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是個品牌,品牌當然會比較貴,買(付)不起的人只能選擇次品牌了.
因為工作關係,內人帶兩個小孩和我從南部北上租屋北縣(新北市)在台北市工作,兩年多,老大上幼稚園,今年要上小學了,戶籍也只能寄北市姨親處.
現在每日搭捷運(感謝友善讓座的大台北朋友)或機車載老大(以繩帶和我相繫著)上學,下課則由內人推嬰兒車帶著老二搭捷運接回,多雨的台北及天冷時,也只能盡量幫孩子加衣服避風寒.
每日這樣的接送不止讓內人辛苦,也對兩個3,5歲小孩來說實在太累了,老大必須很早起,幼稚園就必須通學11公里,三歲的老二則每日午睡中會被抱起來一起去接哥哥放學.
很想在新北購屋,省去內子和小孩的舟車之苦.但是兩年多來只能望著越攀越高的房價,放棄這樣的打算.
考慮退而求其次,若於台北市租屋,尋訪該學區合適居住的房租則需約兩萬元,更不用談車位租金了.
國宅租屋須排號等待,而且也只能短租幾年,合宜住宅就算爭取到購買資格,1坪也要19萬以上.
以我個人薪資要讓全家4口生活溫飽及小孩就學,極盡省吃節用頂多每個月存1萬.1坪19萬的房價也是無法負擔.
其實我已經算是很幸運了,至少可以讓全家溫飽,只是考慮小孩越來越大,支出也將越來越多.
內人可能還要帶老二1~2年,不敢樂觀期望她兩年後能否回到職場.即使回到職場也不敢奢望會大幅改善家中經濟,她的收入可能用來支付孩子的安親班費用.
我的年紀也不可能再隨意更換跑道,朋友建議考慮搬離台北吧,目前積極尋找桃園或是宜蘭落腳處,雖然這兩地的房價也因為交通建設(捷運及國道)攀升中.去某個建案開價10.6W幾乎是被代銷小姐斥責兼嘲笑而抱頭鼠竄.
不能怪炒房,這是個自由經濟體制,如果政府打房,房價下跌,跌到我仍然買不起.而投資客卻大舉購屋,那不就適得其反.
在這裡,深深的盼望有一天台灣可實現"住者有其屋".
冬之竹 wrote:
台北市是個品牌,品牌...(恕刪)
讓購屋自住者 獨自面對難以負擔的房價 而政府無對策協助
讓社會既得利益者 在稅負上沒有合理的負擔
所謂漲價歸公 鼓勵自住 鼓勵小屋換大屋 在稅負與政策上無有效落實
政府難辭其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