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年屆適婚年紀 所以在兩人都有共識下開始了尋屋的日子
時間從2009Q3開始看屋 至今已經近一年半了
從捷運新成屋 到林口三峽等大社區 再回到近郊透天厝
最後終於在幾天前買了 “最”靠近台北市的中古屋
而現在我抱持著回饋的心情 想跟尚未買房卻急著買的鄉民分享心路歷程
我本身工作在前二十大企業 小弟不才 沒分股票下不到1M/year
當時要找房子時 先看住家附近
十年左右大樓 賣21/p 我最後出價17.5/p沒成交 (2009)
後來間接找了離市中心更遠的地段 確實有近16/p左右新成屋
到我後來深深發覺 交通真的比屋齡重要後 還是決定回到新北市第一圈來找(不想住公寓, 台北的大樓又負擔不起)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
固定每天上網看有沒有新物件 週末也都是在房仲那度過
每季看著央行是否有新打房政策 升息半碼 大概都是宣佈後當週新聞炒很熱....ex.政府打房...房價大跌....XXX
結果隔兩週後又漲了 每每都看著房仲的玻璃窗興嘆~
不過我仍持續注意房價的動態
直到去年五都選舉結束 新北市的房價冷不防的來各跳空大漲(至少我家附近)
而且每次同事 朋友聚會 十之八九的議題都在討論房市 即使我出差到對岸大家也都在討論
深深覺得 這樣下去沒完沒了 再不下決定就永遠都追不上 因此開始更積極下斡旋
上個月看中的十八年大樓 房仲竟然26/p都不太想收(沒捷運/沒車位/沒裝璜)
當時在下斡旋時 要求跟屋主面對面溝通(投資客) 想用哀兵政策 對方屋主理都不理 轉頭就走
心中覺得很不爽 怎麼這年頭買東西花錢的不是大爺 變小弟?!
一直到上週看到某屋主自售的房子
交通 大小 裝潢 位置都很滿意 跟屋主溝通過程融洽(還是投資客沒錯)
因此最後成交價高出預算約5% 但還是咬牙下去硬撐 現在PO文的同時家人正在簽約
[以下是我個人意見]
- 房價如股價 我們只是散戶 無法判斷景氣 因此我認為只要喜歡 價格可承受(比你可承受的再多一點) 就該下手
- 我也是自住 也想買便宜 也期待房價崩盤 但之前曾看某鄉民的想法 綜觀整各台北縣市精華區歷史 何時曾發生房價崩盤過? 即便是sars或是金融海嘯 大概最多也10~20%跌幅 從來也沒”腰斬”過 而且這大概十年才會碰到一次 即使發生了 自己的資產必定也跟著縮水 公司放無薪價 屆時你也買不起 因此我決定”放棄等待”
- 再來就是沒有100分的房子 有鄉民方分享買房資訊階梯表 我們散戶永遠是在最低層 好房子+好價格永遠輪不到我們 因此還是以自己喜歡適合為重要
- 關於預算 你喜歡的房子的賣價 永遠比你預算高 我知道差個二三十萬對我們而言很多 但不咬牙一下就是買不到 以我上個月例子 我出850底線 他要再加20萬 最後破局 沒想到兩週後他賣到888成交 如果你是屋主 你會賣誰?
- 交通則是我覺得很重要一點 以八百萬預算 新北市第一圈只能買二十年大樓不含車位 我也想買林口五百萬新屋三房含車位 差額三百夠我買台AudiQ5通勤 但請想想十年之後如果你要換屋 好地段八百可能還是可以賣八百 但林口五百會剩下多少???
[以下可供參考]-
- 同前鄉民經驗, 開價88~86折為成交價
- 591、樂屋網幾乎都是撿剩下的, 好房子還是勤走房仲或是注意路邊廣告.
- 未來捷運越蓋越多 難以成為上漲的題材 但是至少抗跌
- 好的裝潢 好的大樓管理 可以彌補屋齡
- 粗估八成以上都是投資物件.
[成交資訊]
新北市捷運第一站(過一站即到北市) 400公尺
附近有兩條快速道路往北市(五分鐘內)
屋齡十五年 低樓層
權狀35P(室內26)含兩車位+機車位
含新裝潢(簡易版)
NTD950W
我即將從房地產綜合專區畢業 之後轉戰裝潢版
也希望大家都買到自己喜歡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