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解決房價高到達公平的政策 累進奢侈稅制度法 => 七年級and 年輕人買房子

房屋及土地稅累進奢侈稅制度法
前言: 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全體人類之生活~
小弟沒指精華區或者一般城市周邊地區,因為是連動的,
市區的房價升太多也會影響週邊地區的房價,只是上升的%數不同,
而且週邊地區的房價薪資比,也不合理,生活機能都不好了,
還是讓相對住在那邊的人(較低所得)買不起.
只能從台灣的遊戲規則改變,讓需求降低,抑制投資炒作.
才能回到絕大多數人努力就能買的起房子的狀況
執行面的問題請問政府,請勿問我~我能說的不多~
1. 法律不溯及既往,意思是不太會影響前人,但是等他們死掉後~才真正的可以防止大地主的產生~
2. 這個法律實施後,損失最大的就是炒作的人~ 整個炒作行情被打掛.
跟建商沒什麼關係~新房子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因此建商不會倒.
整個房屋的成本在七百萬,一樣還是會賣八九百萬~畢竟賠錢生意沒人做,但是你的房子是中古屋,
而且材料與生活機能就很明顯不好的~ 還是需要便宜賣給我們年輕人..

行政院主計處調查,今年月收入不到三萬元的受僱者有三五九.七萬人,占總受僱者約四成五,其中更有一○三.八萬人月收入不到兩萬元,已經連續兩年突破百萬人,窮忙族愈來愈多

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30歲以下的受僱員有62.9%的人月薪不到3萬,是標準的「窮忙族」,且20至24歲平均月薪僅2萬2000元,成為名副其實的「22K」。



小弟為7年級生,
是某間公司的RD,約7X.
大家都知道我們七年級生的成長是在台灣成長時期.
出社會後,小弟對於工作真的很滿意,

每天在冷氣房裡吹冷氣,動動腦袋,幫公司解決問題.
到目前為止薪水是花不完的狀況(公司福利太好,包吃包住),
但是某天得到要買房子的需求...

收集資料及分析需求之後,認為全世界對這個我們七年級這個世代不是很公平.
1. 全世界都在抑制利息資金膨脹,控制資金氾濫的情況.
=>人工資無法成長,幾乎什麼東西都停滯,油價只是反應它越來越少越來越稀有的價值.
=>我們社會新鮮人無法以平均工資上漲贏過前幾個世代的人.但這對全世界都是好的,努力工作會獲得相對穩定價值的報酬.

2.前幾個世代的人,用錢滾錢,及高利率環境存到的資源遠勝於我們這些菜鳥.
EX.我爸的朋友用買房子收租,再買房再收租的方式,滾出六間透天房,現金兩千多萬.
EX.認識的水電材料行也是這種方式,滾出兩億多的資產,光是女兒的嫁妝就是兩間中港路旁的透天房.

而反觀我們,目前低利率,我們的錢也無法像以前這樣穩定成長,
只能靠投資,才有機會快速追上這些前輩,但是大家都知道,
投資是有風險的,因為你賺的錢可能是從別人身上獲得的,
相對的別人也可能從你身上賺到錢,除非只做純益的收入.
要買房子,又搶不贏那些買房子囤積的前輩.

Solution:

1.政府應該把房子視為民生用品,你有錢要囤積可以,但是要限制,如
=> 一個家庭擁有第三間房子以上者,加重課稅10倍公告地價(或採累進制度).
=> 或者家庭擁有五百坪建坪以上者,用累進制度課稅.
=> 如果用公司或者其他法人 團體購買者,(尚未想到..反正也是給他們一個額度,之後加重課稅)
=> 禁止財團囤積地,違者加重100倍課稅.

用累進制度的方式,不會轉嫁給租房子的人,因為還是有人多家庭有第二間房子在租人,
他們的房子可以比那種五六間房子租人的人,相對有便宜的成本,
這些人只用第二間房子租人的人,會更有競爭優勢.
也不會干擾到租屋市場,因為台灣空屋率還是高的,意思是說很多房子都租不出去,
只是房東囤積著.

