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請確認輸入標題

請確認本文章已經有超過15個字才能進行編輯。
...............
2012-11-28 23: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標題
大大說得沒錯 房子不會漲價 只會貶值 所以買房子還是要挑地段好的 房子折舊也沒差 只要土地繼續漲就好

amsner wrote:
引用原文:高房價,阻...(恕刪)


說是這樣說 但是我看到一樣是沒錢

現在的年輕人可不像以前那種貧苦時代拼死的儲蓄

而是反正我買不起房子 幹嘛不對自己好一點

在生活上的花費只有比以前更多

而您提到的這些觀點我想絕對沒錯

大部分的房地產一定是面臨這種情形的

問題在於大家想買的都是集中在某幾個區塊的房地產

要用大環境的因素來推小區塊的房市

似乎不是那麼容易
我想如果房價可以低一點,大家就比較敢消費
經濟就會比較好一點
其實房價太高,可以選擇不買房。

買房買到後來,不是跟建商仲介比氣長,
而是跟有相同要買房需求的人比誰願意多出個五萬、十萬。

多個幾十萬,也許是要多付一年的房貸,
但是卻省了好幾個月奔波看房子,
或是少了幾年等房價下跌的不確定感

至於買房子之後,緊衣縮食是一定的,
但是不是全台灣的人都緊衣縮食,
只有這兩、三年因為高房價買房子的人緊衣縮食,
五年前買房子的人,看到房價高漲,
買的比別人便宜幾百萬,
利率現在又低,正樂得輕鬆。
推~樓主道盡大多數人心聲

推到底
難得見到如此思想正確的發文 贊成

我常常跟身邊朋友分享

對一個經濟體來說 經濟好壞 GDP的成長只是一個因子而已

更重要的其實是經濟體內部的"分配模式"和"流通性"

我們常常聽到的貧富差距與分配模式就有相當程度的相依性

透過我常舉的一個例子 可以得知 貧富差距並非越小越好 而是有一個甜區範圍:

兩個總生產力一樣大的經濟體 規模都是年生產力一億 一千名國民

小國A是一個極端 每年都很平均的分配十億給一千名國民 也就是每個人都分配到大約一百萬

小國B是另一個極端 當中的九億都被前九名賺走了 剩下的國民每人約賺到十萬

於是法拉利 藍寶堅尼 阿斯頓馬丁 甚至蓮花 可能都對這兩個市場設置營業所興趣缺缺
(原因就不用再問了啦)

於是兩個經濟體的消費行為多樣性就受限

(小國B這樣失衡特別嚴重的經濟體 恐怕連豐田都要慎重考慮在這裡設置營業所)

再想想:

這兩個國家 獨資 具有特色 兼具頑強生命力的中型企業 恐怕都難萌芽?

大型企業在A國 恐怕只有政府有實力搞(純社會主義悲歌)

在B國恐怕更糟 政府和少數金字塔頂端的人一個鼻孔出氣踐踏剩下的人民(臺灣有此趨勢)

cw611 wrote:
其實房價太高,可以選擇不買房。

買房買到後來,不是跟建商仲介比氣長,
而是跟有相同要買房需求的人比誰願意多出個五萬、十萬。

多個幾十萬,也許是要多付一年的房貸,
但是卻省了好幾個月奔波看房子,
或是少了幾年等房價下跌的不確定感。

至於買房子之後,緊衣縮食是一定的,
但是不是全台灣的人都緊衣縮食,
只有這兩、三年因為高房價買房子的人緊衣縮食,
五年前買房子的人,看到房價高漲,
買的比別人便宜幾百萬,
利率現在又低,正樂得輕鬆。...(恕刪)


本日笑話精選!
都沒錢了,誰還跟你比多出5萬10萬~

cw611 wrote:
多個幾十萬,也許是要多付一年的房貸,
但是卻省了好幾個月奔波看房子,
或是少了幾年等房價下跌的不確定感。



基本上
對省吃節用有準備要買房的人來說
這點代價是花得起的
為了省點時間
要未來的廿年每個月多一些負擔?
算盤應該不是這樣打的
文章寫的真好,這才是有智慧的國民應該有的想法,不需要替吸血鬼們抬轎

房價越貴,商家成本也越高,然後老闆們為了創造他們"合理的利潤",犧牲的只有員工

員工領3/4萬陪老闆一起來玩炒房大富翁,炒的人多到影響老闆的時候,他只會想辦法縮減成本,尤其是人事成本! 所以炒房誰倒楣?


在台灣,有多少人想過買房子會折舊的? 我看都是想著付房貸等於存錢,以後轉手還可以賺一筆吧

貸款,就跟刷信用卡不就一樣,一樣都是欠錢,只是先享受物質而已,跟買車一樣的模式.

只是台灣買房觀念就是"肖貪",當作自己都是大明星還是甚麼歷史偉人,住過用舊還破地點還可以漲的哩...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