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40年房貸與人口紅利問題

台灣在2014-2015年將會有人口統計上的死亡交叉
也就是死亡率會超過生育率
老年人口越來越多
一般會用這類數據統計何時人口紅利將終止下來
之後則是少數支付多數退休金的世代

美國現在有49個州政府面臨退休金給付不足額的問題
本來應該拿去付退休金的勞退資金被拿去補財政缺口或者拿去打消銀行呆帳
其中銀行有許多是由於二胎房貸所引發的呆帳

這時候可以看出一個問題

銀行與政府採用高風險做法把資金用完還不出來
開始吧腦筋動到納稅人以及勞退基金身上
等於是先跟未來借錢還眼前的債務

而那些按時繳稅以及提撥一部份薪資到退休基金帳戶的民眾就很可憐了
他們也沒參與到這場金融遊戲投機大戲
沒拿到多少利潤卻被迫得拿出未來的退休福利來讓政府與財團賭一把

這時候還會覺得有40年房貸不關自己的事情嗎?
這時候還會覺得這種貸款方式只是一種選項嗎?

當初二胎房貸也有人說這只是一種選項不見的每個人都要投進去玩一把
可是這些人不知道就算自己沒有下場去玩
背後的市場機制仍然把不玩的人一起拖了進去

老實說看到這種貸款選項背後的意義在於
1.市場不夠熱
2.房仲需要成交量
3.賣方不願降價
4.把餅做大讓一般人能向未來預支財務槓桿來玩
5.哄騙月光族成為買單者

而中華民國財政部長甚至支持官股行庫一起推行這類貸款

只能說...這個泡沫要準備吹起來了

想投機的快去搭順風車

不想玩這場遊戲以及不想自己退休金與福利被賠掉的可以考慮辦理科技移民
2012-03-27 15:21 發佈
你的看法跟我完全相同

我也有打算辦移民的準備(本人為電子業)

我的下屬每個都是碩士畢業生,薪水拿約四萬多十四個月外加幾個月獎金.

但是 這樣的薪水一輩子在台北市新北市還是買不起房.

當年輕人沒有了希望跟未來 你要奢望他能多努力工作??

沒錯 是要理財 但是 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理財做到每年10%年利率.

甚至這幾年有理財的不賠錢就不錯.

沒有人口紅利,就是預支未來.

當政府已經在預支我們下一代的錢的時候

代表國家希望已經越來越小了.

請大家看看鄰近的香港,房價已經不是中產階級可以買的起的了.

雖然他們薪水高,但是高物價也是壓的白領藍領喘不過氣來.

政府沒有有力的方法來遏止這種高房價高物價.

小老百姓有能力的也只能自己找尋出路了.
我的看法是目前是6,7年級的購屋潮中,而那時台灣人口增長最多..
至於交叉線的效應我則認為應該屬於未來(可能20年吧)才會慢慢出現
唉,
一個家就要被敗光的時候,
該請誰來教訓那些"揮霍無度的孩子們"?
以未來10年自住首購的主力消費群人口
也就是現在的15歲到24歲這一世代的人口數約320萬人
以目前自住首購的主力消費群人口
也就是30~39歲這一世代的人口數約390萬人
兩者相比就少了70萬人
3-5年後的人口結構以及低出生率的效應就會明顯反映造成房價大跌了
若以0-10歲的人口數約200萬人來看
跟現在30~39歲這世代相比更是足足少了190萬人
也就是十幾年後房子需求更是大減
房價更是不值錢
40年後全台灣少了1千多萬人
那時房價應該非常非常便宜吧
若到時還在還現在天價買的40年房貸
不就捶心肝嗎
到時候就可以看到 建商跟房仲 在推銷

人生的第2房

休閒宅................

要你花錢買房子 ,哪裡會怕找不到騙你的理由呢????
人生的第二間房就沒有自住首購這樣的動力追高價了
一堆空屋沒人住
要便宜賣我還有那麼多空屋可以選
所以房價未來只會跟著人口數遞減
是只跌不漲的
人口紅利結束影響房地產的主要問題不僅是人口總數遞減的長遠效應,

而是逐年惡化的人口老年化結構效應會產生;

投資資金撤離,遺產繼承變賣,老人社會負擔加劇,消費力驟降,總生產力降低...

以上等等很多因素會造成房地產價格下跌,尤其是當人口紅利轉為人口負債的紅利末期

炒作資金會在人口紅利鼎盛的最後階段抬高資產價格,當人口接近開始進入負債期之後

獲利撤離
最新的情形可參考

"2012台灣房地產3月數據最新狀況"
http://www.wretch.cc/blog/joejoejoe/16348470

要瞭解"錯誤的決策導致更大的災難".
也可以找影片看看 "資本主義 一個愛情故事"

資本愛情故事

當然, 有些人會說
"其他國家的情形未必(/怎能)適用我們?"
我們有著偉大的政府和偉大的人民,
一定可以創造奇蹟式的反例.

遇到這樣的我會非常稱讚他,
而且如果他真有錢,
我會鼓勵他多買房, 多多貢獻,
不要買輸窮人家!
有提到重點
重點是報酬率和機會成本的觀念
當我有錢我會尋找當下對我報酬率高的商品
另外真正會投資的人,不可能不會在意流動性
否則大家投資股市怎麼會去看量價結構呢

另外就是邊際報酬率遞減的觀念
當同一物件第一次被交易可能報酬率10%,但是第二個人就很難在賺取10%的報酬率
因為當他要賺取一樣的錢,報酬率會低於10%

例如我1千萬的房子專了100萬,所以是10%
但是接手的人因為成本變高所以假設他賣掉也賺一百萬,代表報酬率是低於10%的,也就是如果他要賺10%
他必須要開得更高並且賣掉,所以除非這中間有人願意虧錢,否則報酬率會越變越低
最後低到沒人想投資,到後來這根本就是在抓白老鼠的遊戲

但是報酬率高低本來就是市場機制,不過共需問題真的就無力回天了,這是結構問題
所以報酬率越來越低,加上共需失衡,下修就會很可怕..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