我相信政府用這方法房價會回到公平的價格,那些囤積房子的人退場,政府也可以從有錢人身上收到稅.
讓我們這些有需要成家的人找到理想中的房子.

好處:
1. 政府增加稅收.
2. 年輕人買房成家,增產報國.
3. 讓很多房子的人轉換投資標的,可活絡其他市場.
4. 不影響租屋市場.

請大家多多指教.

===================================================================================
7/18

2. 有人鼓勵我應該認真工作賺錢,十年後可以買房,
=> 謝謝,依照我的計畫表,也是差不多10~ 15年我可以自己買房子.
=> 另外我還滿會投資的,2008年金融海嘯 單年度買股票不放空,整年度賺了10幾%.
=> 目前存股票領股息,再買股票,用複利滾錢中.
=> 存股票用累進制度? 股票跟房子你還是混為一談了,你還是壓根子想拿房子來做投資商品.
=> 你拿股票做投資商品,不會影響到台灣的成家率,
一堆有閒錢的人拿房子當投資商品就會造成我現在的籌碼沒前輩們多,連我都贏不了,
何況是一般的七年級生,所以必須接受物競天擇,淘汰掉一堆沒有競爭力的年輕人嗎?

3.共產思想?? 我個人是否認的...
=>我只是說有第三間的房子才加重課稅, 有錢人還是可以不鳥我繼續買阿,我也沒要搶他們的什麼..
喜歡買就繼續買,只是因為你的能力到那邊了,用累進制度讓社會更好,不為過吧?

4. 有人問我有沒有當兵?
=>沒耶,研發役.

5.為什麼我在這邊發聲,而不去街頭抗議,原因有二.
a.我懂一個概念需要有平台讓大家知道,越多人知道這就是改變的力量.
b.一個RD這麼閒,還去搞街頭,那台灣的外銷競爭力誰來顧?

7.嗯... 謝謝各位,真的. 一個歌手全民都知道,他就有知名度,一個概念大家都知道,他就有力量.

針對幾個大大的回話在第九頁中.

另外在這邊也要說出這個理想模型的出發點.

1. 台灣的房價所得比,比世界各國誇張,已經表示不合理了,憑什麼我們能這麼高?
2. 台灣女生都不希望跟家長住..
3. 出社會後了解供給與需求,需求減少,甚至大家不把房屋當作投資商品,就可以讓房價回到公平的狀況.

因此 才有這個政策的想法~ 謝謝大家的留言,我的目的已經達到,未來有人尋找房價的資料的時候.
看到這篇點進來看,就可以散布這個想法,使他成為一種力量.
最好還是有周刊 雜誌願意作房屋及土地稅累進奢侈稅制度法專題報導.或者有研究生來做論文
這樣散佈的更快~ 使得至少跟美國相同的薪資比的房價會到來.

==================================================================================
另外有人問我買六棟房子為什麼太超過了?
在2020年的已登記建物存量可能為928萬棟,先不管這個資料的真實性,
假設在現在台灣有1000萬棟房屋,你一個人買了六棟,
台灣兩千多萬人,如果有一千萬人想買房,
就至少有六千萬棟的需求,這樣子房屋永遠回不到公平價格,

如果這些買六棟房子的人退場,甚至賣出自己手上的房子,
因為房屋累進制度的關係,一個人買一棟,
一千萬人的需求也只要一千萬棟房子,剛好差不多供需平衡.
這只是概念上的算法~ 也是這個房子不能囤積的出發點之一.

簡單的說~ 除了短線操作的人出場以外,把房子當作投資商品的人也要出場,
房價薪資比就會跟國外一樣公平了.

謝謝大家指教,我有很大一部分希望台灣會更好.

