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看到一篇說少子化問題,很多人會說過去房地產多好賺,但台灣這幾年所面對的問題是很多是過去沒遇過,像是人口紅利消失,產業外移嚴重,薪資沒成長,空屋率比日本還高,甚至台中還有高達3成的空屋率,房價卻是炒到新高價,現在還說過去房地產多好賺,跟股價在高檔準備重挫前,跟人家說過去買股多好賺一樣,沒有參考價值。過去的經驗,是無法完全套用在未來
之前跟一些台灣朋友聊天,我統計了一下,發現很多人這幾年來,房貸越揹越重,比10年前更嚴重,也難怪台灣房貸加建貸逼近GDP 五成,跟當年一些房地產崩盤國家像是西班牙差不多。結果是大家更不敢消費,因為要省錢去繳房貸。當然有些人說,有人買就有人賣,有人賺。沒錯,之前房地產是有暴利,easy come easy go,很多賣家會拿部分甚至全部來買奢侈品,像是法拉利、保時捷、HERMES 等等,這些錢很多就是買家揹高額貸款出的,但這種變相靠房貸借錢的消費模式對台灣沒有利。不然就借更多錢用更高價去追房地產。
另外就是聽到許多人從事房地產投資,最經典就是在電視前面那些唱歌跳舞的,連他們都不去好好唱歌演戲,卻滿口房地產投資經,(但我看一些節目拍後台夫妻檔私下對話,卻幾乎每對夫妻都說我們現在揹房貸,負擔重,要省一點。)。
台灣再不覺醒,全台灣會只剩下炒房地產業,這對於希望台灣未來好的人是不願看到的,我看這麼多經濟歷史,還沒看過有國家只靠房地產業就強盛的,倒是看到很多炒房地產的國家,下場都很不好。
少子化可能讓老師失業,這幾年國家債務已經是一堆,還要負擔天文數字的退休金,未來可能會讓一些公務人員失業,沒錢政府就沒辦法養這麼多人,歐美國家已經經歷過了。這告訴你,過去沒發生,未來不見不會發生。
最好笑是版上有人一直謾罵空頭唱衰,其實房地產根本不會被唱衰,只有被炒家炒到比天高,銀行又借一堆,借到沒人接手,屆時房地產就直接衰了,很多國家已是借鏡。
像之前hlz大大等等,一直痛罵歐美炒房地產多十惡不赦,帶來金融風暴,滿口義正詞嚴 當他自己炒中國跟台灣房地產時,倒是用另一種標準,換個嘴臉,換痛罵警告房地產泡沫的人是唱衰,甚至連不相干的華人民族主義都搬出來用,意圖混淆視聽。假如未來華人國家經濟被搞衰了,就是這些炒房地產殺雞取卵搞衰的。
台灣這幾年不炒房地產,可把很多資源用在提昇產業技術,增加薪資等等,大家也比較不會好逸惡勞,天天無所事事在家等房地產增值,台灣可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可惜把珍貴有限資源拿來炒房地產,錯失良機。假如不亂炒房地產,房價持穩甚至慢慢成長,現在房子的成交量也不會縮的這麼厲害 (任何東西炒到多數人無法負擔沒人想追,就是高檔先量縮,接下來就是重挫),而一些仲介也不會沒有生意做。
西元 二手 新屋 經濟成長 二手+新屋
2006 45.0 17.4 5.44 62.4
2007 41.9 17.2 5.98 59.1
2008 37.9 15.4 0.73 53.3
2009 38.8 10.8 -1.93 48.8
2010 40.7 *9.1 10.88 49.8
2011 36.1 *9.3 4.1 45.4
2012 33.0 10.3 1.3 43.3
---------------------------------
為什麼買賣交易量不斷減少?
1、奢侈稅限制
2、人口紅利到頂
3、價格已高、再獲利空間有限
4、、、
---------------------------------
資料來源 內政部統計處
西元 繼承 贈與 共移轉房屋量(萬戶)
2006 3.3 2.9 6.2
2007 3.5 3.1 6.6
2008 3.6 3.2 6.8
2009 3.7 3.3 7.0
2010 3.9 3.6 7.5
2011 4.1 4.0 8.1
2012 4.3 4.7 9.0(全新屋才10.3戶,二手屋33萬戶)
2013 0.6 1.1 =? (至二月底,今年爆增)
-----------------------------------
到2013年底,繼承+贈與 移轉房屋量會有多少?
明年呢?
後年呢?
大後年呢?
人口加速老化,鐵定增加的更快。
戰後第一波嬰兒潮才剛到達62歲,人口老化開始加速,往後這幾年,繼承和贈與移轉的房子會更快速增加。
繼承、贈與的房子越來越多,得到的晚輩可以
1、自住 (不需要買了,減少需求量)
2、出售 (增加供給量,賣二手屋增)
3、出租 (增加供給量,房租難漲了)
4、先空置再說。
這都會增加供給,減少實資需求。
5、廢棄(現在鄉下不少)
———————————
人口紅利變負利,是過去台灣從沒有過的事。
日本1993年開始失去人口紅利,1991年房地產泡沫開始崩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