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劃區很令人感興趣,參考許多專家在網上的文章,看來看去,有個結論,建案太多,人太少,要實現每個重劃區完善的發展,好像不太可能,除了幾個重點重劃區在短期內已發展逐漸漸全.
捷運與高鐵的路線為了興建方便,往人口少的地方走,政府順勢創造重劃區,賣地求現.
現在北台灣有很多很多重劃區,奇岩重劃區,內湖,洲子洋重劃區,南港重劃區,淡海新市鎮,三重重陽,北大特區,林口重劃區,桃園...等等,還要加上台中重劃區,其中林口和淡海的推案量更是巨大,高密度住宅重劃區真的太多.
桃園航空城的夢,機會希望渺茫,航空政策開放比大陸慢,政府執行力與資金有限,香港,新加坡,東京,首爾,上海等早就已成型,盡力在搶奪航空市場.
桃園在賣二十年後的價格,二十年後有可能只是"空城",一切失敗.
最最主要的是,這些重劃區都是高密度住宅區,樓蓋很高,建案好多,沒有太多公園,各個重劃區沒有太多獨特文化的設計,每個重劃區主體都是Me Too產品.
區域都市更新比重劃區更為重要,但不是圖利建商,不是聽隨民粹,也不是樓蓋越高越好,而是政府強制區域重整,讓大環境轉變,利潤由居民與政府共享,總不能讓人都搬去住重劃區.
重劃區應該有更多的公園,信義區也不需要賣地再多一棟豪宅,而需要一個大型公園,重劃區需要多一些變化與別緻,多一點創意,可能是遊樂設施,可能是完全能源自主的環境,可以是運動場所,可以是賽車賽馬,可以是更豐富的校園,可以是低密度住宅區,可以是搖控汽車與飛機專業競技場,可以是大型老人安養院,有不同的目的,大台北才能吸引國際人士.
台灣少子化,人口越來越少,資產階級外移大陸,如果未來數年,沒有大陸人大量灌入台灣房地產或是多生個兩三百萬人口,這麼多重劃區讓整個房地產產業太危險了,投資客,自住客,銀行,信貸等,全會一起崩垮,最後拖累商業信貸,重劃區好像是政府在玩火,有極大的機會是政府帶頭製造的泡沫,想想,是有點可怕.
台北更缺的是濕地,空氣,綠地與創意空間.
同意嘛?
rx780512 wrote:
很簡單阿
因為都市...(恕刪)
我不喜歡建商,更不喜歡王家,依我在看,雙方都是黑社會.
這種都更根本是個錯誤.
都更是都市區域更新,要重蓋房子,重建道路環境,建設公園環境,將大環境還給人文,但不是越蓋越高,讓建商賺大錢,台北人口無法塞滿太多更新後的住宅超高大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