供給與需求,房價薪資比,自由經濟,都能兼顧的狀況底下發展的政策.
=============================================================================
7/20
這個房屋累進稅制有影響的會事有太多房子的人.也就是我說的囤積房子的人
其中包含有兩種人
1.把房屋當作投資商品製造長期現金流的人.也就是大大還有很多人認為無辜的人
2.有大批房屋的炒客.也就是大家了解的罪魁禍首.

其實他們是一樣的...

不過我需要先更正一件事情~ 土地不是往周邊開發就好了. 台灣土地有限.
我們的糧食已經無法自給自足(歷史與比例請自行google.我再解釋下去太長)
必須分配好每一塊土地資源.

我說的六間房.兩千多萬現金的叔叔大概幾歲? 55左右~ 以他的房租收入,
每幾年就可再買一間房..我知道他也打算繼續這麼做.我說到這邊~ 大大你了解問題點了嗎?

讓1還有2這些人繼續擴張下去,只會影響年輕人成家狀況而已.
年輕人買不起房..繼續跟1租房子..然後1繼續買房子~
這就是為什麼以前的大地主會被批鬥了~ 資源都掌握在他們手上~而且越來越多!

這個情況發展下去~ 社會只會更亂~ 也許再一次三七五減租,住者有其房,也許是青年革命~ 不知道..
讓這個抑制的概念發芽~ 這對很多房產的人也都好~ 真的!
房子我自己存的到~

===========================================================================
7/24新增

1. 為什麼我沒說我要買在哪? 因為我的標題很清楚~ 我只是七年級的一員.
我沒辦法設定七年級一定要買在哪~ 這是自由意志~

2. 週邊地區,的房價比也是過高,既然大家拿濫的房價出來說,
那也只能收入只有36萬的七年級生(月薪兩萬多),他們能夠成家的價錢,
你們會發現這有多可笑,一棟中古房,450萬~他們還是需要不吃不喝12.5年.

3. 我的工作與收入,我認為我已經很滿足,研發類型的工作,薪資在社會結構中也不錯,
如果公司每個研發人員都拿五百萬~公司一萬多個人~ 公司在世界裡面還有競爭力嗎?
都比歐洲國家貴了.

4. 多少房屋叫做囤積? 這問題在第一頁是能找到的..
台灣假如有一千萬棟房屋,家庭數700萬,每個家庭買兩棟,應該就需求過大了~
每個家庭買四棟~台灣大概沒有什麼農耕面積了,買六棟~ 買七棟~ 買十棟
我想3萬6千平方公里的平地應該會不夠蓋,(全球146名,超小的)說不定需要蓋到海上去~
大概就是這樣吧~懂了嗎?

5. 因此~需要讓這些想要囤積房子的人退場~讓房子處於非常多的狀態~
價錢就會在離房屋公告地價與建築成本不遠的地方~ 而不是屋主想賺多少,這種私慾的價錢~

房價薪資比也就能合理化.
============================================================================
引用linpredator 2012-07-20 09:59 #116
引用照你這麼講我隨便舉幾個例
不是在中南部
都是在新北市捷運站附近

A 65歲 十五間房收租 手上現金4000多萬
B 55歲 二十間房收租 手上現金8000多萬
C 62歲 十間房收租 手上現金 2000多萬
D 59歲 十一間房收租 手上現金2000多萬
E 53歲 三十間房跟店面收租 手上現金1億

上面講的還沒算沒蓋房的土地進去 只算房子而已(要算土地的話 以建地市價算的話 再加個億)
上面講的每間房都是800萬1000萬以上的市價
上面講的現金都是活儲定存的閒置資金 不用做生意投資周轉或借朋友應急

隨便舉五個就好
這五個人我都認識而且很熟(不然怎麼會知道這麼清楚)

=============================================================================
大家了解問題所在了嗎? 這些投資或者有一部分炒作房地產行為的人,簡單的說就像財團囤積土地,
他們在囤積房子~ 房租的收入好像沒有一定會被課到稅收,這是另一項問題.

