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中國的交通銀行董事長胡懷邦,他出來說:「因為香港調樓市政策的效果非常明顯 ,政策出台後香港樓價下跌20-30% 。」 ,還建議中國可以借鑒香港經驗 ,把房地產調控的行政手段適時化為市場手段 。
其實香港房地產下跌,房巿打壓政策只是房價下跌的催化劑,房價下跌主因還是因為靠借錢堆起來的房巿泡沫。但他們打壓有點晚,傷害會比較大。
香港算是老美QE 的另一位受害者,也中招了,玩完日本換中國、香港等等,炒房地產的國力紛紛大幅受損。
之前台灣很多人常拿香港當例子,現在可能要換例子。
炒作房地產對國家長遠發展相當不利,留下一堆壞帳,產業無法升級,年輕人被逼到無立錐之地,養不起小孩,出生率不斷下跌,不利影響是深遠的。
沙二少 wrote:
胡懷邦
........................
來源:胡懷邦訪新華社的新華訪談
胡懷邦認爲,最近香港特區政府的做法值得內地借鑒。“由於美國的量化寬鬆,一些熱錢到了香港,香港房地産前一個時期上漲了30%,據調查,當地居民買房的只有20%,近期香港政府推出了額外印花稅政策調控樓市:凡是買樓三年內轉賣的須徵收成交價20%的額外印花稅,非本地永久居民須再徵收15%的額外印花稅,合計要付35%的稅率,政策的效果非常明顯,政策出臺後香港的房價應聲下跌20%-30%。所以,我覺得內地也應該借鑒這一成功經驗,把房地産調控的行政手段適時轉化爲市場手段。
...........................
比一比台灣的手段
奢侈稅
外國人在台置產限制
有沒有像?
還有~~~
政策出臺後香港的房價應聲下跌20%-30%
前提是~~~
前一個時期上漲了30%
所以:
QE3-熱錢湧入-房地產上漲30%-額外印花稅出籠-房地產下跌20%-30%-約略回到近期起漲點
光看標題還真是嚇死人
唉,所謂高度不同,看事情深淺不同。難怪,你之前在另一討論中,老把高度想成跳樓高度。
你不用在那轉移焦點,扯東扯西,重點是下跌20-30%,何況香港空屋率約4.7% , 都跌成這樣,台灣是19.3%。空屋才是房地產最大殺手。這對你只有照抄新聞的高度,是很難看的出來
香港會大跌,不只有你附的新聞中那些理由,那些措施很多只是催化劑,剩下你自己去想想,反正你把自己形容的這麼厲害,接下來就看你表現,別讓大家失望。
豪哥大 wrote:
.............(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