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好我不加入多空吵架啊.... XD
我重複一句我以前PO 過的話, 不要把 facts/ perception/ wish/ wishful thinking/ illusion 搞混了~
再來幫大家整理一下資料, 讓大家吵得更有憑有據, 言之有物啊~ ^^
台北市以外的地區我不關心 (其實是台北市的某幾個 block 以外 我都不關心啦 XD), 所以大家來看看,股市大盤指數 跟 台北市房價指數, 在金融海嘯前後一段時間的比較~
![[資料] 2008 金融危機時, 台灣股市 vs. 台北市房地產價格](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8/mobile01-c1a460de068d6fc04b37d6f2269adaa9.jpg)
![[資料] 2008 金融危機時, 台灣股市 vs. 台北市房地產價格](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108/mobile01-2c988dc1900580b10c69acb97a1f94b6.jpg)
看圖說故事的話, 會發現到像圖中用周線來看, TSE 股市的波段高點在 07/Q4 ~ 9600, 逐漸下跌到 09/Q1 的 ~ 4450, 然後開始持續反彈
相對的台北市的房價指數, 在股市已經開始修正好一陣子後, 還繼續往上爬, 到達08/Q3的波段高點 (大約 95), 而後慢慢下降到 09/Q3 的波段低點 (大約85, 此時股市已經反彈到 7500點了), 從此一去不回頭 ~(好啦, 到目前為止還沒回頭 XD)
所以以上次金融海嘯的歷史來看,
- 股市的反應, 不管漲跌都比房市要快了一些 (leading indicator); 我想這有一部分跟股市的高流動有些關係
- 而看起來, "房市成交量", 跟 "股市指數" 的漲跌, 蠻一致的
- 台北市的房價, 跌了一年, 指數從 95 --> 85, 大概掉了 11%
- 特別有趣的是, 如果看 08/Q2 到 09/Q1 的成交量, 指數大概從 100 --> 10, 成交量降了九成.
當然每次金融風暴一定有它的特殊性, 以上次的例子來說:
- 我有時看到一些阿呆文說, 台北市買房子從三折買起, 我稱其為阿呆, 誠心誠意, 沒有不敬之意. :p
- 我很有趣的學習到,
1. 房市的"窒息量", 比起股市要極端很多呀!
2. 股市跌到見骨了的時候, 沒有人敢/想 買房子, 這很容易理解.
- 也許是一大堆人在賣房子, 可是沒有人有意願撿
- 也有可能是, 股票賠了一屁股的人, 覺得說 "老子輸光光, 起碼要保住一個住的地方", 所以其實拿出來賣的物件也不多. 版上很多仲介網友, 其實可以提供當時的真實情況做比較.
- 然而, 看不出來有 "一大堆人流血殺出", 所以台北市房價的波動性, 比股價要小.
3. 然而在窒息量(股市也最慘)出現的時候, 房價還不是最低耶~ 後來的幾個月, 大家看到的是, "股市開始反彈了, 但是房價還在往下掉, 萬歲!~~"
而這時候問題來了, 如果看到 "股市漲, 房價跌" 的現象, 那一個人怎麼有辦法判斷哪邊是房價的低點呢? 會不會有人當年很"聰明"的觀察到這個異相, 然後一直等到現在呀....? Orz
我想一定有些網友會迫不急待的提醒大家:
- 這次就算有 QE, 效果不會一樣了呀...
- 遺產稅已經調降好久了, 該回來的錢都回來了, 這些錢該買的房子都買完了...
- 明年要選總統呀...
一定每次都不一樣, 不過我自己還是一樣的信念, 不要去預測價格. 經濟學家很會推論 "價值", "價格"應該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 如果硬要推論, 那是心理學家的事. :)
房地產 跟股票, 本來就在資產配置裡面扮演不同的功能不是嗎?
報告完畢, 大家吵架/交友愉快~~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