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過後,許多衍生性金融商品瞬間變成廢紙,跟著泡沫經濟成長而增加的貨幣供給並未減少,只是去槓桿化而已,正所謂覆水難收啊,貨幣供給的宿命是只會有增無減,接著美國FED採行了QE1,印鈔救市投入約1.8兆美元,任務是恢復投資市場信心,這「信心」其實是勇於槓桿化叫信心,於是國內投資市場又回復到海嘯前八、九成的水準,算是達成任務,甚至還有餘裕形成所謂熱錢,流竄出境至國際商品市場及各國股、匯市,尤其是匯市,發現其實利用美元貶值調結構似乎是不錯的方式,就是調成強化出口以提升經濟的結構,於是傳出近日會有QE2的政策出籠,果真如此,那恐怕會引爆金融核彈喲!據說是印五千億至一兆美金,無庸置疑地,就是要讓它流出美國進入匯市,如果以九成美金出境來算,加上貨幣乘數約變成二兆美金的規模(保守估計),增加境外美元金額約10%左右,也就是說,美元貶值也會有10%左右的幅度,這是各國絕不能接受的,因為持有美元資產也會有10%左右的價值減損,以及打掛出口的衝擊,各國央行當然會出手干預,於是紛紛以犧牲國內通膨換取本國貨幣貶值為代價(各國央行也跟著增印10%的鈔票),問題是10%是個天文數字,只會讓各國投資市場吹起巨大泡沫,在泡沫未橫空破滅前,全球經濟乍看之下有點欣欣向榮,反而感激起美國,稱呼其為救世主來,這就是所謂的「貨幣幻覺」,另類的金融吸毒,前面敘述一大坨,其實都是屎,根據貨幣面紗觀,貨幣具有超中立性,所謂中立性,就是貨幣政策的無效性,徒增市場波動震盪,如此而已。
所以房價可能根本沒有漲,只是鈔票變多了.
john6517 wrote:
樓上的都說得很好.....(恕刪)
想買房的話如果願意花時間找花時間比,雖然不敢說一定買到低點,但一定比光聽媒體灌水吹牛新聞中的「行情」更貼近事實,更了解市場,遇到好康的機會也愈大。如果只是用想的,看看新聞報紙,看看仲介窗口貼的唬爛物件介紹,聽聽仲介講的唬爛價格,自己沒有去實際接觸,慢慢看慢慢比價,那好康出現的機率就低到接近0了。看到好康,仲介自己一定暗砍起來的,那會輪得到自己呢。
雖然中華民國政府對房屋等不動產的稅制缺失造成房價偏高,易漲難跌;但也的確崩過,仲介公司也的確爆發過收店潮,沒年終,沒尾牙...可是如果自己不持續接觸了解,行情在變自己也不會知道阿,媒體上的房地產新聞全都是建商跟仲介花錢置入的,當然報喜不報憂。加上可能有人缺錢急換現,有人被法拍,就算沒買到,也可當作該社區資料當作日後議價的基礎參考,不然也是被人唬假的。
大哥,不用擔心,只要你有規劃正常理財準備購屋基金,有耐心慢慢找慢慢看,理想的物件也許不會三兩天就遇到,但不會遇不到!最怕的就是「急」,記得有時間壓力在,你買屋就永遠是弱勢一方。尤其是選購自住屋時又想趕上漲波段,怕買晚了自己少賺,這種心態最難有好收場。現在租金相對非常低廉合理,基本上租房子比買房子划算,找不到滿意的,大不了多租幾個月房子罷了。只要購屋基金有正常的在規畫,持續的關注行情,房子就是在那邊等著你買,不用擔心不用怕。怕只怕購屋基金根本沒有規劃,只是空口說白話,那就算銀行提供全貸,屋主賤價出售,那種人日後還是會被查封法拍。
換各角度想
房價不透明對於我們這種沒什麼錢的一般百姓未必不是好事
房價不透明,你可以努力收集資訊混水摸魚,用低一點的價錢買到cp值高的房子
房價透明,那就是錢說話勒,沒得講,就是用錢比高下,
你錢比人家少,就是買不到好房子,
有錢人不必認真做功課也可以買到好房子
這是個混亂的年代,對口袋不深的人而言,也是最好的年代,
竟然有人口袋錢已經不多了,還希望房價透明化,用錢跟別人輸贏
真是令人覺得詫異~
jim_raynor wrote:
政府制度不完善是事實,但是在制度改善前,有些人只會哭喊抗議
但有些人去找解決方法。
就跟請人裝潢一樣,裝潢價格都很不透明啊~~但是只要有做過功課,我相信一定可以減少被坑的情況。
更何況房價不透明又怎樣?
其實還是可以透過做一些功課找到答案的!說穿了,政府不改善前就只能自力救濟。
買房可不是小數目,就算多花一些錢、時間去學會評估正確的房價也是絕對划算。
一堆人天天抗議不公,就沒想過自力救濟,說到底就是一個懶字!
內文搜尋

X