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最近的年青人總是把自已的財務槓桿給放大化了
買什麼東西就信用卡先刷
也完全不考慮自已是不是買的起
只會說 好便宜...刷下去就買的起了
所以像買房子也一樣 明明一千多萬的房子 但可以全貸的話
連22k的年青人也一樣買的起....只是等寬限期房貸一過
繳不起後..也只能靠自已的老爸老媽來救援或是乖乖等著被法拍
我一直覺得有什麼屁股做什麼事情
四年級的人 在買東西總是靠現金在買 沒現金總是不安心
像我爸在買車時...80萬也是直接拿現金過去..
但現在的年青人總是貸款、貸款 完全沒考慮到自已的財務能力
以本人來說吧 我也是打算買房的一族
但我的自備款一定要佔買屋款項的一半以上我才敢入手
這樣對我自已的壓力比較小,對未來的升息也比較能應對
更有所謂的生活品質
所以我才認為 自備款提高 也不是件壞事....
至少銀行的呆帳會變少 金融體系才會比較健全
而且如果提高自備款的話 我們可以用下列二個算式去比較
以租屋的理論來說好了
1000萬的房子要二十年貸款
A理論:低自備款
貸800萬 3%利率 每月45000元 *20年 =900萬
200萬自備款 一個月存5萬 需存 3.333年 算3.5年的租金成本
每月2萬*12月*3.5年=84萬
總購屋成本為984萬
B理論:高自備款
貸500萬 3%利率 每月27000元*20年 =540萬
500萬自備款 一個月存5萬需存8.333年 算8.5年的租金成本
每月2萬*12月*8.5年=204萬
總購屋成本為744萬
所以高自備款足足可以比低自備款省了244萬哦.....
不知小弟的算法對不對,還請各位大大批評指教
jordanal wrote:
以租屋的理論來說好了
1000萬的房子要二十年貸款
A理論:低自備款
貸800萬 3%利率 每月45000元 *20年 =900萬
200萬自備款 一個月存5萬 需存 3.333年 算3.5年的租金成本
每月2萬*12月*3.5年=84萬
總購屋成本為984萬
利率三趴,每個月大約是繳44368元,二十年有240個月,本利合是1064萬8320元。加上租金84萬,加上自備款200萬一共1348萬8320元
B理論:高自備款
貸500萬 3%利率 每月27000元*20年 =540萬
500萬自備款 一個月存5萬需存8.333年 算8.5年的租金成本
每月2萬*12月*8.5年=204萬
總購屋成本為744萬
利率三趴,每個月大約是繳27730元,二十年有240個月,本利合是665萬5200元。加上租金204萬,加上自備款500萬一共1369萬5200元
所以高自備款足足可以比低自備款省了244萬哦.....
所以後者還要多花20萬6880元。
一、貸款800萬的人可以提早五年還清貸款,
二、然後提早五年享受到「家」的感覺。
三、房子是自己的可以開心的裝潢。
貸款五百萬的人這五年內要提心吊膽:
一、房東會不會每年漲價?
二、租約一年一期,會不會每隔一年或兩年就要搬家?
三、房子不能裝潢,只能用組合家具。
四、房價下跌就算了,要是漲個一成(兩百萬),
這樣一個月存五萬,要再晚個三年多買房子。
如果要跟自備兩百萬的人同時繳清貸款:利率三趴,十五年繳清,每個月大約是繳34530元,180個月的本利合是621萬5400元。加上租金204萬,加上自備款500萬一共1321萬5400元,這樣可以較自備200萬的人節省27萬2920元
當然這都是假設狀態,假設每個月的利率是固定,假設工作穩定繳的起房貸,假設每個月都可以存五萬的買房基金。
我不懂為什麼要加上自備款項
自備款本來就是我所要存的錢....
我的算法是算出我存自備款所需要的時間成本
應該是我花時間存自備款...就是為了避免高利率造成的利息損失..
自備款應該不能算是未來要負擔的購屋成本之一
有沒有大大可以說明一下 xd
jordanal wrote:
不好意思 我不懂為...(恕刪)
你有沒有想過當(A)貸款八百萬的時候,
已經省掉了一筆每個月兩萬元的月租了。
所以貸款八百萬的A比貸款五百萬的B每個月其實存的錢都差不多。
但是貸款五百萬的B每個月還要多支出一筆兩萬塊的月租。
如果B拿這兩萬塊的月租加上原本每個月存五萬,這樣一個月是有七萬的額度。
假設每個月七萬去付房貸,平均每個月多付兩萬五,五年的話就多付了一百五十萬了。
所以A如果把房租跟貸款都一個月存七萬下來。
五年後還剩下的本利合是180個月乘44368元,大概還有798萬6240元。
但是這五年中多付了一百五十萬,不考慮中間利息,
假設是第五年一次付一百五十萬。這樣大概剩下648萬6240元。
這樣跟準備五百萬的貸款,其實還少一點點。
另外你都考慮到未來會升息了,
那不利用現在利率低的時候多借一點,
到時候升息時多還一點,不是很可惜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