區房地產業、文教出版業、教師族群,還有許多和學生族群消費相關產業的商業邊際也會下降,少子化的問題正在快速的衝擊台灣的經濟。」
2013年基隆高中、善化高中、基隆女中、旗美高中高一新生缺額都超過100人,2013年國中畢業人數較2012年降了23000人,除了一些私立學校招不到學生,受創公立高中也愈來愈多,但這還不是盡頭,而是勢不可擋的趨勢;2014年起,一年幾乎都要少一、兩萬學生數,衝擊只會一年比一年嚴重,教育部該積極面對學校退場問題,2013年國中一年級新生只有22萬多人,如果現在不改變,3年後大學的生存將受少子化壓迫,再3年後這批國中生要上大學了,但中、後段大學很可能沒人去念。
micli1973 wrote:
在我那個時代一班55...(恕刪)
轉貼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民國58年大學聯考的錄取率的確很低,平均大約每三人才有一位考上。但進大學的難度還不止於此。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是民國57年才開始。在此之前,初中很少,小學畢業後,僅少數人能繼續升學。幸運進入初中的學生,又只有一小部分能讀高中。那個年代,高中畢業已算“高學歷”了。求學路難,難於上青天,只有很少比例的人想(或說能)考大學。所以58年的考生不到7萬人。又由於大學聯考錄取低,有人得一考二考三考,考到20歲,不得不去當兵。有些人不甘心,或真有心唸大學,退伍後再試。因此每年考生中,有不小比例是重考生。民國58年考大學,若是應屆畢業,比較多是40年出生,那年新生兒有385,483人。但有些是年尾出生,有些是重考生。因此58年的考生裡,也包含不少38及39年出生的。那兩年的新生兒分別有300,843人,及323,643人。總括來說,那個時期,每年出生的30幾萬人中,不過2萬多人能讀大學,人口中大學生是有夠少的。在大學生那麼稀少的年代,大學畢業代表出人頭地,自然不會有高學歷高失業率的問題。
-----------------
以前新生兒30幾萬人,現在新生兒十幾萬人,這樣清楚嗎?
八十三年 1994 322,938
八十四年 1995 329,581
八十五年1996 325,545
八十六年 1997 326,002
八十七年 1998 271,450 今年上高中
八十八年1999 283,661
八十九年 2000 305,312
九十年 2001 260,354
九十一年2002 247,530
九十二年2003 227,070
九十三年2004 216,419
九十四年2005 205,854
九十五年2006 204,459
九十六年2007 204,414
九十七年2008 198,733
九十八年2009 191,310
九十九年2010 166,886 蚊子高中到處都是
一○○年2011 196,627
一○一年2012 229,481 百年結婚潮效應
1998年就是今年上高中
等到2010年上高中就有的瞧了
◆Bike:ORBEA aqua ◆Vehicle:CB650F+Tiida 5D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