既然兩位大大都說到我混飯吃的Debug了,
那我就在分析給兩位大大聽~

你們所提的solution是從外部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問你們如果我們台灣收入跟新加坡一樣了,
問題解決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也許我們七年級因為GDP大躍進,
又賺錢滿滿的,可是台灣GDP不可能無限成長~
也不可能超越美國~

因此要靠外部力量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
20年後的年輕人一樣會因為像我這種靠腦袋生活的人吃很多虧.

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從我們台灣內部把遊戲規則定好,
這也不是齊頭式平等,有錢也可以買六間房(也許我以後就有),
但是因為這個遊戲規則,大家就會有所節制了,

如果囤積很多房子的人節制了,這個社會就會有機會像國外一樣,
年輕人不吃不喝 5 ~ 8年可以買房,而不是像現在 10~ 20年.

假如我有一天夠屌~買了台灣70%以上的土地跟房子~
我說房價多少就多少~ 你建商還要跟我買土地~
我說房子不賣就不賣~我一直囤積著,管你需不需要成家.
要不然你就去住在偏遠地區.
你認為我不具有 1長期持有 and 2短期炒作兩種人的特性嗎?
如果今天我是複合的我,意思是有一百萬個我~
大家就可以原諒我的行為了?


到今天我還是聽說中山大學出來外面,看的到的都屬於某個家族的(我個人沒求證)~
房子土地是屬於台灣人民的共同資源~
自由經濟應該有所限度~
否則只會影響到民生需求~
不要囤積生活資源好嗎?
=============================================================================

7/19

大家想一下實施房屋稅累進制度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就好~
是不是能減緩大家搶房子的狀況,需求少了,房價自然就會回到公平的價錢~
這時候才是真正的各憑本事的時代~

正解,沒錯..就是不要囤積房子,財團囤積地,大家已經公認覺得是不行的.
那為什麼可以囤積房子呢?

囤積房子影響青年成家又不太會被課到房租的所得稅收.

我的目的達到了,也有大大說出真正的用意,不可以囤積 房 或者 地 產.
會影響到民生,尤其是青年成家這部分. 功成身退囉~


=============================================================================
7/25
值行面上的做法
就像美國的做法一樣~ 一方面支持台灣的民主~ 另一方面又反對台灣獨立!
可以執行累進制~但是只有趕走炒家的執行~ 一方面維持帝寶的價值~
另一方面又讓兩三萬塊的年輕人買得起房 真的可以辦的到~
這些執行面上的東西只要思考都能辦到~ 這是我除了解bug之外,
產品需要cost down,但是又要好的效能,所必備的思考~ 我們稱之為 trade off

7/27

100年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受雇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
月薪收入 百分比
2萬元以下 10.96%
2萬~29999元 31.87%
3萬~39999元 26.93%
4萬以上 30.23%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可以的話還是由我做結論吧~

這個社會其實讓70%受薪族如果有需求的話~無法獨立買房~(不管老的還是小的~)
這點是事實~

加上女生又不肯跟父母住的社會現象~ 讓青年成家越來越困難~

買了房~幾乎就是要繳自己的薪水的房貸~

更別說要生小孩子了~

如果大家不再重視這塊~ 後悔的還是居住在這土地上的人~

而這個政策就是能達到把囤積的房屋釋出~ 然後減少已經不需要成家的人之買房需求~
房價回到公告地價 與建築成本的附近~
使得達到社會公平,讓青年真的能安心成家~ 而不是成家後一堆大便~

PS.. 趕走炒家還有維持帝寶價值的方法是有的~ 動點腦就想到了..

