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意屋齡,但更在意價格啊。新房舊屋,價格差一大截。另外要壞了,都更機會反而更大,仁愛路那間921危樓都更成功,一般大樓想都更成功,難度超高。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想要都更成功,放把火把房子燒了就成功了。
papa12682 wrote:看了另一篇文章樓主和...(恕刪) 房子不像你說的那麼不耐,新房子動輒35%~40%的公設,房價又那麼高,很難買下手,只要地點好,老公寓一樓價值高多了,有的門前還可停車,土地持分又高,買老房子的不是傻瓜,重點是要看物件本身條件
papa12682 wrote:看了另一篇文章樓主和...(恕刪) 因為30~40年老房子 以後還有(都更)或(合建)的機會所以買了先住 等機會很多人認為都更法越修越難 門檻越高 其實有個觀念要去思考不管誰當了台北市長 都會想把台北市的市容整頓的更漂亮更國際化(這也是當務之急)所以就算都更門檻很高 這些為官者 就必須動腦筋去想辦法解決到時又是一推好康的利誘 讓那些不肯參加都更的住戶動搖所以為何地段好 交通便利 好學區 的地段之老公寓 還是很多人買而且價格還創新高 特別是 商三的土地
房價撐住不跌,原因很多,只希望房價跌下來的時候,人要撐得住,舉一個實例,我有個親戚在台北夫妻男的工作不穩定,女的待業在家,透過長輩幫忙買了台北一間頂樓近30年電梯華廈約20坪價約1,500萬,因之前換屋有賺到錢,食而之味,現又購入另一間55坪的房子3500萬,再次跟長輩借1千萬貸款2500萬,只能說越玩越大,只能祝福她,也希望房價跌下來時兩夫妻可以撐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