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實踐的居住正義 因為不動產是最殘酷的階級工具

先講結論是,難以實踐居住正義
前提是 從大歷史來看,不動產是歷史最悠久 力量最強大階級工具
不動產一刀劃分了貧與富 資產與無產階級

人類從打獵進入到畜牧與農業生活
土地即成為階級劃分的工具
這樣的歷史已經走了五、六千年之久

再來到了封建社會 地主與農奴達到極致
工業化後雖然增加了技術、訓練的勞工為生產要素
但是都市化的因素使得土地仍然成為威力無比的資產工具

直到曇花一現的共產社會,試行幾十年而已 曾經打破這樣的狀況
但共產投向資本主義後接踵而來的全球化
造成的都市競爭,不動產仍是威力最強大且殘酷的階級工具
與遠古的差異為中產階級參與的機會大增

在現今人類仍智慮魯鈍下應無能打破揚棄這個鐵律
如果台灣人力資源仍然欠缺像新加坡一樣專業化與全盤西化的
提升中產階級技能而擴大中產階級參與的能力
實現居住正義仍屬遙遙無期
2012-07-25 19:37 發佈
同意您的說法。

畢竟房地產是一般大眾最大的資產和一筆投資, 如果你不會以不動產劃分階級, 那麼大家買到房子時, 就不會特別覺得我的事業到達一個可稱為成就的里程碑了。

pttw wrote:
先講結論是,難以實踐...(恕刪)



前面對後面錯..

產業特性決定你的生存空間 ..
中國高知識份子不見得比台灣人差..只是台灣早走資本主義很多年 ..
台灣人也不建得比美國人差..只是美國人一開始就是走資本主義..
市場的殘酷是當先進入者把規格寫好後 . 後來的也只能發落卻不能創新 ..

而且在規格化的現在 ..生產要素中的人是可以被取代的.不然老闆們為何都往低工資地方去..
試問在這個情況下.. 讀到博士有用嗎 ? 你也只是一個生產要素罷了..

以前的貴族..講究的是血緣與戰功..取決於皇帝的恩賜..
現在的階級..來自於錢..賺之於民的錢..
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好嗎..

大可不必 wrote:
前面對後面錯..

產業特性決定你的生存空間 ..
中國高知識份子不見得比台灣人差..只是台灣早走資本主義很多年 ..
台灣人也不建得比美國人差..只是美國人一開始就是走資本主義..
市場的殘酷是當先進入者把規格寫好後 . 後來的也只能發落卻不能創新 ..

而且在規格化的現在 ..生產要素中的人是可以被取代的.不然老闆們為何都往低工資地方去..
試問在這個情況下.. 讀到博士有用嗎 ? 你也只是一個生產要素罷了..

以前的貴族..講究的是血緣與戰功..取決於皇帝的恩賜..
現在的階級..來自於錢..賺之於民的錢..
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好嗎..



博士不是生產要素
訓練才是重點
這必須自我檢討
我曾經丟過杜拜的履歷 該職缺由一個新加坡人獲得
我覺得現在台灣人腦筋好 但是訓練不足 國際化不夠
在歐洲,曾因為飯店的內將能流利的英語溝通而訝異不已

一位美國的教授演講的食宿花費、研究案的支持絕不至使博士變成生產要素

本文立論是
目前的房價,使得貧富差距更嚴重
M型另一頭必須回到50~60年代以教育訓練為重思考
深化中產階級的能力 強化中間的力量
差別是50~60年代是學校教育已足
現在必須是全球競爭訓練
捏LP自殺(台語)

是最後也是惟一的結局
人力也是生產要素之一

而人是有腳可以走路的

人離開農村進入都市

造成都市漲價農村跌價

人離開小都市進入大都市

造成小都市跌價大都市漲價

從古至今都一樣沒變過...

以年的員外不是也是大地主...

美國的川普也是搞房產起來的......


但是請注意, 靠自己努力的通常累積財富後年級也有了...

繼承土地房產敗光光的也不在少數....

老爸老媽沒留財產就自己努力...
覺得台灣老闆黑心就努力去國外找工作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