謝謝大家的討論~


2013/08/30 補充
奢侈稅研究報告:房價少漲一成

2013-08-20 01:24
工商時報
【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奢侈稅研究報告出爐!學者表示,若無奢侈稅,房價將比現在至少上漲一成,建議對多房族加課買方稅,並參考國際作法,把奢侈稅持有期間,延長至四年。

 奢侈稅研究報告計劃主持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黃耀輝表示,奢侈稅實施兩年來,房市價穩量縮,投資需求下降,但自住需求上升,平均房價所得比下滑,對於整體營建房市服務業無負面影響,若無奢侈稅政策,房價至少將上漲一成,年輕人更買不起房子。

 黃耀輝指出,近期台灣房價上漲主要是資金行情,遺贈稅調降、金融海嘯過後各國為救經濟祭出寬鬆貨幣及低利政策,大量資金進入炒房,光靠奢侈稅無法讓房價合理化,但仍發揮「小兵立大功」,有抑制房價上漲功能。

 奢侈稅報告指出,台灣擁有3棟房屋以上民眾,高達66.2萬人,占全體有房者的9%,顯示國內囤屋囤地相當嚴重,這些人短進短出、賣出房地獲取暴利,要繳的稅很低,卻造成房價波動,讓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應該檢討。

引用: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11050106/122013082000096.html

財政部提出「奢侈稅」報告 不退場

【網路地產王/綜合報導】財政部委託中華財政學會提出奢侈稅報告,報告主持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教授黃耀輝說,奢侈稅實施兩年多以來,房市「量縮價穩」,達到量能課稅效果,短進短出的投機炒作減少,也不影響自住者需求;但低利率、貨幣寬鬆政策、遺贈稅率降低,才是使房市仍炒作的主要因素。

報告指出,奢侈稅實施後,台北市房價已趨平穩;新北市、桃園縣、台中市、高雄市房價仍漲;台南市則無明顯變動。

不過,全國都市土地一年內交易比重由18%下降至10%;三年內交易比重,則由實施前的9%增加為11%,顯示投資人將不動產持有期間延長為兩年以上,以規避奢侈稅。

黃耀輝說,奢侈稅抑制房市飆漲歪風,不再發生民國九十九年「一日三市」情形;但當前房市「囤屋囤地、短進短出」仍嚴重,他建議奢侈稅不能退場,還要延長課稅年限至三或四年。他表示,台灣持有三屋以上者約六十六萬兩千多人,這些人若繼續買房,恐怕不是為了自住需求,未來應對「一戶多屋者」擴大課徵買方奢侈稅。

黃耀輝說,帝寶豪宅一戶動輒數億元,一年房屋稅和地價稅僅約十六萬元,未來應提高非自住者不動產稅負;部分囤房囤地者轉向非都市地區土地、農用地、工業用地炒作,這是「漏網之魚」,未來也建議修法遏阻。
網路地產王 (2013-08-29 09:20)

引用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829/10527910.html

引用http://house.cnyes.com/News/tw_housenews/Content/20141001200109018411910.htm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4/10/01 星期三 20:01

北市囤房稅 3戶以上非自住稅率調高至3.6%


因應囤房稅,北市府修正「台北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訂出房屋稅的差別稅率,今天(一號)北市議會已經一讀通過,稅捐處長黃素津說,台北市的囤房稅差別稅率,只要持有超過三戶住宅,第四戶非自用住宅在台北市,房屋稅將提高為2.4%,甚至第三戶非自用住宅稅率更提高到3.6%,估計八萬多戶將被課囤房稅,一年市庫增加十億稅收。(林麗玉報導)

立法院已經三讀通過「囤房稅」,非自用住宅房屋稅將調高到1.5%到3.6%,並授權地方政府訂定差別稅率,台北市政府最近也提案修正「台北市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訂出差別稅率,一號北市議會一讀通過,稅捐稽徵處長黃素津說,台北市的囤房稅差別稅率,非自用住宅在台北市,房屋稅將提高為2.4%,另外第三戶以上非自用住宅,房屋稅率將提高到3.6%,一年市庫將增加十億元以上的房屋稅收。

處長黃素津說,台北市持有非自用住宅兩戶以內的有九千多人,持有四萬一千多戶,持有三戶以上有兩千多人,兩萬兩千多戶,而這個自治條例修正案,這個會期可望三讀通過,明年五月的房屋稅開徵。至於非自用住宅的診所、律師等自由職業使用房屋並沒有調整,房屋稅率維持在3%,有議員質疑反而比非自住房屋稅最高徵收稅率3.6%還低,應該評估將營業用房屋稅提高為3.6%,要求北市府一年內檢討。

