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土地鑑界誤差值,請了解的網友進來幫忙


此為女友家發生的鑑界案例..

鄉公所人員來鑑界後,訂下土地界石,
但因不滿鄉公所人員在鑑界過程中只用皮尺丈量一下,就將界石訂在對於對方最有利的點,
而且此鄉公所人員與鄰居相識。
因此第二次就花錢申請鑑界,

此時是市政府人員派人來測量,
測量後科長認為的確原先鑑界結果有錯,因此要移界石,
但是在要移的當天,鄰居又找來某市議員助理在旁關切,
科長當時候面色鐵青,不敢移樁,當天不了了之,
之後又派人來測量一下,
重點來了,
針對同一支界石,
測量人員說,因為此兩點距離14公尺,所以此界石的誤差會在32公分,
判定界石因為在32公分的誤差,所以不用移界石。
後來再打電話找科長,科長就不接電話了=.=

小弟心中很納悶,因為本身也學過一點測量,知道要鑑界至少應該要放樣,
而且目前儀器很精密,100公尺 誤差也不應超過5公分,
小弟有查法源依據,也找不到這誤差32公分是怎麼計算的。
那按照他們這樣說,那100公尺的距離不就會有近3公尺誤差?

此塊地為建地,想請教各位瞭解的大大,目前鑑界的誤差範圍是如何計算的?
小弟有翻法條,只有查到 戶地測量採數值法測繪 誤差不得超過
市地: 標準誤差2公分 最大誤差6公分
農地: 標準誤差7公分 最大誤差20公分
請問是跟這個有關係嗎?

2013-05-19 23:5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土地鑑界 網友
要搞就搞大一點
下次再申請鑑界然後全程錄影看哪個議員到場關切,再把帶子寄給東森電視台
草草了事這是正常的~因為那些是考試進去的而不是靠真正的測量技術!
我爸本身就是做測量的~是私人的公司 所以知道私人跟考試進去的差異!
但是有個問題就是最後假如找私人的來做 而你又是對的話 他們是不會採信的
都是看考試那些人所提出來的圖!
鑑界啥時變成鄉公所的業務呢????

鑑界也應該跟市政府人員沒也關係阿.....

鑑界應該是是去地政申請鑑界,費用多少我忘記了....

不過根據~~內政部74年9月9日(74)臺內地字第340883號函釋示:地籍圖重測結果土地面積發生增減者,政府不予地價補償。

小惡魔. wrote:
鑑界啥時變成鄉公所的...(恕刪)


先感謝諸位大大回應,可能小弟沒講很清楚,
鄉公所地政跟市政府地政人員來測量的。
bigmonky wrote:
此塊地為建地,想請教各位瞭解的大大,目前鑑界的誤差範圍是如何計算的?
小弟有翻法條,只有查到 戶地測量採數值法測繪 誤差不得超過
市地: 標準誤差2公分 最大誤差6公分
農地: 標準誤差7公分 最大誤差20公分
請問是跟這個有關係嗎?


其實有點複雜,並不一定要搞懂.
1.重測沒,是不是舊圖(日據),地籍正圖比例尺?
2.若重測過,地籍調查表是如何記載,移寫(參舊圖)?
3.搞清楚是圖解區還是數值區,公差算法不一樣,圖解數化是圖解區.(不是有座標就是數值區)
4.圖解區還分市地,農地,山地
5.誤差有分,控制點間,控制點與界址點,界址點間,面積....誤差自行參閱"地籍測量實施規則"


測量精度主要跟當初(重測)測量時所用的方法有關.
跟現在的技術,儀器比較無關.
我的意思是說,原本精密度就差的成果,不會因為現在的技術與儀器精良就變好.

若在市區,比例尺1/500,圖解區來說14M邊長
公差約18CM(17.74)參"地測"76條
若是農地1/1200,就大約39公分了.
以上是邊長測量誤差,並非位置誤差
只說32公分,他在誆你.(或許他真的不懂)

儀器,技術再好都沒用
測量不只是技術,
更是一種藝術.

用儀器測量沒什麼
用嘴巴測量才厲害.

PS:公所是公所,地政是地政,扯不上.

isavdodeh wrote:
草草了事這是正常的~因為那些是考試進去的而不是靠真正的測量技術!
我爸本身就是做測量的~是私人的公司 所以知道私人跟考試進去的差異!

也不用一竿打翻一船人,個人認為考試無罪,只是保障可能會讓學習效率變差.
測量原理基本一樣,但不同性質測量有不同規範,這又隔行如隔山了.
考試進的一般基本理論是OK的,實務就靠時間了.
很多私人測量公司的測量員,實務一級棒(不是一級棒就別幹了),
理論卻不懂,充其次只能稱為"儀器手""操作員"
例如內湖捷運軌道標的第一測量工程師居然說:
捷運局來做儀器校驗(檢查),記得一定要做到"指標差為0"(經緯儀)
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擺明作假?

地籍測量的(協助指界)鑑界跟一般測量的測設(放樣),原理一樣
但是因為牽扯到行政法規跟行政程序,就不是用一般測量理論就可以處理的好了.
JIN DER LAND OFFICE

JINDERLANDOFFICE wrote:
其實有點複雜,並不一...(恕刪)

感謝大大的解惑
又幫小弟增長了知識。
沒辦法, 政府用公家的數據為依據, 私人的不採信.

isavdodeh wrote:
草草了事這是正常的~...(恕刪)
忍忍忍
腿短短

所以很多老房的糾紛 其實是政府造成的

2023-06-19 15:33
給他上水果日報啦..
哪有人用皮尺鑑界的.這太
那基準點在哪裡.
今年年初買了一個土地. 因買賣時要重新鑑界(上次鑑界約10年前)
結果重新鑑界後土地最邊邊剛好在隔壁的鄰居的圍牆
與10多年前的鑑界有出入,結果他們申請重新鑑界才發現大家的土地都有偏移一點點.
那時我有問測量的人員.
他告訴我現在的儀器精準度比較準.而且以前的基準點和現在有一點點不同.
但大家的土地面積是不會變的只是會有一點偏移.(還好旁邊都是空地)

感覺他們就是吃定你女朋友家的.
那就找記者來. 順便檢舉公務人員.


Mandy Shen wrote:
給他上水果日報啦.....(恕刪)


謝謝您的建議,
不過要上水果日報有點困難,
因為當初我女友他們家沒有現場錄影,
而且我今天有問過,
那塊地雖然是建地,
但是是用圖解區1/1200
誤差範圍的確是有這麼大的,
要重測,要等法官判才有機會,

那個公務人員,應該很明白如何利用法律漏洞,
雖然幾次鑑定有瑕疵,他之後可能還是能全身而退,
因為製圖,鑑界,強制分割,重新測量他都一手包
而當初到場的大人物以及助理,
現在已經發監了^^

不過現在才知道,土地的糾紛能有多複雜,
目前如果不改鑑界結果,
女友他家房子會占用到鄰居房子的地約一坪,
鄰居那房子是違建,沒建照,也沒繳稅,
這樣也行=.=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