救地方財政 房屋稅將三級跳

2015-07-27 00:32:29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珍/台北報導
引用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1081122-%E6%95%91%E5%9C%B0%E6%96%B9%E8%B2%A1%E6%94%BF-%E6%88%BF%E5%B1%8B%E7%A8%85%E5%B0%87%E4%B8%89%E7%B4%9A%E8%B7%B3


財部新規定 房屋標準單價將提高至市場造價40%至50% 2019年前達標 契稅、印花稅同步看漲

促地方自救財政,財政部發函要求地方政府,未來連續兩次進行房屋課稅現值評定作業時,應將用於計算房屋價值的標準單價提高至市場造價的40%至50%,全台縣市至遲應在2019年前全數達標。

這項調升地方房屋稅基的指令,將做為中央撥付地方統籌款與補助款的重要指標,未達標者將遭減發。

中央下達調高房稅令後,全台擁房族的養房成本也將節節上升。特別是新建、增建與改建房屋,相較於舊屋,未來所要負擔的房屋稅將會是數倍之多。房屋標準單價同時牽動契稅與印花稅,新屋買賣相關稅負亦會連帶上漲。

財政部指定,縣市政府應在未來兩次評定房屋現值時,將房屋「標準單價」合理拉升至約當市場造價的40%到50%。據指出,房屋現值嚴重落後市價,偏低的標準單價為主因。目前房屋評定現值約僅是市價七分之一。

房屋評定現值每三年調整一次,依據財政部要求,今年底需重行評定房屋現值的縣市有:桃園市、宜蘭縣、花蓮縣與澎湖縣。桃園與宜蘭已完成評定,兩縣市除調高縣內部分路段的路段率外,標準單價亦分別較上期調整(即2012年)時上升60%及20%。

其中,未償債務已破表的宜蘭縣,2012年已自主調整過標準單價,當年調幅約為一倍;桃園市則是中央下達指令後,首次調整縣內房屋標準單價,距離上次調整約已30年。

依據宜蘭與桃園市評估,調升房屋標準單價後,兩縣市合計約逾3萬戶房屋稅負會上升。以桃園市為例,一年可增加的房屋稅收約2億元。

分享

擴及老屋 縣市自行決定

財政部要求地方政府調高房屋標準單價,擁房族的房屋稅將因此提高。財政部表示,適用對象不限新、增建房屋,縣市可自定增稅範圍應否擴及老屋。

台北市去年7月1日起調高新建房屋的構造標準單價,較調整前單價調幅達一至三倍,平均漲幅1.6倍,今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已全面適用,新建豪宅、大面積房屋受增稅影響最大。不過,台北市調高房屋標準單價的範圍,不包括去年7月以前已經取得使用執照的舊屋。

經由台北市建議,財政部去年底已解禁標準單價不適用舊屋的禁令,台北市表示將在2017年依法調整房屋評定現值時,考慮擴大房屋標準單價的適用範圍;但在此之前,各縣市調整房屋標準單價的增稅對象均只限新屋。

台北市稅捐處舉例,以大安區永康街九層樓、面積48坪、總價6,338萬元房屋為例,調整前一年應繳的房屋稅為8,794元,採用調整後的新單價計算,房屋標準單價每平方公尺從4,330元調高至11,900元,應納房屋稅稅額上升至24,095元,增幅近三倍。




政府太優秀了, 終於要實施這個公平的制度- 台灣持有三屋以上者約六十六萬兩千多人,這些人若繼續買房,恐怕不是為了自住需求,未來應對「一戶多屋者」擴大課徵買方奢侈稅
2012-07-17 21:20 發佈

messahsino wrote:
=> 一個家庭擁有第三間房子以上者,加重課稅10倍公告地價(或採累進制度).
=> 或者家庭擁有五百坪建坪以上者,用累進制度課稅....(恕刪)


反對
擁有三間房子,並不代表他有在哄抬
那有兩間房子,其中一間用來轉手炒做
或者,乾脆租房,買房來炒做呢?

房價會高漲,並不是那些擁有幾間房子的人的錯
房是那些買進以後想轉手賺差價的人的問題

對短期持有者重課"房地產交易所得稅"馬上就可以達到抑制炒作的效果


只要禁建商 保險公司買地屯地 就解決1/3

禁賣預售屋 , 建商房屋沒賣完 100% 不準再蓋 .
避免空屋過多 . 房仲由國家考試 考過才能賣房屋 , 降低買賣問題.

最後 第2間房貸利率拉高
禁止寬限期 . 央行去查銀行放款在房地產的錢壓低到很低

最後實價課稅 .
反對
擁有三間房子,並不代表他有在哄抬
那有兩間房子,其中一間用來轉手炒做
或者,乾脆租房,買房來炒做呢?

===============================================

目前政府已經有處理短線操作的,
我的目的是要讓 喜歡囤積房子的人也退出買房市場,
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來給這些人拿來做投資的

投資的標的,會影響到年輕人的成家狀況,
為了台灣的競爭力,應該禁止投資房市.
這是一個概念
只要禁建商 保險公司買地屯地 就解決1/3

禁賣預售屋 , 建商房屋沒賣完 100% 不準再蓋 .
避免空屋過多 . 房仲由國家考試 考過才能賣房屋 , 降低買賣問題.

最後 第2間房貸利率拉高
禁止寬限期 . 央行去查銀行放款在房地產的錢壓低到很低

最後實價課稅 .

=====================================================

您說的很好,

只是您的論點還有兩個問題沒解決,
1. 年輕人如何跟有錢的前輩競爭喜歡的房子? (我們一點優勢也沒有)
2. 實價課稅如何防止房東把價差轉嫁給房客? (反正全台灣都是實價,你租房子的人也找不到不會轉嫁給你的)
個人建議....簡單又明瞭的辦法...

實價課稅後 ... 3年內房屋交易有賺的差價課90%的稅率
EX: 3年前買1000萬3年後賣2000萬(課稅1000萬X0.9=900萬)實際只能賺100萬
然後3年之後交易的稅再以每減1%下調
EX: 買了30年後想賣2000萬(課稅1000萬X(0.9-0.27)=630萬)
如果交易時比當初買進的低時
EX:買進時1000萬,賣出800萬(不課稅)
後來買800萬的立即轉手賣1200萬時(課稅400萬X0.9=360萬)...炒作利潤只有5%

房子不是用來炒作的...要炒作請去炒非民生類的如股票...


messahsino wrote:
反對擁有三間房子,並...(恕刪)


有多間房不代表囤積更不一定會有拉抬價格的動作

也許他有商業用途
也許他純粹是度假休閒...
甚至養小三
等等的

純粹打房,只要讓房地產交易獲利率低於房貸利率就能達成了
你不用擔心房價,上一波已有很多人靠炒房地產發財,但遇到不景氣,紛紛被法拍淪為負資產。房地產很難變現,一但看跌,多殺多,跌起來很兇悍。
這種空屋率加這種內外都差的景氣,會讓台灣房價有的跌。你就好好賺錢,低檔再去買就好,不用羡慕別人,靜觀其變。
messahsino wrote:
小弟為7年級生,
是...(恕刪)
靜觀其變+1

空軍等的是骨牌效應,多軍是在防止骨牌效應,交戰許久,多軍已經連霸多年
接下來鹿死誰手繼續看下去

lioujw wrote:
個人建議....簡單...(恕刪)


您好,
感覺大家怕的是炒作房價這部份,

讓有錢人買很多房子的時候壓力比較大,
甚至不會買很多房子來養小三..

讓這些人退場,房價就失去一定力量的支撐,
回歸到民生需求.

  • 4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